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医联体是实施分级诊疗和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而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是医联体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通过对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实施的重要意义、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对策进行阐述,为建立区域内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提供政策依据,对医改的有效推进有所启示。
关键词:纵向;紧密型;医联体
本文引用格式:谢坤,陈秀芳,夏蕾.区域内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实施中的思考与建议[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33+340.
0引言
201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1],要求各地以强基层为重点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分级诊疗意味着基层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各善其职,分工合作,而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所承担的职能是不尽相同的,基层医院承担社区或乡镇范围内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2-3],二级医院承担诊疗辖区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三级医院则承担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诊治和科教工作,共同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而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途径,医联体是通过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的联合,分工协作、卫生资源的共享、互惠互利、节省医疗资源,从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4-6]。纵向紧密型医疗体是医联体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阐述区域内实施纵向紧密型医疗体的意义,并且对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解剖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建立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提供政策依据。
1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实施的重要意义
1.1提高基层能力,实现分级诊疗中群众基层首诊的目标。通过区域内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的有效构建,高级别的医院对低级别的医院进行实质性的帮扶,比如优秀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的扶持,良好制度的制定,高效管理的实施,提高基层医院满足人群一般卫生服务需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接得住高级别医院下转的病人,同时能够扮演好卫生服务“守门员”的角色,实现分级诊疗中群众基层首诊的目标[7-8]。
1.2卫生资源共享,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平台建立远程会诊,检验、药品采购中心等卫生资源共享中心,这些中心由高级别医院进行主导,实现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区域内卫生资源共享,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院卫生服务成本,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使区域内的医院能够形成良性发展,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1.3降低群众医疗费用,提高就医满意度。通过纵向紧密型医联体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满足群众的一般卫生服务需求,二级医院能够满足群众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需求,三级医院不仅能够满足群众诊治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需求,并且有更多精力承担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做到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最终实现分级诊疗,同时也能够改善大医院就医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医疗费用,同时提高群众就医的满意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9-10]。
2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实施存在的难点
2.1患者就医习惯影响群众基层首诊的实现。由于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发展的历史,许多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仍然持有不信任的态度,一旦出现疾病,就会跨过基层医院,直接前往二级医院或者三级医院就医,而不是在基层首诊。虽然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的有效实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能力,但是群众长久以来形成的就医习惯,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众基层首诊的实现[11-13]。
2.2医联体内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阻碍资源共享。医联体的核心是不同级别的医院能够卫生资源共享,资源能够下沉,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但是由于医联体的专项资金未落实到实处,或者领导对医联体的建设认识上有误差,亦或技术上的缺陷,不能形成不同级别的医院信息互通互联,一定程度上阻碍资源的共享[14-16]。
2.3各级医院分工不明确,协作不紧密。在实施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时,对不同级别医院功能定位有误差,或者不同级别的医院的利益分割不清,这就会造成纵向紧密型医联体不紧密,从而导致医联体内各级医院分工不明确,协作不顺畅,也就不能真正的施行分级诊疗。
2.4医院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医联体有效实施。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是不同级别医院实现责任利益共同体,当有些医院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如职工养老保险拖欠、拖欠银行贷款等问题,严重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的形成[17-18]。
2.5医患双方对医联体的认知不足。纵向紧密型医联体能使不同级别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协作性提高,但医患双方对医联体认知不足,并没有对他们有足够的宣传和引导,特别是高级别医院的医方,他们是医联体内向下转诊的具体实施者,院方并没有实施相关双向转诊的具体措施和激励机制,导致医方缺乏动力,使医联体内的双向转诊机制形同摆设,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分级诊疗。
3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实施的建议
3.1加大宣传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提高群众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可通过家庭医生、健康教育、讲座和高级别医院的义诊等形式,积极向群众宣传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所带来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改变,提高群众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实现群众基层首诊的目标[19]。
3.2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措施落实。在实施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时,要在顶层设计时,如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做到相对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不间断进行监督、评估并及时反馈,通过反馈的内容及时调整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的方案;并且在做好实施的同时,确保配套措施的落实,如财政投入的保障,医保政策等,做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20]。
3.3加大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保证区域内医疗机构资源共享。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共同出资,保证医联体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充足,高级别核心医院承担具体实施信息化建设,支持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内不同级别的医院的电子病例共享、双向转诊、费用结算、预约挂号等功能[21-22]。通过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内信息化的建设,达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的资源共享,避免卫生资源浪费,同时减低群众的医疗负担,提高群众看病满意度,增强群众就医的获得感。
3.4加大对不同级别医院的领导和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的认知。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的具体实施是靠不同级别医院的领导和医务人员,他们认知的水平决定了其发展的高度[23]。所以不同级别的医院要邀请医联体的专家、学者对医院的领导和医务人员进行宣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的认知,为实现群众基层首诊,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区域内不同级别医院资源形成共享,群众医疗费用的降低,就医满意度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 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11/content_10158.htm,2015-9-8.
[2]陈芳.基于我国城镇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医疗卫生需求供给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1.
[3]刘庆,王清亮,费剑春,等.我国医疗联合体主要运行模式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17,24(9):33-35.
[4]刘晓允.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级诊疗激励机制研究[D].河北:燕山大学,2017.
[5]
李涛,廖生武,王玉享,等.分级诊疗背景下大型公立医院门诊服务平台建设新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9):174-177.
[6]李琴琴,康绥生,张丹,分级诊疗基层首诊是关键——以陕西省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2:220-222.
[7]曹峻.基于跨部门信息共享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制研究——以常州市为例[D].江苏:苏州大学,2014.
[8]孙自学.区域纵向医疗联合体关键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其系统模拟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
[9]彭丽霞,姚进文,丁国武.分级诊疗模式运行现状的思考.[J]甘肃医药,2016,35(08):616-618.
[10]谢英,李颖.三甲医院与县二级医院构建医疗联合体的现状研究分析——以内江市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07):505-507.
[11]何水红,高长林,杜彬,等.医联体建设模式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7,15(1):32-34,41.
[12]张鹭鹭,王羽.医院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2.
[13]方卫,顾建钧,张程,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域医疗联合体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8):12-14.
[14]方鹏骞,林振威,陈诗亮,等.医联体联动模式及其核心医院改革前后的综合效益分析[J].中国医院,2014,18(7):14-16.
[15]李洁,冉素娟,蒋祎,等.我国公立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运行问题”的描述性系统评价[J].重庆医学,2015,44(25):3581-3583.
[16]麻若蒙,方鹏骞.公私合作组建医疗联合体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8(5):10-12.
[17]周斌,史戈,李济宇,等.基于医疗联合体的双向转诊流程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5,19(6):25-26.
[18]王琼,孙雪,黄宵.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改革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8A):57-60.
[19]陈静,夏述旭.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人力资源配置与共享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2):50-52.
[20]宫芳芳,孙喜琢,林汉群,等.深圳市罗湖区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7(11):4-6.
[21]孙辉,赵颖波,陈薇薇,等.基于分级诊疗的医疗联合体及其信息化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2017(4):26-28.
[22]王琼,孙雪,黄宵,等.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改革模式的SWOT分析[J].重庆医学,2014,44(22):2958-2960.
[23]吴雪影,李向东,王秋节,等.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双向转诊云平台在分级诊疗应用中的路径分析[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7,7(4):27-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