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四步触诊是妇产科护理学要求护生掌握的基本操作之一,也是湖南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技能抽考内容之一。四步触诊的操作步骤比较简单,难点在于检查手法和沟通交流过程。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训课,能够实现理实一体化,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杨云帆.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四步触诊实训课的探索与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377,379.
0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打印机等技术设备支持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环境,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以网络教育资源为支撑的信息化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1]。传统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在新形势下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各大高校都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同时,这场信息化教学革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成为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本文以四步触诊实训课为例,对信息化教育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1教学分析
1.1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夏海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护理学》第二章第五节妊娠期护理管理中产科检查的内容。腹部四步触诊是产科检查的重要内容,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妊娠,以保证母儿的健康,直至安全分娩[2]。腹部四步触诊是对之前妇产科护理学中妊娠生理知识的延伸,同时也为后面正常分娩的内容做铺垫。这项操作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湖南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技能抽考内容之一[3],计划2学时完成。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护理大专二年级学生。她们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学习了女性解剖生理知识和健康评估,为学习四步触诊的定位、检查手法和力度打下知识基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她们对妇产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对妇产科操作充满好奇,对四步触诊的学习积极性高,愿意动手实践。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接受度高,非常适合进行信息化理实一体化教学。
1.3教学目标
1.3.1知识目标
掌握四步触诊的操作步骤、意义和注意事项。
1.3.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测量宫高腹围;能在孕妇模型上熟练准确地进行四步触诊。
1.3.3情感目标
能在护理操作中,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关心体贴孕妇,注意孕妇的安全和舒适。
1.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四步触诊的操作步骤和检查手法,而四步触诊的检查手法、力度以及检查时如何与孕妇进行沟通是教学难点。
2教学策略
2.1教学理念
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坚持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2教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模拟、演示教学等教法。
2.3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分组竞赛,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评,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巩固知识,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
2.4信息化教学
本次教学融合了3D动画、自制微课、MOOC、临床案例视频、标准化操作视频等多种信息化资源,借助理实一体化的实训教室、校内精品课程和蓝墨云班课等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目标。通过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以多种信息化手段直观呈现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地激发,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3教学过程
3.1课前准备
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平台发布课件和学案,布置课前任务。学生接收任务后,通过自主探索、小组研讨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复习相关知识,包括妊娠周数与宫高腹围,胎产式、胎先露及胎方位的概念等,完成在线测试。任务二,观看教师自制微课和四步触诊操作视频,完成操作流程的思维导图。任务三,成立学习小组并推选组长。在开放实训室小组自主练习,将练习视频或学习体会上传。任务四,小组合作探讨临床案例,为情景模拟做好准备。
3.2课堂教学
3.2.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段医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的视频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明确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中孕妇李某,28岁,孕32周末。此时孕妇的宫高腹围正常值是多少?护士应如何确定胎方位?让学生融入临床情景中,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学习。
3.2.2新课学习
通过四个环节轻松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环节一,教师展示四步触诊的标准化操作视频,学生通过实训室投屏或蓝墨云班课观看,帮助学生树立这项操作全面整体的认知。紧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投屏上展示小组制作的操作步骤思维导图。展示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在线投票选出优胜小组。环节二,通过演示法,教师一边在孕妇模型上现场操作,一边分段详细讲解四步触诊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一边观看示教,一边利用孕妇模型模仿练习四步触诊动作,实现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环节三,小组成员结合图片、视频和示教自主练习四步触诊。教师随堂指导,鼓励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来发现问题,获得操作技能的提高。面对不同小组的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针对性反馈和指导。环节四,情景模拟强化练习。根据蓝墨云班课发布的临床案例,学生分别扮演孕妇、家属和护士,实际操作四步触诊。通过模拟临床真实场景,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练习结束之后,通过蓝墨云班课随机选出一组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展示并录像。学生观看后分组探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常见的错误动作或沟通问题,并上传蓝墨云班课。讨论结束之后,教师提供应对策略,进行纠错指导,进一步强调注意事项。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2.3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观看标准化操作视频和课堂小组情景模拟视频,进一步强化技能。两名同学为一组进行练习,将操作视频上传蓝墨云班课,作为学生实训课平时成绩。
3.3课后拓展
教师定期推送妇产科护理学相关资源到蓝墨云班课,引导学生查看资料拓展视野,提高学生对妇产科护理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传学习资源、学习方法或交流体会,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会在平台及时进行答疑解惑,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改善教学质量。
4教学效果评价
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四步触诊实训课,将课前、课中和课后通过信息化平台有机结合。学生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挣脱了传统教学时间和地点的枷锁,实现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实训课的教学中,教师一边示教讲解,学生一边通过教室投屏或手机观看并一起操作,解决了传统教学因设备或平台限制导致的教-做分离、示教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和师生“做中评”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了学生的整体护理观点和实践操作技能。本次基于信息化模式的实训课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破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四步触诊这项重要操作,提升了护患沟通技巧,达到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丽君,陈中.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课堂生态:变革、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7(06):101-107.
[2]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周立平.妇产科护理学四步触诊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03):82-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