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乡镇医院施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小切口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1 09:57: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乡镇医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小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3例小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行小切口治疗,并且对其随访6个月至3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4.63±3.25)mL,手术时间为(33.18±11.28)min,恢复时间为(9.33±3.28)d,平均住院时间为(6.58±1.25)d;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0%,复发率为4.30%。结论乡镇医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时采用小切口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及复发率低,能够达到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目的,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治疗;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何光亮.乡镇医院施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小切口治疗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11+113.

0引言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80%在生后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1-2]。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斜疝较常见,直疝罕见。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2倍,右侧多见。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在传统的腹股沟斜疝手术中主要取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 cm到耻骨结节外上方长约3-5 cm处进行手术切口。本次研究主要以乡镇医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小切口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主,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3例小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男性患儿,年龄为6个月至5岁,平均(2.14±0.53)岁,患儿的病程为6个月至4年,平均(2.48±0.52)年。所有患儿都确诊为腹股沟斜疝患儿,且其中有60例为右侧,25例为左侧,8例为双侧,所有患者的病史情况均为左侧或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肝肾功能衰竭者,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

1.2方法。对所有患儿使用氯胺酮进行全身麻醉之后,再患者的左侧或者右侧部位的下腹部横纹切一微小切口,长度为1.5-2cm左右。为患者切开皮肤之后需要对其进行钝性分离皮下组织以及脂肪层,用两把血管钳为患者提起皮下组织,可见提睾肌时为其分开提睾肌,并在精索内侧进行钝性分离,当找到患者的白色疝囊时,需要切开其疝囊并且进行确认,当横断疝囊之后近端游离至看到腹膜外脂肪以及疝囊颈,首先需要检查无疝内容物,并且在高位用4号丝线为其进行结扎,并对其进行缝合,剪除掉多余的疝囊,并对其进行充分止血,在阴囊外牵拉睾丸并且使得睾丸得以复位,手术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皮下组织缝合一针,切口则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皮内缝合。

\

 
1.3观察指标。对所有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术后复发率、并发症等进行观察与记录[3]。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的数据录入以及计算采用SPSS 22.0软件实现,以t与χ2检验,计量数据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来表示,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患者的治疗手术指标。患者的手术指标数据,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见表1所示。

\
 

2.2所有患者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经过治疗后发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0%,复发率为4.30%,患者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详情见表2。

\

 

3讨论

由于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小儿外科中非常多见的多发病以及常见病,在小儿患者中发病率为1%~2%左右,并且导致患者患上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鞘状突未闭合或者闭合不全的情况,再加之患者可能有腹压增高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此类疾病。此类疾病中男孩占比较高,且大部分男孩为右侧多见,一般患上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年龄为6个月之上的患者,则一般不会自愈[4-5]。并且,随着患者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大,疝块也将会渐渐增大,这可能将会导致患者出现嵌顿情况。当发生前段之后可能造成患者睾丸萎缩或者坏死,并且影响到其成年之后的剩余能力。此类疾病在乡镇地区同样属于多发病,由于乡镇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且乡镇居民文化较为落后,不仅健康卫生水平地,且具有不良风俗习惯以及迷信思想,大部分患上疾病的患者不是直接找医院而是去进行算卦,采用土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导致患者的病史较长,且患者的就诊年龄均偏大。目前主要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的方式便是手术治疗,由于小儿阶段的患者腹股沟短,仅1-2 cm,且内外环的距离很近,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微小切口进行治疗将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但是微小切口治疗的年龄不宜过大,如果年龄过大则患者的腹股沟将会相对延长,不宜治疗。而采用微小手术不仅具有手术切口微小,患者恢复快的特点,而且麻醉更加简单,还避免了对患者神经以及周围血管的损伤,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6-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手术指标均较低,且平均住院时间短,这一结果说明,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小切口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且患者恢复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此外,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0%,复发率为4.30%,这一结果说明,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小切口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复发率更低,对患者来说安全性更更高,能够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一结果与毛锡金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41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的数据一致[8]。

综上所述,乡镇医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时采用小切口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及复发率低,能够达到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目的,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靳瑞峰.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手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7,8(12):161-161.
[2]莫海扬.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6):89.
[3]杨长见.小儿腹股沟疝应用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8(34):7609-7610.
[4]柏学军.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传统斜切口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3(4):615-616.
[5]黄德明.经内环口下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7(16):21-23.
[6]孔德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50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2):126-126.
[7]费江,宫济春.经下腹部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08(1):91-92.
[8]毛锡金.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41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7,16(21):54-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0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