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蒙医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9 09:46: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蒙医治疗炎症性肠炎的现状。方法蒙医治疗炎症性肠炎分为以下几方面:饮食疗法、药物治疗、外治疗法、行为疗法。结果蒙医治疗炎症性肠炎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能够使患者早日康复。结论蒙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积累丰富经验,医治炎症性肠病,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蒙医;炎症性肠病;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齐根全,秀荣,苏日娜,等.蒙医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236-237.

0引言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遗传易感个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并针对此产生的异常免疫应答是目前认为的发病机制[1-2]。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其病程长,复发率高,治愈难度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难治病之一,近年来报道显示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且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3]。炎症性肠病在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同,欧洲、北美洲、亚洲的溃疡性结肠炎最高发病率分别为24.3/10万、19.2/10万、6.3/10万,克罗恩病最高发病率分别为12.7/10万、20.2/10万、5.0/10万。炎症性肠病既往多见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近20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病例迅猛增加,粗略推测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为11.6/10万,克罗恩病患病率为1.4/10万,给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4]。

\

 
1现代医学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治

炎症性肠病诊断方面,仍未发现炎症性肠病特异的血清学指标,炎症性肠病的确诊仍是在排除诊断的基础上依靠临床、内镜与组织学的结合诊断。随着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CT、MRI及血清学指标等辅助检查技术的提高,也使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水平有所提高,误诊、漏诊率有所下降。现代医学治疗方面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措施,然而部分病例药物疗效欠佳,而且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5]。虽然生物制剂大大提高了疗效,但是少量难治性病例往往需要联合非药物治疗方法综合干预。现在运用于临床的粪菌移植(FMT)、干细胞移植(Stem Celltransplantation)及粒细胞单核细胞吸附分离(GMA)等非药物和民族医药制剂使用已成为可选的方案。

2蒙医药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

蒙医认为该病属于大肠“包如病”范畴,是一种热邪之积于大肠而引起的聚会性慢性病。由肝脏未运化之精华所产生的恶血流注于大肠而滞留于某一薄弱处,再与赫依相混,进而由赫依、血之热致使大肠受损所致[6]。蒙医学诊治该疾病过程中遵循六基症、注重整体理论、寒热论、注重辨证施治的诊疗方法,还特别强调蒙医医病四要素衣、食、住、行(其行包括身体活动、心理活动及语言活动)作用。

2.1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在蒙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最早应用于食疗的饮料要数酸马奶即策格疗法。酸马奶俗称马奶酒,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健康饮料。也是能治疗一些疾病的良药。七百余年前成书的《蒙古秘史》中就有酸马奶的记载,用酸马奶治病,从现在有史料来看,远在元代以前,19世纪,蒙医学家罗布桑却因泊勒编著的《蒙医药选编》中云:“鲜酸奶味酸涩,性轻,能升发胃火,除湿化瘀,健脾开胃…”。至今食酸马奶治疗大肠病在民间仍广为流传,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用现代工艺分析,酸马奶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维生素脂肪、糖,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较大,还有氨基酸、乳糖、酶、矿物质以及芳香性物质和微量酒精[7]。

2.2药物治疗

蒙医药物治疗应遵循精华生成及吸收的步骤去制定。蒙医学把大肠“包如”分2个证型治疗,大肠热症:证见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或发热,舌苔黄腻,脉象细而紧。治以清热益肠为原则,内服方为,早:二十一味寒水石丸13粒。午:九味五灵脂丸13粒。晚:十五味止泻子丸13粒。大肠寒症:见于急性发作期控制后。证见久病不愈,腹胀、腹泻,里急后重,畏寒喜暖,脉象缓而芤,舌苔白。治以祛巴达干助火、益肠为原则。内服方为,早:十味黑冰片丸13粒,午:达格布玛那格-15 3 g冲服,晚:十三味石榴散3 g冲服。根据蒙医理论辨证施治,腹胀、食欲不振时加服敖拉盖-13味散,粘液或脓血便时加服哈敦嘎日迪-13味丸,睡前9粒的给药方法。

2.3外治疗法

蒙医尼如哈疗法对大肠包如疗效甚佳。蒙医尼如哈疗法是蒙医泻下疗法中颇具特色的疗法之一,是将具有特定作用的药液注入直肠内进行灌肠,通过肠道排毒起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该疗法是将蒙药稀释或单药合理配伍成煎剂灌肠,通过肠道粘膜吸收达到治疗效果。临床常用药物:蒙药七味溃疡散,也叫嘎木朱尔,由雄黄、寒水石、朱砂、硼砂、石决明、冰片、麝香等配伍组成,主要功能是消肿、杀粘、清热、燥黄水、愈合疮伤、防腐之功能,视病情将一定量的药物溶于药水,予保留灌肠,病情较重者一天两次,半个月一个疗程。如寒症甚者也可以选择脊柱第十三、十五、十六节以热针或艾灸治疗。故《甘露四部》记载:“医治该病疗术为:放血,大肠穴灸疗…”,《医药月帝》记载:“腹胀、肠鸣、排气不畅可放血治疗;消化不良,大便干结,可灸疗”记载。

2.4行为治疗

蒙医医病四要素之行为治疗主要包括身体活动、心理活动、言语活动。《四部医典》明确记载:“赫依病患应住暖舍,让其得意之人服侍;希拉病患应于凉爽之地静养;巴达干病患当身居暖处,多运动…”。由此可见蒙医将其特有的整体论不仅应用于辨病、辨证,而且渗透到医病、祛病之中。即人的身(生物体)心(心理)密不可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依相存。大肠居赫依之区,为赫依之地,肺与大肠为脏腑关系,据上述理论,大肠病变不可忽视赫依,该病患者应注意保暖,身体、心理及语言活动不宜过多,以免赫依旺盛,不利于疾病转归。另外,在本病治疗中应注意肺脏状况。策·苏荣扎布教授于其著《蒙医临床学》中,强调了心理疗法的重要性[8]。

3结语

纵观蒙医治疗炎症性肠病进展,可见蒙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出现一些切实有效的药物以及疗法,在现代药理研究和生物活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实验手段,进一步筛选有效药物与方剂,借鉴西药结肠靶向给药的经验,开发便于患者使用的新剂型,使其治疗规范化、科学化,将成为蒙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发展趋势。21世纪是民族医药的世纪,作者认为应用民族医药的独特理论,辨病辨证,并应用源于自然的药物医治本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

 
参考文献

[1]吴瑛,汪芳裕.甘露醇结合凝激素与炎性肠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2):217-220.
[2]魏晓为,李宁,朱维铭,等.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与炎性肠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2):443-446.
[3]Stamp LK,Roberts RL.Effect of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the folate pathway on methotrexate therapy in rheumatic diseases[J].Pharmacogenomics,2011,12(10):1449-1463.
[4]王英德.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4,35(495):7.
[5]彭涛,刘玉兰.炎症性肠病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九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1):967-968.
[6]张凌云,罗忠金.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6,7(2):136-138.
[7]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37,59.
[8]策·苏荣扎布.蒙医临床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3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9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