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1 10:08: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内镜诊断治疗,研究组接受消化内镜技术诊断治疗。结果研究组的胃小凹影像评分(3.50±0.75)分、形态影像评分(4.35±0.85)分、毛细血管影像评分(3.75±1.0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49.35±5.35)min、住院时间(6.85±2.0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诊断治疗价值确切。

关键词:消化内镜技术;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高继刚.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92.

0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均发生较大转变,且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各种因素影响下,消化道早癌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消化道早癌是消化道病变,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临床需尽早检查诊断、尽早积极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有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53.65±2.25)岁。对照组有男21例,女29例;年龄为44-77岁,平均
(53.55±2.30)岁。两组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消化道早癌患者接受传统内镜诊断治疗,研究组消化道早癌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技术诊断治疗,具体操作如下:两组患者确诊后,均给予白光检查,并对可疑患者实施活检,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胃小凹分型情况、病变形态情况及毛细血管形式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消化道早癌患者实施常规开腹手术,给予研究组消化道早癌患者在消化内镜技术辅助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经内镜观察确认病变组织范围,给予静脉麻醉,给予染色处理病变组织,并确定标准界限(于病灶邻近2 cm处作标注),接着于黏膜下层注射盐水以及靛胭脂3 mL,接着应用透明冒法彻底切除突起病变组织。

\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影像质量评分(包括胃小凹影像评分、形态影像评分、毛细血管影像评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分析两组数据资料,P<0.05为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比较。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胃小凹影像质量评分、形态影像质量评分、毛细血管影像质量评分均更高,t=12.4983,13.3793,8.5426,P<0.05,详细见表1数据。

\

 
2.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49.35±5.35)min,住院时间为(6.85±2.05)d,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90.85±13.20)min,住院时间为(11.30±3.30)d,组间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更短,t=16.7390,P<0.05;住院时间更短,t=6.5802,P<0.05。

2.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有1例疼痛,1例感染,无出血,无穿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有7例疼痛,3例感染,有3例出血,有1例穿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14/50);组间比较,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χ2=10.7143,P<0.05。

3讨论

消化道早癌主要是仅限于粘膜层癌症疾病,即黏膜下未发生浸润。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消化道早癌的病变有一定局限性,故此,通过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以及其生存率[1]。

临床目前针对消化道早癌,以实施消化内镜技术作为主要诊断治疗方法。其与以往传统内镜比较,消化内镜技术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癌变情况,可以有效观察及清除黏膜洗胃变化,对于难以确诊的可疑癌变,可以给予病理学检查[2]。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的各项影像质量评分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消化内镜技术作为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类型,可以有效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情况、血管网情况,可以更好区分胃肠道上皮被[3]。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消化道早癌的疾病特点,运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影像质量评分,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光树.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6):980-981.
[2]孙趁意.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61-62.
[3]聂立英.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8):68-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0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