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正心泰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2 13:47: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正心泰方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具有补气活血,通脉益肾之功效,临床效果显著。现将正心泰加减应用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进行经验总结。

关键词: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正心泰;临床经验;胸闷胸痛

本文引用格式:徐畅,张蕴慧.正心泰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253.

0引言

正心泰方是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周次清教授自拟的经验方,多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或用于气虚血瘀之高血压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因此,积极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刻不容缓。临床上运用正心泰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效果显著,现总结经验如下。
\
1冠心病的现状分析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其年死亡数可占到总死亡数的1/3左右,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尽管得益于对危险因素的强力干预措施和有效的二级预防,自1968年后冠心病死亡率开始下降,但据WHO统计,冠心病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超过所有肿瘤的总和,列死因的首位[2]。研究表明,我国冠心病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防治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2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中医病机探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西医学病名。中医学文献中所记述的“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卒心痛”等,非常类似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记载。《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经脉》曰: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懦臂内后兼痛厥,掌中热痛。这些描述与心绞痛的症状、部位及放射痛的表现是相吻合的。《圣济总录》和《类证活人书》中有如下记载,“包络之痛,痛于两乳中,鸠尾之间,即膻中也”,“胸痛者,胸痹痛之类也…胸膺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胛或彻背”,具体描述了心绞痛的典型部位。由此可见中医学对该病认识的渊源之深及其科学性之一斑。中医学对冠心病的研究基本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遵循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言:“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随着研究的不断开展,到20世纪70年代则开始认识到“心血瘀阻”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然而导致心血瘀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寒邪侵袭,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年老体衰;对冠心病的分型论治,临床主要分为气滞、痰阻、寒凝、血瘀、气阳虚和气阴虚六种类型。血瘀多为气滞、痰阻、寒凝等病证发展变化的结果。病程一般较长,所谓“久病入血”。症见胸痛如刀割锥刺,疼痛部位固定不移,且疼痛持续的时间较长,多在午后、夜间疼痛发作或加剧,伴有胸闷憋气,心前区紧压感,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象沉涩或结代。兼症:心血瘀阻,多因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最为常见的原因为气虚帅血无力,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而致心血瘀阻,即成气虚血瘀之证。临床除血瘀见症外,还兼有疲乏无力,气短自汗,活动后疼痛加剧或诱发,脉象沉涩无力。此外,心血瘀阻与气滞、痰阻、寒凝密切相关,故往往兼有气滞、痰阻或寒凝等不同的病理变化,而心血瘀阻单独存在的时候较少。冠心病患者单纯属心血瘀阻者少,而属气虚血瘀者居多。气虚血瘀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为活动后胸闷胸痛发作或加剧,病情与劳累的关系非常密切,并伴有疲乏无力,气短懒言等气虚的证候。周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自拟“益心健脑汤”治疗气血血瘀之冠心病,或用于气血血瘀之高血压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均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故命之为“益心健脑汤”,又名正心泰方;本方以益气活血为宗旨,方中黄芪补心肺之气,葛根升脾胃之气,桑寄生益肾气,丹参活心血,川芎行肝血,生山楂消中积。诸药配伍,益诸脏之气,活一身之血,使气旺血活,心脉得通,脑以得养,从而达到益心健脑之功能。据现代药理研究,以上诸药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降血脂、降血压以及抗心律失常等功能[1]。

3验案举例

患者刘某,男,42岁,2017年5月10日因“发作性胸闷心慌8年余,加重2小时”入院。于2017-05-16行“冠状动脉CTA”示:左前降支近段管腔轻度狭窄;左旋支近段管腔局限性重度狭;血生化示:甘油三酯3.01mmol/L,总胆固醇6.3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4.13 mmol/L;予营养心肌、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脂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正心泰方加减,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院外规律服用正心泰方配合西药治疗,效果显著;2018-06-04复查“冠状动脉CTA”示:左前降支近段管壁可见钙化斑块,管腔轻度狭窄;左旋支近、中、远段管壁光整,管腔未见狭窄,远端显影良好;血生化:甘油三酯1.65mmol/L,总胆固醇3.8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12 mmol/L。

\

 
4结语

综上,益气活血之正心泰方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随着生活平的提高,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越来越高,西医临床多采用扩冠、抗心肌缺血等方法缓解患者症状,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长时间用药可产生耐药性,且易引发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因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目光逐渐转向中医药领域,中医药以其完备的理论体系,充足的资源优势,高效的性价比,极少的副作用等占据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次清.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2]倪伟.内科学[M].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2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