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4 09:27: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围手术期康复训练与护理对高领髋部骨折病人术后恢复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取我院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当中选择144例参加到本组实验当中,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有72例,康复组予以围手术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Harris功能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康复组中,出现并发症15例(20.83%);对照组39例(54.17%)。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结论对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强调围手术期康复训练与护理意义重大,对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训练;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刘嘉婧.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67-268.

0引言

髋部骨折多是指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这两种骨折类型多发生在60-70岁的老年群体中[1]。相较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预后更差,这是因为该类骨折是从骨头到股骨颈基底的骨折,属于是髋关节囊内骨折,由于关节囊中股骨头血液供应不佳,所以也阻碍了骨折的愈合速度[2]。因此,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该类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我院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当中选择144例参加到本组实验当中,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有72例。康复组中的男44例、女28例;患者年龄自60-82岁,平均(71.3±6.1)岁。对照组中的男42例、女30例;患者年龄自61-84岁,平均(72.6±6.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P>0.05)。

\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康复组予以围手术期康复训练和护理:患者术后入住康复病房。在整个卧床期,每天固定进行1-2次的卧床保健操,相应落实好各种护理举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骨折临床处理后的当天,便开始做患肢趾、髁的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训练。如此训练和护理1~2周之后,开展髋关节周围肌肉等常练习,并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宜。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康复训练可以分为前、后、内、外这四组,依次是进行四个方向的活动,因为该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在刚开始时可能会较难把握,所以可指导患者先从健肢开始练习,等到有所掌握之后,再由健肢辅助患肢进行练习。到5-6周之后,便可以开始练习于床边坐、小腿下垂或者是踏在小凳子上的动作,此时要注意不要直接坐在腿上伸腿,避免患肢处于外展、外旋的不良姿势下。待8周之后,便可逐渐进行下肢内收、外展、坐起和躺下等主动动作的练习,同时兼顾股四头肌抗组练习。另外着重进行恢复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的练习、患肢负重的练习等,为逐渐的恢复正常生活功能进行前提奠定。骨折愈合后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康复训练,该阶段主要是做平行抗或者是在双拐支持下的负重站立练习,之后再慢慢过渡到充分负重的站立练习,练习半个月后,做双下肢交替负重的主动运动练习、原地缓慢踏步练习,为保证患肢负重练习质量,还可结合以足跟练习、半蹲起练习等方法,从而提高负重肌肌力。髋部肌肉练习,特别是伸髋肌和外展肌的抗组练习、髋关节屈伸活动度的恢复并不良好时,可通过辅助以髋关节功能牵引来提高。进行站立练习时,依次按照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的顺序,再从持双拐步行,逐渐过渡到健侧单拐和患侧持拐步行。以此逐渐恢复并提高下肢行走功能。股骨颈骨折愈合之后建议患者持手杖步行,不要过早予以患肢完全负重,以免后期加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几率。

出院指导: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患者的出院时间为术后2-3周。此时,患者的肢体功能并没有完全恢复,回归家庭后仍然需要在家属的协助、督促下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出院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到不负重、不盘腿、不坐矮板凳。屈髋角度不能超过90°。

1.3效果评估。①采用Harris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从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恢复程度越好[3]。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等。
1.4数据统计学处理。以(±s)作为计量资料数据的代表,使用t检验方法。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 19.0,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经围术期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组患者Harris功能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见表1。


\

 

2.2康复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显著低于对照组54.17%。组间比较,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见表2。

\
 


3讨论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即使接受了手术治疗,也要通过良好的康复指导和护理来保证其预后良好。考虑到一旦骨折,医疗费用增多、创伤后营养皆需要充足的资金扶持,不可避免的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使其出现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4]。所以在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我们除了要做到对其病症病情的基本观察,还要通过加强心理建设来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强调心理建设对疾病恢复的积极影响,同时为减少由于疼痛给患者造成的应激影响,还可做好围术期的疼痛护理工作,重视对患者压疮、静脉血栓、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5-6]。辅以规范的康复训练,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

此外,还应重视预防术后并发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导致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有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心脑血管意外、褥疮等。因此,围术期应该帮助患者进行肌肉与关节的康复训练,采用科学的内固定方法或者关节置换术,术后遵医嘱正确的使用镇痛泵缓解疼痛,提高身心舒适度。术后次日,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被动运动,术后7 d,可以在床上训练关节的屈伸;术后14 d,可以尝试拄拐下床活动。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连续、贵在坚持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的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临床主张在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机体可以耐受的情况下,今早开始康复训练,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本文实验对康复组患者采取围术期康复训练和护理的方法,结果提示康复组患者Harris功能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康复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分别为20.83%、54.1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可以见得:对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强调围手术期康复训练与护理意义重大,对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发玉,章景玉.关怀护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4):54-56.
[2]王鲜华.风险管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4):484-486.
[3]陈迪.探究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护理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3):168-170.
[4]姜玲.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6):94-96.
[5]徐连芳,陈润芳,萧佩多,等.循证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6):439-442.
[6]刘莹,张世谦.连续舒适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8):158-1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