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血府逐瘀汤联合中医理疗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92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理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等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3.9%)(P<0.05)。结论将血府逐瘀汤联合中医理疗应用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患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等,并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中医理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康复时间;治疗有效率
本文引用格式:付学敬.血府逐瘀汤联合中医理疗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169,171.
0引言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属于骨伤科常见病症之一,中医领域认为,由于骨伤多为外部受损,气血损伤于内,营卫不调、会导致血脉受损、气血瘀阻、水湿内停等症,外溢肌肤出现肢体肿胀现象[1]。肢体在长期肿胀情况下会影响伤口愈合效果,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出现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等严重合并症,需及时就诊[2]。目前,中医学在治疗骨伤相关病症的效果较为突出,因此,本文将血府逐瘀汤与中医理疗方式进行联合,共同应用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治疗中,并探究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伤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92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6),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8~72(40.6±2.8)岁;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8~70(40.1±3.2)岁。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无肝、肾等器质性功能障碍;③无心脑血管类障碍;④骨折部位皮肤呈肿胀状态,肉眼可见,存在张力性水泡;⑤病情均符合国家医学会发布的骨伤后期诊断标准。参与此次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均具有知情权,且一般资料差异对比,组间均衡性良好(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镇痛、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等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理疗治疗。
对照组:给予患者20%甘露醇注射液(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135)250mL,静脉滴注,1天1次,持续1周。
观察组:给予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理疗方式,活血化瘀汤基本方剂组成:桃仁10g、红花10g、木香10g、当归8g、泽兰8g、路路通8g、赤芍12g、川穹12g、泽泻15g、苏木15g、陈皮15g;上肢肿胀者,加入桂枝8g、羌活8g、;下肢肿胀者,加入独活10g、牛膝10g。将上述药材以500mL水煎至250mL,分早晚两次服药,持续1周。
中医理疗方式选择中医按摩:以适当的力度,掌心、食指与拇指分别用力,用揉、捏、搓等方式对患处进行按摩,以改善患处血气凝滞情况,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症状,每次持续10min,1天3-5次,持续1周。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等康复时间,并判定其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相关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并将结果分为3个等级。等级划分依据:显效:消肿时间小于3天,治疗后肿胀度下降程度>70mm;有效:消肿时间3~6天,治疗后肿胀度下降程度在30~70mm;无效:消肿时间在6天以上,治疗后肿胀度下降程度<30mm。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46×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科室收集到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病例输入至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定性资料采用2检验,以(%、n)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康复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等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骨伤患者大多需要接受开放手术或采用夹板、石膏板等辅助医疗器具进行患处外固定,在长久缺乏锻炼和活动的情况下,会导致患处气虚血瘀、静脉受阻,出现肿胀现象[4]。此外,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会使骨折处气血不盈,出现筋脉挛缩情况,增加患者痛苦感。中医理论认为,骨伤患者后期处于正气亏虚状态,气滞血瘀现象较为严重,因血气不痛,患者常会感到剧烈疼痛感,因此治疗方面需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5]。
目前,临床对肢体肿胀的治疗可分为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两种治疗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治疗目的都以改善患者患处微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为主[6]。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活血化瘀汤方剂中具有活血化瘀的独特功效,其中,当归为常见中药材,其补血和血的功效明显,现代药理学证实,当归对抗癌症、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一定功效;赤芍为著名野生中药材,归于肝经,主要作用为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等;另外,红花、川穹等,均为中药材中活血祛瘀的佼佼者[7]。而羌活性温,其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等效果突出;独活可除湿,在中医领域内多用来治疗风寒湿痹等症状;牛膝可补肝肾、强筋骨,对骨伤患者具有实用意义;泽兰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应用于中医领域中,可驱风镇痛、祛风湿等;路路通味苦、性干,具有通经、活络的独特功效等,以上诸药共用,可有效缓解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症状。中医理疗方法选择中医按摩的原因在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症状被归于脾虚范畴,且伴有血气瘀滞情况,采用按摩治疗,可加快患处细胞组织的修复速度,疏通经络,对患处微循环进行调节。
以上两种方法共同作用下,可实现快速消肿的目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恢复速度[8]。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接受血府逐瘀汤联合中医理疗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消肿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的对比,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的治疗方法,更适合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处肿胀症状,增加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在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应用血府逐瘀汤联合中医理疗联合治疗,可通过内外双重作用下,实现快速消肿效果,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效果良好,且治疗有效率较高,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参考文献
[1]薛严锋.中医按摩结合活血化瘀汤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2):37-38.
[2]姜宇.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9):70-7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
[4]汪云锦.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推拿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1):127-128.
[5]胡冬平.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6):84-86.
[6]杜小平.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1):143.
[7]于华鹏,姜洪洋.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182-183.
[8]梁敏丽,江书婷,陈伟豪.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7,32(17):2460-24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