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总结中医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的方法及疗效。检索文献,汇总近10年小儿迁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方法。从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三大方面阐述中医对小儿慢性腹泻的治疗。脾虚型小儿慢性腹泻多见,中医健脾益气,温补脾肾法治疗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迁慢性腹泻;小儿;中医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潘艳,袁崇芬,李敏.近10年小儿迁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概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36+44.
Review of TCM Treatment of Child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nd Chronic Diarrhea
PAN Yan1,YUAN Chong-fen1,LI Min2*
(1.Changle County People’s Hospital,Weifang,Shandong,262400;2.Changle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Weifang,Shandong,262400)
ABSTRACT:To summarize TCM therapies and their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nd chronic diarrhea.The TCM therapies in recent ten years was gathered by sorting of relevant literatures.Then the TCM treatment of child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nd chronic diarrhea was described in aspects of internal treatment,external treatment,and internal-external treatment.Child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arrhea of spleen-deficiency type are common.TCM greatly contributes to tonify spleen and replenish qi.Therefore,the method of warmly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kidney has marked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nd chronic diarrhea.
KEY WORDS:Persistent and chronic diarrhea;Child patients;TCM treatment
0引言
小儿腹泻病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为儿科“四大防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婴幼儿慢性腹泻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汇总近10年中医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的方法,以探讨该病的治疗思路。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儿科最常见的四大病种之一。本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2月;慢性腹泻,病程>2月。后两者统称为慢性腹泻[1]。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腹泻病多由于感染性腹泻治疗不彻底、酶缺乏、营养物质过敏、长期应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所致。患者长期腹泻会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持续时间过长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导致死亡。多以营养治疗、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服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及肠粘膜保护剂、补充乳糖酶、食用深度水解奶粉等治疗为主[2]。在小儿慢性腹泻的治疗中关于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慎重,此种腹泻若无感染证据则不使用,但如果年龄小于1岁,即不选用抗生素[3],故中医中药的治疗在小儿迁慢性腹泻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对小儿慢性腹泻的治疗方法更加灵活多样,现将近10年来的治疗概述如下。
1中医内治法
张艳针对病程大于2月的腹泻,伴有营养不良甚至生长发育障碍的患儿采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效果良好。该方温中健脾升提,使清气升,浊气降,水谷各归其道,久泻自愈[4]。
王文金应用玉屏风加味治疗小儿慢性泄泻脾虚型,观察组服用玉屏风加味,最少服用28天,后者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服药前、治疗期间(5 d、10 d、14 d)及治疗2个疗程(28天)后均作回访,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5]。
祝冬灿应用钱氏益黄散加味来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并与蒙脱石散剂作对照,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该治疗方案本着“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和“无湿不成泻”之说,采取燥湿悦脾(燥湿涩肠运脾)之法,健中有运,补中有泻,反佐制大黄一味,疏利开达,浊去而不伤正[6]。
内治法主要选取燥湿健脾之药,对小儿慢性腹泻文献中的常用中药的统计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的共同功效为健脾益气。这也说明小儿慢性腹泻多属脾虚湿盛证。
