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ICU护理信息化建设及临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3 11:35: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各个系统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实现重症监护过程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充分完善医疗信息。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的经验和做法,最终实现临床诊疗资源共享、护理记录结构化、特殊事件预警以及智能提醒等功能,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研发对保证重症病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开发;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王新丽.ICU护理信息化建设及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65-266.

0引言

随着医院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已成为医院发展的重点。重症监护信息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以患者信息为主线,完成系统基础构架,根据仪器设备数据通讯接口进行相对应的网络布线,可以进行一对多采集[2]。自2013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与信息中心合作研发“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设计、编程和调试,成功研发出一套重症监护信息系统软件。现将此系统开发与应用过程介绍如下。

1重症监护系统设计

1.1根据项目管理模式建立一个项目小组,即医院的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并设立一个由相关院长领导的领导小组。其成员由医学部、护理部、信息技术部主任、重症医学部主任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整体协调和重大问题的沟通协调。项目实施组成员由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重症监护室护理骨干、重症监护室医生、信息工程师组成,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在项目规划阶段,经过多次调查,结合我实际,明确项目,制定计划。从系统研发至临床应用的5个阶段,界定了每个阶段的推进重点。

\

 
1.2系统研发的基础

1.2.1信息技术力量。我院信息中心有一批技术过硬的软件开发人员,他们有开发HIS、LIS、PACS、病案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等医院信息系统的经验。

1.2.2ICU护理团队的技术力量。我院ICU已经成立20年,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护理团队,积极参与协助系统的设计。护士熟知并掌握了专业的护理及操作技能。

1.2.3ICU的设备条件。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动态实时的ICU监护设备,为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客观的保障。

2功能介绍

2.1多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病人基本信息来源唯一、自动提取重症监护信息系统与HIS系统对接,医生把诊断结果生成电子病例,患者的相关信息可自行查询。重症监护信息系统与HIS系统对接,执行数据同步后,可自动生成体温单,24小时出入量也可同步到体温单上。同时,临时医嘱执行后,点击同步,临时医嘱的执行者签名及执行时间也可在临时医嘱单上自动生成。重症监护信息系统与lis系统对接,血气分析的结果可调用到重症监护系统中,血气结果自动生成记录。

2.2数据采集实时完成,自动提取。该系统能够进行自动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电监护仪监测的指标以及执行医嘱的信息[3]。

2.2.1从床边监测器中提取数据,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数据通过"收集站"传送到系统,ICU医护人员可动态了解重要监护数据的改变。为了防止活动干扰等造成数据错误,ICU护士必须每小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一次验证,以确保数据准确。同时系统设计的数据智能纠错这一项,可以对偏离正常值的数据标为红色,提醒护理人员数据不在正常范围,及时处理。

2.2.2呼吸机数据提取。呼吸机默认使用串口传输呼吸机条件等数据,为实现仪器数据联机,并实现移动化操作、避免布线施工,购进RS232/RS485串口转WiFi的串口服务器,一端通过DB9连接RS232接口的呼吸机,另外一端连接到无线路由器,实现科室内所有无网络端口仪器组成标准化局域网络。

2.2.3床旁输液泵数据提取由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提取方案做了两套设计,使用时要根据实时情况选择。数据的自动传输:引入智能输液系统,将现用的静脉注射泵编号管理,应用医疗仪器提供的接口以实现每台泵进速度自动采集,无变化时自动连续计算,有变化时由护士输入信息做更改。②手动传输数据方案:护士在给患者输入液体时,提取该患者医嘱,在该条医嘱前面点击执行,正确录入输入液体晶体或胶体的毫升数,自动计算到入量,系统计算每小时入量,并自动计算每小时及任意时段的液体平衡数据,根据医嘱可以将入量细分到胶体、晶体进行统计并在特护记录单的对应时间内显示。

2.2.4模板式记录。将护理交接、护理问题及措施、护理处置措施植入系统中,护士可根据患者病情调用修改预设的护理模板,切实做到了护理文书简单明了,护理措施规范标准,这就提高了对疾病的观察及专业的护理能力。低年资护士可以按照统一的规范观察病人,解决因缺乏专业知识而造成的延误。

同时知识库的建立,为护士搭建了信息共享的平台,并提供了临床护理决策的支持。信息采集后,患者全天病情的动态变化所生成的护理文书包含3个部分:①护理记录单I:主要内容为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出入量统计以及医嘱执行录入情况等;②护理记录单II:主要记录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氧疗、管道维护情况等;③护理记录单III:主要记录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的处理方法及治疗措施。

\

 
2.3不断完善的智能提醒与预警功能

2.3.1管路的管理:①系统自动叠加计算导管的留置时间,需定期更换的导管,到预设期时间报警提示,提醒护士及时对导管进行更换;②建立导管护理知识库,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在系统中智能提醒,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实行引流管护理的标准化。

2.3.2护理风险评估[4]:目前我科使用RASS评分,压疮、跌倒、坠床高风险评估、VTE风险评估、CPOT疼痛评分等,在系统中设计相关的量表,护士要具体根据病人的情况逐一完成评估,系统自动总结评分并显示在护理文件的相应位置。

2.4信息的储存,便于护理科研的数据查询。系统可统计每天的工作日志和护理工作量,对出院病人只需在出院病人信息栏内录入住院号便可查询病人历史信息,为护理科研统计和查询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平台。

3 临床应用效果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保障了病人的安全,运用护理思维,通过标准语言显示临床信息,是实现智能护理电子病历的关键。信息系统在特护病房应用模板式记录方式实现了护理记录的一致性与连续性,提高了护理文书质量,节省了护理文书书写及质控时间,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上升[5]。智能化的护理风险评估系统,提高了护理评估的及时性、准确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6];通过建立护理知识库、支持针对问题的护理措施,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7]。

4 结论

我院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记录时间,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和护士的满意度,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尚武.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2002,11(4):14-15.
[2]苏嫦娥,王玲勉,宋娟,等.危重症临床监护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9):854-855.
[3]柯艳,邵尉.基于数据融合的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概述[J].中国医疗设备,2015,20(10):138-139,121.
[4]刘伟,朱玲玲.护理风险评估系统应用于临床的动态管理[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112-113.
[5]石兰萍.智能化护理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11-12.
[6]方星.数字化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建设[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8):286.
[7]赵欣.ICU护理中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5):2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3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