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以中医药黄芪两地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中医药黄芪两地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73%,较对照组的86.36%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清激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的FSH、E2、LH、P、PRL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5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8.18%(P<0.05)。结论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药黄芪两地汤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黄芪两地汤;中医药;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吕波.黄芪两地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8例观察核心思路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83-184.
0引言
功能性子宫出血即临床中俗称的功血,属于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类妇科疾病,即女性患者子宫内异常出血现象,同时患者并未出现全身性和生殖器官器质性改变,多数是由于患者内分泌系统紊乱所引发。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以及阴道的不规则出血等。依据患者的排卵情况又可将功能性子宫出血区分为排卵型功血和无排卵型功血两类,其中临床中多以无排卵型功血最为常见,占比可高达80%-90%,好发于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和更年期女性。而排卵型功血则好发于广大的育龄期女性。功血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当性腺轴调节功能受到干扰时,均可能引发出血[1]。目前临床中对于功血患者的西医疗法多采取止血和激素等对症治疗措施,然而总体量来看疗效并不十分显著,同时容易产生药物副作用。中医药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中药内服疗法具有滋阴凉血和益气摄血等功效,对于功血患者疗效显著。本次研究将分析对于功血患者以黄芪两地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8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随机数字法下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资料:共计44例,年龄17-46岁,平均(27.2±0.4)岁;病程时间2个月至3年,平均(5.6±0.2)个月。对照组:共计44例,年龄16-47岁,平均(28.3±0.2)岁;病程时间1个月至3年,平均(5.4±0.4)个月。两组观察对象在一般线性资料对比中均衡度高,有可比性(P>0.05)。患者诊断标准:严格依据我国中药管理局《中医病症临床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当中关于崩漏的临床诊断标准,即典型临床症状为患者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或出现暴下如注,亦或出现漏下不止,也可能为两者的交替出现,同时患者面色黄白、萎缩,全身倦怠,心热烦躁且气短懒言,同时伴随腰膝酸软、脉细数、舌质红且苔薄白。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包括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并给予饮食调节,纠正患者贫血症状。叮嘱患者保持外阴卫生,预防感染。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方案,以性激素行止血治疗,可以给予复康片,三合激素以及乙烯雌酚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中医药黄芪两地汤进行治疗,中药组方:生黄芪3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阿胶10 g,玄参15 g,赤芍10 g,栀子10 g,丹皮10 g,地骨皮15 g,茜草10 g,黄柏8 g,生甘草6 g。针对出血量多者可增加菟丝子10 g,吴茱萸10 g,地榆炭10 g,艾叶炭10 g,1剂/天,水煎至250 mL,分为早晚两次口服,以5剂作为一个治疗疗程。
1.3评价指标。①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5天后进行疗效评估,分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月经周期以及月经量等均恢复至正常,并且正常状态维持超过3个月以上,患者月经周期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同时月经周期以及经期均恢复至正常,但未能超过三个月经周期;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月经周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同时月经量有所减少,经期小于10天;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月经周期、经期以及月经量等并无变化。②比较两组患者疗程前后各项血清激素水平的改善情况,包括促卵泡成熟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以及孕激素P和泌乳素/PRL。③对比两组患者疗程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④观察两组服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 17.0处理,均数±标准差用(±s)表示,实施t检验,采用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照。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73%,较对照组的86.36%具有显著优势,且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血清激素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清激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的FSH、E2、LH、P、PRL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恶心者1例,出现嗜睡者1例,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率为4.5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恶心者4例,头痛者3例,出现嗜睡者3例,不良反应率为18.1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中医学将宫血纳入到“崩漏”的范畴中,认为其病因机制在于患者冲任损伤,无法有效制约经血,多是由于患者血热、脾虚以及血瘀等引起引发冲任损伤[2]。同时,多数患者发病均属于劳倦过度以及耗伤正气,使得气虚无法摄血或者由于患者情志内伤或者外感湿热造成热火伤络,因此治疗中应坚持滋阴凉血和益气摄血的基本原则。黄芪两地汤具有养阴清热之功效,配合茜草、丹皮以及栀子等,可发挥凉血止血之功效;配伍阿胶具有养血补血之功效;黄芪可发挥益气摄血和固本致崩之功效;同时配合黄柏可发挥清利下焦湿热之功效,能够提升祛除邪热的治疗效果,配合应用地榆炭和艾叶炭能够发挥收敛止血之功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止血治疗效果,诸方合用可共奏养阴透热、凉血止血以及益气之功效[3]。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通过应用黄芪两地汤进行治疗,该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清激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该治疗方案在功血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药黄芪两地汤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海红,刘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8):89-91.
[2]候春凤,魏自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2):71-72.
[3]李秀媛,李风秋.激素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6):163-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