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系统护理干预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胸椎肿瘤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1 09:48: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胸椎肿瘤的系统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收治的68例经后路全脊椎切除的胸椎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我院自2017年9月后行系统化护理,并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32.35%,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满意率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8.37%(P<0.05)。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胸椎肿瘤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临床病发症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系统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刘丽丽.系统护理干预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胸椎肿瘤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70-271.

0引言

胸椎肿瘤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1]。目前对于治疗脊柱肿瘤最有效的方案是通过外科手术,其中后路脊椎切除术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的风险,患者的痛苦得到很大程度降低,减轻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并有效提高胸椎肿瘤的清除概率,降低肿瘤术后复发的几率,提高脊椎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系统护理干预在胸椎肿瘤的护理效果,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中收治的颈椎肿瘤患者共68例,并按时间分为两组,2017年9月前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共34例,2017年9月后入院后作为研究组,共34例。68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42例、26例,年龄在29-69岁,平均
(36.58±2.49)岁;胸椎原发肿瘤19例,转移性肿瘤49例。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


(1)术前营养干预:胸椎肿瘤属于一种消耗性疾病,相关资料显示,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2]。究其原因,是由于术前放疗杀伤肿瘤细胞致使肿瘤瘤体萎缩,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在对肿瘤病灶切除利好的情况下,也会对患者本身带来一定的损害。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造成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接受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增大。因此,术前应通过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不同营养支持,指导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尽量保证食物的多样化,不吃陈旧或刺激性的食物,少吃熏、烤、腌、炸、过咸的食品。同时,对营养不良过度的患者可以采取静脉输注氨基酸、白蛋白及血制品,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术前呼吸道准备:术前进行相关的呼吸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降低有显著的作用。在术前知道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唇部呈吹口哨形状进行呼气,并按照呼吸比1:2进行呼气吸气,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5 min左右,每天进行3次呼吸功能训练。并知道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屏气2-3 s后进行短促、有利的咳嗽[3]。

(3)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全脊椎切除术是一种创伤性极大的术式,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为了增强机体呼吸系统对手术的适应性,术前应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①吹气球训练:一口气把气球吹到最大,坚持5 s,1次/h,8次/d。②缩唇呼吸或者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气的同时收腹,前倾胸部,口唇呈吹口哨样,经嘴缓慢的呼出气体。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以1:2或者1:3为宜,遵循深吸气、慢呼气的原则。腹式呼吸:在床上平卧,经鼻呼吸,吸气的同时凸起腹部,呼气的同时凹入腹部,呼吸缓慢且深长。两种呼吸方法均12-15次/min,连续训练半小时,以半小时为一个训练周期,早、中、晚各训练3个周期,周期之间休息10 min。

(4)术前心理护理:胸椎肿瘤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常伴有一系列不良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体情况为其实施科学的健康宣教,让患者明白手术的目的、原理和效果,了解医院先进的医疗水平,同时用治疗成功的病例给予患者鼓励,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提供足够的亲情支持。

(5)术后相关并发症预防:①脊髓损伤加重;因胸椎肿瘤手术需切除整块椎体方能彻底切除肿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锥弓根周围邻近组织结构会造成无意损伤。价值脊髓又缺乏骨质保护,术中易被牵拉、震荡,导致脊髓、神经根水肿,导致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在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下肢肢体情况,如温度、颜色、末梢血运等等,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若下划线问题应即可通知医生进行针对营养神经治疗。②肺部并发症;气管插管后患者极易出现肺部感染,因此在术后应密切监控患者血压,并在麻醉清醒后给予患者庆大霉素+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攀谈,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③术后电解质紊乱;因胸椎肿瘤手术治疗时间较长,出血量大,且术后常用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此类患者术后极易出现电解质紊乱[4],因此在术后应对患者饮食、用药均进行针对性调整,了解患者电解质变化。如患者术后出现低钠血症,护理人员发现患者不适后给予高渗盐水治疗、饮食时加入食用盐等治疗,血钠水平很快得到纠正。④脑脊液漏:造成脑脊液漏的独立风险因素便是硬脊膜损伤,因此,术后应动态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头痛症状以及颅内压下降。如果引流液的量增加,而且颜色变淡或者变得清亮,则要高度警惕脑脊液漏。当出现脑脊液漏,应该取患者头低足高的体位,积极预防感染,做好全身支持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⑤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手中硬脊膜的损伤是导致脑脊液漏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头痛等颅内压降低的表现,一旦引流液颜色变浅或者为清亮液体,且引流量增多,应考虑为脑脊液漏,脑脊液漏一旦发生应头低足高位,并加强抗感染及全身支持治疗,防止电解质紊乱。本案例病人未出现脑脊液漏。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详情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
 

研究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满意率为88.37%(38例),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脊柱解剖复杂,且涉及的血管、神经丰富;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胸椎肿瘤具有风险高、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等特点,传统的护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该项手术患者的护理要求[5-6]。本次研究中针对2017年9月后收治的胸椎肿瘤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此种护理干预方法为临床手术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脊椎切除术一期治疗在胸椎肿瘤手术治疗过程中可明显延长手术时间、患者创伤程度增加,术中出血的几率较大。传统护理方法无法满足最新手术方案的护理需求。将护理干预方法系统化、规范化应用到经后路脊椎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可进一步协调医护之间的配合,按时完成围手术期的护理计划,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系统化、规范化护理干预使传统被动护理转变为护患合作模式,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合作参与度。通过提高医、护、患三方合作,更加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参考文献

[1]杨旭铭,熊鹰,牟东刚.经后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治疗腰椎肿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59-60.
[2]史淑芳,王丽燕,宋佳璐.18例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肿瘤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15):1437-1438.
[3]陈正香,张晓玲,陈琳,等.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矫形术后神经功能的评估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5):567-569.
[4]杨晓蓉,戴路,于瑞英.系统护理干预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胸椎肿瘤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06):615-617.
[5]邱洋.胸腰椎肿瘤切除加椎体重建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27(01):76-77.
[6]黄莉,刚海菊,吴爽.胸椎单脊椎肿瘤前后路全脊椎切除及稳定性重建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探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03):271-2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0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