2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是药物或者手术或者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者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大辞典》中泛指区别于口服药物之外,施与体表或者体外的疗法。《理瀹骈文》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操作简便,无创伤,患儿家长易于接受[7]。
2.1推拿疗法。患儿越小,推拿疗法效果越好。有辩证推拿、基本方推拿、简易推拿等。李鹏将推拿治疗作用于小儿慢性腹泻,对照组患儿给予思密达,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
2.2艾灸疗法。艾灸属《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的范畴,主要用于脾虚型和虚寒型腹泻。唐英采用艾灸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治疗组选穴关元、神阙、足三里(双),选用艾条灸法,对照组口服健脾止泻宁颗粒,共治疗3个疗程(5天为1疗程)。本研究从扶正入手,证明艾灸疗法对小儿慢性腹泻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2.3敷贴疗法。是针对神阙穴或者肚脐的药物贴敷疗法。一般选用清热燥湿、收涩、温里、理气健脾类中药,配合膏药贴片协同使用,如麝香追风膏、伤湿止痛膏,或者使用藿香正气水、白酒等作为溶媒,以增加治疗作用或者促进药物吸收。夏景富为观察中医外治法在小儿慢性腹泻中的作用,自拟小儿温脾散贴脐治疗小儿慢性腹泻100例观察,1次治愈34人,2次治愈40人,3次治愈11人,4次以上治愈7人,好转5人,无效3人,有效率97%。
由上可看出,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主要有推拿、艾灸、贴脐等方法,疗效显著,方便推广。
3内外合治法
黄兴民等运用推拿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合理喂养、保护肠粘膜、调整肠道生态及补充微量元素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脾调中推拿手法,6 d为1疗程,取得良好疗效。
任乃杰应用艾叶浴足剂治疗脾虚泻患儿,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0例,前者足浴剂温泡双足,同时按摩涌泉穴、三阴交、足三里等穴,时间为20分钟,再口服白术散、健脾散,3小时1次,交替服用,即1天服用4包;后者单纯口服白术散、健脾散,6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张璐应用艾灸脾俞穴合并常规治疗(合理喂养、纠正脱水、保护肠粘膜、调整肠道生态及补充微量元素等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前者有效率高于后者。
李国武应用捏脊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前者口服中药参苓白术颗粒,1次1袋,每日两次,早晚服用,连服3月;治疗组加用捏脊疗法,隔日1次,每次15分钟,连续3月,结果证明捏脊配合中药组,具有内外同治功效,疗效更优。
崔秀丽选取60例小儿慢性腹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针刺与中药综合治疗,针刺选穴为关元、气海、肾俞、天枢等,每日1次,中药选参苓白术丸合四神丸进行加减,每天1剂,10天为1疗程,其中2例患儿2个疗程后病愈,余皆1个疗程病愈,总有效率100%。
4结论
综上所述,从各医家遣方用药、推拿手法以及灸法选穴上来看,中医认为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慢性腹泻多因小儿素体脾虚,故易久病迁延不愈,胃弱则腐熟无能,脾虚则运化失职,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不能分清别浊,水湿水谷合污而下,而成脾虚泄泻[8]。亦有暴泻实证,失治误治,风寒、湿热外邪虽解,但脾胃已伤,转成慢性腹泻。本病属小儿泄泻常证中“久泻”范畴,主要有脾虚泻和脾肾阳虚泻,前者已显露脾气虚弱证象,后者病程更长,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阳虚内寒证象显著。治疗上多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为主,同时亦需考虑是否有虚中夹实的证象[9-10]。
近年来对小儿慢性腹泻的研究亦越来越多,脾虚泻证型多见,脾肾阳虚泻报道较少,治疗上内外合治法的使用最为常见,所以有条件的地区应该采取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
综观内治法所采用的方药,尚存在以下缺点,方中药物组成成分种类过多,口味尚不易于小儿接受,所以急需寻找药物组成少,口味好的方剂,本着效专力宏的理念组方用药,补充推拿、贴敷等外治法的不足,扬长避短,共奏良效。
参考文献
[1]王孟清.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辨治规律及其脾虚失运证的治疗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
[2]王洪丽,龚四堂,耿岚岚,等.儿童慢性腹泻合并肠道蛋白丢失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04):306-310.
[3]张艳.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慢性腹泻3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02):96.
[4]祝冬灿.益黄散加味治疗小儿慢性腹泻64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05):720.
[5]吕霜,杨燕,盛燕,李歆.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类文献的相关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09):657-659.
[6]李国武,罗才贵.捏脊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小儿慢性腹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13-14.
[7]陈玉琴.运脾调中推拿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探讨[J].系统医学,2016,1(11):111-113.
[8]田海贞,喻德林.口服消旋卡多曲与双歧杆菌在小儿腹泻中对炎性细胞因子变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28):4019-4023.
[9]徐罗佳,陈洁.小儿慢性腹泻营养支持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06):511-516.
[10]宋会群,赵川川,陈述,等.贝飞达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92-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