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防跌倒标识在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作用。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脑梗死患者17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87例,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康复干预,按医嘱予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组87例在此基础上增加防跌倒标识,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1个月跌倒发生率。结果出院1个月: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2.30%(2/87),对照组为6.90%(6/87);住院期间:观察组为1.15%(1/87),对照组为4.60%(4/87)。结论防跌倒标识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减少二次伤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防跌倒标识;脑梗死
本文引用格式:章春连.防跌倒标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296,300.
0引言
脑梗死是因为脑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此血管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发生的脑血管疾病,老年脑梗死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跌倒可致轻微软组织损伤,严重者导致骨折等后果[1];跌倒是指患者非预期地摔倒在地面、地板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是医院住院患者常发生的不良事件[2],出现跌倒后有可能造成二次损伤,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医患关系[3]。临床上脑梗死患者以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症状,跌倒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坠床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将防跌倒标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指导,跌倒患者明显减少,使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得到保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174例脑梗死患者,经CT、MRI检查确诊,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不配合治疗和中途转院患者;采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87例,男45例,女42例,年龄50~78岁,平均(62.15±3.25岁);观察组87例,男51例,女36例,年龄50~78岁,平均(64.10±3.0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康复干预,按医嘱予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常见并发症防治及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增加防跌倒标识应用,具体措施如下。
1.2.1悬挂防跌倒标识
按照《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为确保患者安全,将统一制作好的防跌倒标识悬挂在较为明显的床头床号旁边,并使用醒目的蓝色标识,使患者和家属能随时看见,慢慢形成习惯,既能杜绝患者出现跌倒,又能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人文情怀。
1.2.2防跌倒风险评估
脑梗死患者常伴有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这类患者是跌倒发生的高危群体。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跌倒风险进行评估,评估项目:(1)意识状态、ADL评分、活动障碍、头晕及体位性低血压、药物影响(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及抗癫痫药)、年龄等;(2)个性化评估:肢体肌力、肌张力、感觉功能、平衡功能、生活习惯等与跌倒相关的因素;(3)评估易跌倒区域:台阶、拐角处、斜坡、狭小的通道、采光不足的区域,卫生间、洗漱间;特定的情境包括:轮椅或平车转移、上下诊疗床或在床上翻身、做康复练习或平衡功能训练等;针对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安全知识宣教及采取相应防跌倒坠床措施,由家属在评估单上签字,以提高患者和家属对防跌倒的认识和重视;责任护士加强巡视病房督促防跌倒措施实施,指导正确使用床栏等。
1.2.3认真交接患者
认真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每班核对床头卡上防跌倒标识并提醒患者及家属,每周由责任护士评估结果1次并签字,住院期间全程进行安全护理。
1.2.4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1~2 d,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及家属对居家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着装及鞋子要防滑,鼓励患者必要时使用手杖等辅助支具,发放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资料。
1.3观察指标
跌倒发生率:(1)对出院患者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对生存状况进行对比。(2)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出院1个月:观察组为2.30%(2/87),对照组为6.90%(6/87);住院期间:观察组为1.15%(1/87),由于家属到食堂买饭,患者喝水时前额碰到床头柜;对照组为4.60%(4/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梗塞患者临床上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症状,这类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高,因此,科学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常规护理也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措施。应用防跌倒标识,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在维护患者生活及心理健康的同时,也给医务人员一定的安全保障,当发生医患纠纷时,使用警示标识可以提供有效证据,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防跌倒标识在脑梗塞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跌倒风险的发生,减少二次伤害事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确切,易于操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江,王大力,李凤云.进展性脑梗死与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901-2903.
[2]刘辉,张津华,马丽丽.加强护理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降低跌倒风险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5):141-142.
[3]董燕鸿,张佛华,朱超波.护理风险评估及监控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0):127-1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