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初析轴向加压对隐性椎管狭窄的影响和诊断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3 11:18: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轴向加压对隐性椎管狭窄的影响和诊断。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临床诊断为腰椎管狭窄患者,首先对患者采用常规CT扫描进行检查,随后采用轴向加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再次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中的脊膜囊截面面积。结果采用轴向加压对患者进行CT扫描准确率显著大于常规CT扫描诊断结果(P<0.05);轴向负荷后患者硬膜囊横截面明显小于轴向负荷前(P<0.05)。结论采用轴向加压对隐性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检查能够更为清晰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反应,在对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轴向加压;隐性椎管狭窄;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曾卫东,卢劲松,欧冠英.初析轴向加压对隐性椎管狭窄的影响和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33,49.

0引言

在临床治疗中,隐性椎管狭窄是一种有多因素引起椎管路径缩短,从而压迫硬膜囊、脊椎或是神经根的一种疾病,该病会使患者出现疼痛、麻木、四肢无力、跛行等众多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因素通常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先天发育畸形。这种情况主要是先天性的小椎管,极易导致多节椎管出现发病的情况,并且具有发病早、神经功能症状较为显著等特点;②骨质增生。骨质增生会导致患者黄韧带肥厚,从而导致韧带骨化,使椎管容积变小;③侧隐窝狭窄以及椎间盘病变。该情况的发生极易导致对应的椎管变得狭窄,从而引起病症;④创伤。创伤骨折等情况也会导致椎体滑脱从而影响椎体的发育,导致椎体狭窄;⑤医源性狭窄。该情况通常为进行腰椎手术治疗后,引起脊柱不稳定而发生后凸等畸形,从而引起椎管狭窄。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通常为疼痛、麻木、肢体活动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会使患者出现四肢无力、肌肉萎缩、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下身瘫痪、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发生。为了能够更为准确地对椎体狭窄患者进行诊断,近年来,采用轴向负荷装置联合CT对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已经有较多的报道[1]。外国学者通过采用极为复杂的装置对患者腰椎进行轴向负荷施压,并采用CT对其进行检查。本次研究针对采用自制简易轴向加压装置对患者进行CT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临床诊断为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20~59岁,平均(40.81±2.75)岁,病程3~14年,平均(8.25±2.33)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腰部反复疼痛,并伴有部分感觉迟钝以及肌力下降等情况;部分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

1.2方法

选取成像设备:双排螺旋CT(生产厂家:德国西门子公司,型号:SOMATOM)。

首先采用常规三维重建对患者进行诊断,指导受检者行仰卧位,膝关节稍和双髋关节均屈曲。进行横断位扫描患者L3~S1的椎间盘,主要包括患者椎间盘上下终板,扫描的层面与椎间盘间呈平行状态进行检查,层厚3 mm,螺距1。

随后在常规CT扫描检查基础之上加入轴向负荷螺旋CT进行诊断,当常规检查完毕后,对患者实行轴向负荷螺旋CT检查。检查前叮嘱受检者穿戴好负荷背心,随后选取仰卧位进行检查,将膝关节以及双髋关节伸直。调整负荷力,正常标准为受检者体重40%~50%,负荷5 min以后便可以进行扫描并采集图像,扫描的参数在负荷前,并控制负荷前后的扫描层面在同一位置上。

1.3观察指标

对比采用轴向加压前后的CT扫描结果准确率,其中包括患者椎小关节的位移数量、硬脊膜囊的数量、椎体滑脱情况。对比采用轴向加压前后硬膜囊横截面面积。

1.4测量指标

在横断面上测量负荷前后的椎间盘面积、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程度、硬膜囊面积及椎管面积。其中腰椎硬脊膜囊横截面积分为三种,DSCA≥100 mm2为正常,75 mm2≤DSCA<100 mm2为相对狭窄,DSCA<75 mm2为绝对狭窄。

腰椎椎管面积:在椎间盘中央层面横断位图像上进行,测量时以前方椎体后缘或是椎间盘为分界线,而后方则是以黄韧带前缘作为界线;标准值:2 05.81 mm2为L3-4水平、215.81 mm2为L4~5水平、215.98 mm2为L5~S 1水平,若<145 mm2则视为狭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

2结果

2.1对比采用轴向加压前后的CT扫描结果准确率


采用轴向加压对患者进行CT扫描准确率显著大于常规CT扫描诊断结果,P<0.05,见表1。

\

 
2.2对比两组患者轴向负荷前后硬膜囊横截面

轴向负荷后患者硬膜囊横截面明显小于轴向负荷前,P<0.05,见表2。

\
 



3讨论

腰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下腰痛、坐骨神经痛及神经性跛行是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当前所有国家均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临床体格检查的神经定位体征和影像学检查(CT、MRI)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也是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计划的主要依据。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许多有明显临床症状和神经定位体征的患者,即使使用最先进的CT和MRI检查技术,影像学上也未能发现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一致的影像学改变。这些症状通常在行走、站立和伸髋时表现出来,而在仰卧位屈髋时很少表现出来,症状随体位改变的现象引导我们考虑在症状最明显时候获得的影像学资料可能要比常规仰卧腰大肌放松位时获得的影像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因而,建立一套模拟直立负荷状态下进行CT检查的装置,在负荷状态下获取的影像资料,是否能够提高对下腰痛、坐骨神经痛及神经性跛行等系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在针对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检查中,人体的中心通常处于第2骶椎前方约7 cm处,根据腰椎生物力学为基础,以下腰椎邻近人体中心,采用轴向负荷装置对其施加压力,其重量大约为人体上半身重量,从而模拟患者在站立时的腰椎状态[3-4]。在临床研究中,腰椎狭窄通常只造成椎管、神经管等的骨质或纤维结构由于病变等其他因素而造成其容积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中神经、血管等受到压迫,同时,椎管狭窄也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腰椎病之一。通常患者病症发作时,会出现下肢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暂时性的跛行。该病通常由于长时间的站立、行走而引起,若患者采用弯腰、下蹲、坐下等方式,能够减轻其疼痛感。通常情况下,患者的腰椎退变是造成腰椎狭窄的主要原因,由于其承受的压力、旋转力以及剪切力较大,因此对椎间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极易引起椎间盘退变[5-6]。

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采用轴向加压对患者进行检查能够更准确地针对人体正常负重下的腰椎压迫情况进行检查,能够更为清晰地对人体负重下椎管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治疗[7-8]。

综上所述,采用轴向加压负荷在椎管狭窄患者的检查中,具有更好的检查效果,提高了对腰椎症状的检查率,明确了在负重下患者腰椎的受力情况,能够使患者得到更为准确的治疗,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峰,边俊.王智伟,等.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差异[J].中国骨伤,2018,31(1):43-46.
[2]曹鹏,顾一飞,周文超,等.椎体次全切除术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对比研究[J].脊柱外科杂志,2017,15(6):147-149.
[3]陈佳,吴昊,范顺武,等.年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19,39(4):243-250.
[4]胡贤铧,胡云地,曹志刚,等.齿突游离小骨MSCT和MRI表现特点和临床诊断(附15例报道)[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12):2276-2279.
[5]马培栋,严晓云,崔巍.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肿瘤[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7,38(1):64-67.
[6]钱娟.CT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4):1084-1085.
[7]付聪聪.经后路脊柱重建治疗老年MagerlB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4):114-117.
[8]陆峰.双排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79-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6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