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双盲法分组标准将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盆底肌力和性交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I与II类肌纤维等级恢复到Ⅳ级的例数多于A组,性交疼痛发生率与护理前及护理后的A组对比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模式能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性功能障碍,值得普及。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并发症;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周昌莲.分析康复护理模式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373.
0引言
盆底功能障碍属于常见妇产科疾病,主要发生在妊娠后,不仅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还会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及性生活。康复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能提供给患者细微且全面的护理服务,可帮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由于这种护理模式重视患者生理[1]、情感、社会和生理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本院对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运用康复护理模式后,效果理想,汇总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均确诊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样本选取起止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分成两组,各40例,A组年龄23-35岁,平均(27.14±3.06)岁;孕周38-40周,平均(39.45±0.17)周。B组年龄24-36岁,平均(27.51±2.98)岁;孕周39-40周,平均(39.86±0.14)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对比意义。
1.2方法
A组:提供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患者开展盆底肌低频电刺激治疗;指导患者低脂低盐饮食,禁饮饮料;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B组:在A组护理前提下加用康复护理:①盆底健康教育:对患者开展盆底损伤及康复健康教育,使患者尽快掌握产后盆底Keger锻炼方法,于产后24h指导患者训练,一般于晨起前及睡前进行,20min/次。结合患者的病情对运动强度进行控制;强化产褥期感染预防工作,告知产妇产后30d内禁止体力劳动,2个月内禁止房事。②心理康复护理:护理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③生活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科学膳食,将会阴清理的方法教会给患者,使其盆底健康护理意识得到增强。④病情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正确掌握多参数监护仪、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无创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使用的方法,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全面掌握病情变化。⑤盆底肌肉训练:告知患者排空膀胱,用力使盆底肌肉缩紧,其后放松,每次缩紧-放松持续5-10s,持续训练10次,30-40次/d。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结合具体情况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⑥生物反馈及电刺激训练:若患者产后2d依旧存在盆底功能障碍,需尽快采取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嘱咐患者排空膀胱,于盆底内置入治疗头,结合患者的感觉予以调整,以出现刺激感但无痛感适宜,将起始频率调节为8-32Hz,脉宽设定为320-740us,由弱至强,2次/周,30min/次,1疗程为10-15次,合计训练两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2)肌力分级标准[2]:Ⅰ类肌力提示阴道肌肉收缩维持于最大强度>40%持续的最长时间,0级即持续0s,Ⅰ级即持续1s,依次类推,分为五个等级。Ⅱ类肌力提示阴道做快速收缩时最大阴道收缩强度>60%重复的次数,Ⅰ级即完成1次肌力,Ⅱ级即完成2次肌力,以此类推,同样分为五个等级。正常:肌力达Ⅳ级;(3)记录护理前后性交疼痛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处理研究数据,%表示计数资料,以2检验,P<0.05提示存在统计学差距。
2结果
2.1并发症
A组出现10例盆腔脏器脱垂,11例尿失禁,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5%;B组出现3例盆腔脏器脱垂和2例尿失禁,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两组并发症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2盆底肌力
B组Ⅰ类肌纤维等级0-Ⅲ级7例,Ⅳ级33例;Ⅱ类肌纤维等级0-Ⅲ级6例,Ⅳ级34例。A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4例、16例;29例、11例。两组盆底肌力恢复到Ⅳ级的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性交疼痛发生率
护理前,A组性交疼痛31例,B组为30例;护理后,A组性交疼痛20例,B组4例。B组护理后的性交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全球性五大疾病之一,可使女性正常的生活受到直接影响。文献记载[3],成年女性患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机率高达33.3%,其中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较常见。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主因在于妊娠及分娩,有学者研究发现,产后进行规范的康复护理能积极预防及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本研究提示,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52.5%,盆底肌力恢复到Ⅳ级的占比显著高于A组,性交疼痛发生率10.00%低于A组的50.00%,提示B组护理措施有效可靠,不仅能防控并发症,还可提高盆底肌力,降低性交疼痛发生率,使产妇产后早日恢复。康复护理是一种人性化护理模式,其护理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十分关注患者康复中的心理与生理健康,既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又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4],改善负面情绪,进而取得最佳康复效果。将康复护理运用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能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加强对盆底功能障碍的了解,进而客观认知病情,增加治疗配合度;另外,在以康复为目的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与饮食,能保证患者睡眠充足,机体营养需求得到及时满足,还能减少并发症,提使产妇的性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最终改善病情,保障健康。
综上所述,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控制并发症,增强盆底肌力,提高性功能与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小燕.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03):162-163.
[2]钟桂林.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J].医疗装备,2018,31(21):169-170.
[3]欧学鸳,刘晖,高红梅,等.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23(05):495-497.
[4]徐慧,墙燕,王鹏.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0):102-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