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ICU护理风险干预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30 11:24: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ICU护理风险干预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ICU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ICU护理风险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护理效果评分较对照组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ICU护理风险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良好,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并且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ICU护理风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刘冬银.探讨ICU护理风险干预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355-356.

0引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点是顽固性的低氧血症,发病紧急,对于急性的呼吸窘迫,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并且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1]。因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ICU重症监护治疗中,需要进行正确有效且针对性较强的病症护理,对护理方式及护理人员能力的要求都很高[2-3]。临床上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仍在继续深入研究,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升高,对此,本文通过采用ICU护理风险干预以展开研究,具体探讨内容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史、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排除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48~69岁,平均(60.15±4.47)岁。研究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49~70岁,平均(60.33±4.48)岁。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同时,在取得了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的知情同意书以及我院伦理委员对本研究的批准之后,展开了具体的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ICU护理干预,包括给予2%的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体位调整护理,空气、温湿度等环境护理,呼吸机管理等。研究组患者予以ICU护理风险干预,具体的护理内容及过程如下:(1)观察患者的病情及体质情况,推测相关风险因素并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风险护理方案。然后在护理过程中仔细做好方案的每一步。(2)加强进行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包括疾病感染、护理要点和方法、规范操作等知识。使护理人员能够随时观测到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护理。(3)保持每天的护理清洁工作,以避免发生感染。包括患者的皮肤、气管导管敷料的清洁,还有医疗用具以及病房的消毒、无菌操作等。(4)呼吸机通气护理。首先,气管插管的患者先给予镇静,在镇静状态下协助患者给予俯卧位通气。以改善肺泡通气、膨胀等效果。然后,仔细检查呼吸机的管道畅通问题,注意冷凝液的堆积,多了需要及时倾倒。还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呼吸机的温湿度。(5)导管风险护理。首先,保证在无菌操作下防止气管插管发生移位、脱出等问题。其次,注意气管污染、更换吸痰管等。最后,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生命体征等情况,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提前做好准备。

1.3疗效标准

(1)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按照计数的方法进行统计,数量越少,并发症发生情况越少,表明护理干预效果越好。(2)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分(百分制),包括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和结果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计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并以率(%)表示,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护理效果更好,其满意度和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肺内原因,一般包括肺炎、误吸、肺挫伤或淹溺等;二是肺外原因,一般是由于全身严重感染、高危心脏手术、休克、药物中毒等引起[4-5]。其临床常常伴有咳嗽、血痰和极度缺氧的症状,即呼吸窘迫,一般常规的氧疗方法无法缓解症状。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机械通气治疗,一般是应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法予以导管通气治疗[6]。由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并且发病紧急,所以在诊疗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本研究中探讨了ICU护理风险干预的方法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而对照组有26.83%,并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更高,说明应用ICU护理风险干预的效果很好。在林汉慧[7]和赖文华等[8]对ICU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中,也表明ICU护理风险干预有助于提高机械通气。

综上所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选择综合效果更好的护理方法,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通过做好细致的疾病风险情况评估,制定周密的防范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良好的综合护理,发现相关风险的征兆能够及时予以有效地解决,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林苏珠.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4(26):54-55.
[2]Bolaki M,Amargianitakis V,Georgopoulos D,et al.Effects of neuromuscular blockers on transpulmonary pressures in moderate t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7,43(3):408-418.
[3]金晓静,卫庆.高呼气末正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9):63-65.
[4]狄捷.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7,15(12):1482-1484.
[5]Ni YN,Luo J,Yu H,et al.Can body mass index predict clin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 meta-analysis[J].Critical Care,2017,21(1):36.
[6]高婧.ICU护理风险管理对ARDS患者VAP、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舒适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7):146,152.
[7]林汉慧.ICU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z2):276-277.
[8]赖文华,吴鸟青,赵贤.ICU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8,39(11):186-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0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