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3 15:08: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剖腹产术中出血临床治疗的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出血原因以及相关措施。结果剖腹产产妇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切口撕裂以及凝血障碍等因素导致术中出血,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措施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结论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原因较多,术中应结合产妇的病情、医疗条件以及患者的出血原因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剖腹产;术中出血;措施;原因

本文引用格式:徐光霞.分析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121-122.

0引言

术中出血属于剖腹产常见的并发症,剖腹产需在患者腹部切开7层组织,每一层组织中具有丰富的血管,其出血量往往多于正常分娩[1]。瘢痕子宫再次剖腹产、腹壁切口与子宫粘连、子宫下段菲薄裂伤更加容易出血;胎盘附着位置的异常,术中短时间出血量过多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不得已行子宫切除,若处理不及时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产妇剖腹产率的增加,尤其再次剖腹产患者的增加,术中出血最为常见。因此,分析研究患者术中出血的原因,并为其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对于产妇的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以86例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剖腹产术中防治出血的治疗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将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发生的86例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1~43岁,平均(26.2±5.1)岁,平均孕周为(38.6±1.3)周。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

1.2方法

剖腹产术中24 h出血量>500 mL即为术中出血,分析其出血原因,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对应的措施。通常为预防剖腹产术中出血,会采用以下措施:(1)在胎儿娩出后,向宫体注射催产素20 U,20 U加入液体滴入,促进子宫收缩,使胎盘自然剥离,减少出血;(2)若子宫收缩不良,可将子宫娩出至腹壁外,对子宫进行按摩,必要时压迫双侧子宫动脉;(3)可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片;(4)可及时应用卡贝缩宫素,卡前列安丁三醇。经过以上几种措施治疗,大部分患者出血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但对于情况特殊的患者,有必要结合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①对于因胎盘因素所导致的出血患者,可用乳胶止血带将子宫下段结扎,暂时阻断血运,快速缝扎断流式止血。因胎盘因素所导致的出血多见于术中切口及胎盘、中央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式粘连等。可使用外“8”字缝扎止血和绕圈间断缝扎止血。外“8”字缝扎止血多用于部分胎盘床的大血窦出血,对断裂缩入肌层血管进行缝扎止血,用1号可吸收线于血窦一侧上进针,经过肌层同侧下方出针,间距1 cm同法连缝1针进行打结。绕圈间断缝扎止血多用于胎盘植入与胎盘粘连。剥离后局部出血的产妇,需使用1号可吸收线于出血边缘1 cm处进针,达到宫肌层,间隔距离为1 cm,绕出血区外缘行间断缝合。②宫缩乏力导致的出血可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止血效果显著,血管再通后并不会对再次妊娠造成影响,子宫上下段血供来源不同,所以该措施并不适用于因胎盘因素导致的出血,其主要操作方法为;将子宫握住由一侧进行牵拉,使用肠线从子宫切口下方,距离子宫侧3 cm处用针穿过宫肌层,然后再穿过阔韧带无血管区。在缝合期间应多对子宫肌层进行缝合,止血效果更佳。③若采用上述两种措施均未对患者成功止血,可行纱条宫腔填塞止血措施,该类出血主要是子宫整体收缩不良导致,采用纱条宫腔填塞止血具有较为不错的止血效果,见效快,方法简单,将纱条用0.2%甲硝唑浸湿后填塞,于宫底两角部送入,对宫腔至下段宫颈处填塞,期间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关注,于24 h后取出。

1.3观察指标

研究结束后,分析导致患者术中出血的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数据,使用卡方和(%)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术中出血的因素有子宫收缩无力、凝血障碍、胎盘因素以及切口撕裂,所有患者经对应的止血措施治疗后,其出血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缓解,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反应发生,详见表1。


\

 


3讨论

产后出血在产科中较为常见,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患者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为宫缩乏力,其发生率为产后出血总患者数的80%,因此在初期给予患者宫缩乏力的预防治疗,可有效地控制产妇术中出血率,当产妇具有羊水过多、胎盘早剥、贫血以及多胎妊娠等症状时,在行剖腹产时,术中以及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可能性极大[3]。在本次研究中,导致患者术中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无力、胎盘因素、切口撕裂、凝血功能异常等,其中子宫收缩无力比例为32.6%,是引起患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导致患者宫缩无力的原因多与产程时间过长,孕期子宫过于膨胀等因素有关,所以,临床上对于此类孕妇应给予一定的重视[4]。若产妇具有流产史或者盆腔炎等病史,可使胎盘植入、黏连的风险增加,从而加大患者术中出血的几率。胎盘黏连多为刮宫和人流导致子宫蜕膜发育不良,或者因子宫受损导致的剥离面出血,此类患者往往可以通过宫腔纱条填充来止血。切口撕裂多与胎头过大、子宫切口过小、试产充分致胎头过低娩出困难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产程时间过长,手术者娩出胎头时过于用力等均是造成患者切口撕裂的重要因素[5-6]。

在剖腹产术中出血的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药物止血,在胎儿娩出后给予20 IU剂量的催产素进行子宫肌层注射,后给予患者20 IU静脉点滴,对于出血情况严重者可在其清醒状态之下,舌下含米索前列醇片,对于宫缩乏力产妇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7]。或者在此期间对患者子宫进行按摩,经治疗后,多数产妇的出血状况得到控制。对于上述措施无效患者,可给予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纱条填充等措施进行止血[8]。目前随着产前超声影像的改进、胎盘植入危险因素的研究以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提前预判产时和产后出血已成为可能,有报道指出对此类患者在紧急状况下或者预防性地放置动脉导管、行选择性栓塞止血,可有效使患者子宫出血状况得到控制,对于保留子宫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目前,临床上在三级甲等医院已经得到应用,基层医院因为条件的限制,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基层医院在剖腹产术前就可能出现的术中出血危险因素做出评估,做好术前、术中各种应急措施的准备,确保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剖腹产术中导致患者大出血的原因较多,在为患者进行止血时,应结合产妇的病情、医疗条件以及患者出血原因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止血措施,合理给予患者宫缩剂预防出血,对具有出血症状的产妇进行缝合、补充血容量,可极大地降低患者子宫切除几率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Yin Huirong,Deng Yanli.Analysi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bleeding during cesarean section[J].Modern Drug Application in China,2017,11(15):70-71.
[2]赵明艳.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1613.
[3]唐晨,雷晓真,郑九生."五步快速止血法"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防治的临床研究[J].江西医药,2018,53(3):245-246.
[4]周秀梅.关于子宫下段压迫缝合阻断子宫动脉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80-81.
[5]吴长春.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60例临床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404-405.
[6]Zhang Caixia.Clinical value of uterine dorsal belt su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during cesarean section[J].Intellectual Health,2017,3(16):56-57.
[7]孙艳彦.背包式缝合技术在剖宫产术患者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77.
[8]吴小霞.水囊压迫与纱布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4):146-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