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治疗药物的用药原则及合理使用。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临床经验,归纳对抗压药物分类、分析用药策略,探寻合理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结果临床治疗应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况在降压药物的通用原则基础上合理选用降压药物。结论临床医师需对患者病情充分了解,并加强对各类抗高血压药物适应人群、药物使用禁忌人群、药物间的相互影响的知识储备,是合理使用降压方案治疗高血压的关键。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
本文引用格式:石晓霞.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37+239.
0引言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器质性损害的临床常见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治疗以药物合理应用为主,临床医师应贯彻“全面干预并存的危险因素”作为防治指导思想;坚持以“有效控制血压达标”治疗策略核心,选择适宜患者病因及病况的一线降压药物、制定合理的、效价比高的联合药物方案。为了更好地为临床用药提供方式及依据,本文就合理应用降压药物的简述如下。
1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联合方案可发挥不同药物协同互补的功效优势,对降低用药耐受性、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效果显著。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大致有6大类:①利尿剂:该类药物(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作用机制是尿量增加使血液负荷降低,适用于老年和高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②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该类药物(氯沙坦、缬沙坦等)作用机制是对血管紧张素受体进行选择性阻断,从而破坏血管紧张素II的相关作用,对合并2型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等患者可作为首选用药;③钙拮抗剂(CCB):该类药物(硝苯地平类、地尔硫卓类等)作用机制是对心肌和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行阻断,降低血管阻力,几乎适合所有高血压,尤其伴稳定型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该类药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作用机制是对血管紧张素II的生物合成进行抑制,使外周血管扩张,从而使总外周阻力减小,适用于合并冠心病、慢性肾脏病患者。⑤β-受体阻断剂:该类药物(美托洛尔、艾可洛尔等)作用机制是对肾上腺素受体进行抑制,使心肌收缩力大大降低,适用于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患者。⑥α-受体阻断剂:该类药物(哌唑嗪等)作用机制与ACEI大体相同,主要对血管进行扩张,不同的是对血管平滑肌α受体进行阻断和对血管平滑肌进行舒张,用于老年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
2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
临床治疗高血压对药物的合理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各类药物药理学研究表现出的的半衰期与患者实际服用后半衰期出入较大,并且临床试验基本受特殊环境设定所限,所提供的指导性结论往往伴随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实际给药难度远大于理论基础,对临床医生的职业技能及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药物通用原则:排除合并症情况,当140/90 mmHg≤血压≤145/95 mmHg时,可单选一种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或ACEI;当145/95 mmHg≤血压≤160/100 mmHg时,可将β-受体阻滞剂、ACEI增加至标准剂量,或单选CCB,也可两种药物半标准剂量联合;当患者血压≥160/100 mmHg时即可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逐渐加至标准剂量[1]。为发挥不同种类药物之间的协同互补优势,药物联合方案应协同不同作用机制,从而提高降压疗效性,同时药物联合施治尽量避免相似副作用药物。高血压合并窦性心动过速且年龄<50岁者,宜用β-受体阻断药;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者,宜用利尿剂、ACEI等,不宜用β-受体阻断药;对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良者,应用ACEI、CCB;对于高血压伴潜在性糖尿病或痛风者,宜用ACEI抑制药、α-受体阻断药和CCB,不宜用利尿药;对于高血压危象及脑病患者,可选用硝普钠,也可用高效利尿药等。
3降压药物注意问题
3.1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依从性。各类降压药不同的作用机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现象繁多。其中,利尿剂剂量与不良反应关系密切,故临床常采用小剂量给药方式;应用CCB类药物患者多表现为心跳加快、脚踝部水肿等;ACEI与ARB相似,患者多表现为为高钾血症、胎儿异常发育;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性功能障碍、精神抑郁等;使用α-受体阻滞剂患者则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治疗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用药依从性是合理用药的必要条件。擅自停药会造成中枢性高血压血压急剧上升等交感神经亢进,甚至脑出血等;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过程中突然停药会增加心绞痛症状,甚至心肌梗死或猝死。
3.2特殊群体降压
3.2.1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导致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发现:使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能够显著降低收缩压,但对于舒张压的改善效果较差;CCB类联合硝酸酯类药物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单药CCB,在不影响外周血管阻力的剂量下,显著降低早期脉搏波反射,使收缩压、脉压,中心动脉压及舒张压有效改善,但需要注意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性较高。
3.2.2高血压伴冠心病:Β-受体阻滞剂显著降压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是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核心基础。患
者若对使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存在禁忌,应替换为CCB类药物,以缓解、改善心绞痛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CCB必须在用药前确保患者无药物禁忌、低血压、心力衰竭等状况。对于伴前壁心肌梗死、糖尿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高血压患者则应采取β受体阻滞剂联合ACEI或β-受体阻滞剂联合ARB的药物方案,考虑到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可使用ACEI、ARB类药物方案进行治疗治疗[2]。
3.2.3高血压伴有慢性肾病:高血压伴有慢性肾病患者首选RAS阻断剂ACEI或ARB,多数情况下可联合利尿剂。不仅能够对血压有效控制,更能够使蛋白尿降低。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给与RAS阻断剂进行治疗时应首要考虑适宜肝脏、肾脏双通道排泄药物,药物使用剂量根据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适当调整,并注意加强监测血钾及肾功能,使患者高血压降低是二氢吡啶类CCB保护肾功能的基础,联用RAS阻断剂有助于增强降压效应,但联合用药需要注意的原则是先RAS阻断剂,后CCB[3]。
3.2.4妊娠高血压患者:研究发现,ACEI与ARB类药物不良反应易导致孕妇羊水过少、新生儿肾功能衰竭、胎儿发育迟缓甚至胎儿畸形;利尿剂使用过程中剂量的要求较为严苛,容易引起胎儿缺氧,甚至窒息。
4 抗高血压治疗的效价比问题
受高血压疾病反复影响,多数患者服药须持续终身,对患者的经济水平、药物疗效、药物依从性形成巨大挑战。要求临床医师不仅要考虑疗效,更加综合考评药物持续费用支出。多数高危高血压患者持续CCB、ACEI(或)ARB治疗使治疗费用大大增长,但考虑到此种治疗方式极大程度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额外支出的同时减少治疗工作量,使治疗总成本降低,效价比极高。随着医疗卫生的快速发展、国内医药研发的力度增强,临床医师不需要一味推崇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多数国产仿制药疗效几乎达到进口药水准,价格相对适应多数患者消费水平。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需对患者病情充分了解,并加强对各类抗高血压药物适应人群、药物使用禁忌人群、药物间的相互影响的知识储备,是合理使用降压方案治疗高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喜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5):75-76.
[2]杨帆.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J].家庭医学(下),2016(3):12-13.
[3]李俭春.基层医生如何合理选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J].中华全科医师志,2007,6(10):588-5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