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老年脑血管病的方法及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2 14:21: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缺血性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中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以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缺血性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肌力0~Ⅳ级),遵循随机数字表的分配法则进行分组,划分为实验组(39例)、参照组(39例),予以参照组常规西医方式治疗,予以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水平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与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10%、84.62%,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对于行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可有效改善血压等多项指标水平,整体疗效理想,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中医

本文引用格式:丁金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老年脑血管病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195-196.

0引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发生病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出现障碍等,并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其相应的供血区域脑部组织也会出现缺氧以及缺血等情况,神经功能也会出现缺损[1-3]。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缺血性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进行分组,划分为实验组(39例)、参照组(39例)。参照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2例、17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60岁,平均(64.85±3.13)岁;实验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3例、16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61岁,平均(6 4.8 7±3.15)岁;肌力0~Ⅳ级。组间各项资料经统计学对比(P>0.05)。

\

 
1.2方法

(1)予以参照组常规西医方式治疗,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入院之后予以降低颅内压、抗凝等常规治疗,予以阿司匹林口服,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初始剂量为40 mg/次,之后结合病情对剂量进行调整;依达拉奉,将其100 mL加入到250 mL氯化钠溶液中行静脉滴注,2次/d;奥扎格雷钠,将其40~80 mg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行静脉滴注,2次/d。持续治疗14 d。

(2)予以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内容包括:予以自拟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药方由赤芍10 g、归尾
10 g、桃仁6 g、黄芪30~120 g、地龙10 g、川芎6 g、红花6 g共同组成;若气虚血瘀,则加生地黄、丹参、白附子以及炙甘草;若风痰瘀滞,则加白术、天竺黄、茯苓、香附、半夏、胆南星、天麻;若痰热内闭,则加珍珠粉、丹皮、羚羊角粉以及夏枯草。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并予以对比分析。疗效:肌力恢复在4级及以上,头晕等多项症状均消失,生活可自理,为治愈;肌力恢复在2~3级,头晕等多项症状均显著改善,生活基本可自理,为显效;肌力恢复在1级,头晕等多项症状有所改善,部分生活功能可自理,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等多项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水平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


2.2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参照组与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10%、84.62%,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更高(P<0.05),见表2。


\
 

3讨论

缺血性老年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西医学多是通过抗凝、降纤、抗血小板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稳定病情,但是却容易留下一系列后遗症,从而影响预后[4-5]。

在中医学中,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归于“中风”范畴,患者多伴有口歪眼斜、肢体麻木等主要症状,关于其发病机制尚且不是十分统一,但多认为是气血导致血行不利、血行缓慢等,因此,在治疗方面多是将通络、补气以及养血作为基础[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提示对缺血性老年血管病患者在临床中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药方中的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红花以及桃仁具有化瘀以及活血的功效等,且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特色,当上述药材进行联合应用后,则能够共同发挥出活血化瘀的功效[7]。经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联用之后能够更为有效地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粘稠度,从而改善脑梗死范围的微循环状态,梗死周围的水肿可得到尽快吸收,并促进肌力恢复,从而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对于缺血性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可有效改善血压等多项指标水平,整体疗效理想,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Xiao TG,Wang B.Prevention and to prevent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J].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2017,25(27):2407-2415.
[2]马彩珍.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0):60.
[3]徐晓燕.老年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干预[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131-132.
[4]王会民,杨松琪,张艳秋,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12):1320-1321.
[5]Zhang Q.Treatment Effects of Ischemic Stroke by an Integrated Metabolomics Approach[J].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2017,2017(3):1-20.
[6]刘建业,王爱新.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疗效及对PAL、NDS评分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9):2492-2494.
[7]任二朋,任增玺,王万卿,等.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7):864-865.
[8]周维黎,马万明.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2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