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方法上使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进行静脉注射加以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依那普利;螺内酯;慢性心力衰竭
本文引用格式:王飞.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64-165.
0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又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现在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是多种心脏病终末阶段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高,被称为“心脏病最初的战场”。现在很多地方的空气质量都很差,这就使得人们呼吸到不好的空气从而使呼吸到受到感染。呼吸道感染是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加以很好的治疗与控制,随着病情的发展它们会发展为急性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我院在对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加入了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作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中均已排除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肝脏功能异常等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5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52-82岁,平均(64.3±3.6)岁。对照组中有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54-83岁,平均(65.2±3.3)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心脏功能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保持患者的呼吸平稳通畅并控制感染,纠正酸碱紊乱和电解质紊乱,另外给患者上氧气以辅助其呼吸。必要时应该使用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研究组在上诉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依那普利1次/d进行治疗,5 mg/次,螺内酯1次/d进行治疗,20 mg/次,14 d为一个疗程[1]。
1.3观察指标。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心率减慢时间、浮肿消退时间、紫绀缓解时间。另外还要测量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的差别。
如果患者的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都得到轻度的缓解,水肿得到减轻,心率维持在60-90次/min,则为有效;如果咳嗽、咳痰和气促等症状都得到明显缓解,水肿消失明显,紫绀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则为显效;若各项症状和体征都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善,则为无效[2]。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分析。研究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0%,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表1。
2.2症状缓解的时间比较。对照组的心率减慢、浮肿消失、紫绀减轻时间均长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气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Ca2+、每搏量与射血分数的变化:研究组治疗后SaO2、PaO2/FiO2、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3。
3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很严重的健康问题,它有着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深受医学界的关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也变得越来越高。现在我国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我国在以前是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要病情,现在逐渐转变成以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为主要的病因。
虽然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据研究发现其主要是由于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其实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SS)被过度激活,导致血浆肾素的活性大幅度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的一些激素发生紊乱[3]。正因为如此,在临床治疗中加用ACEI阻断RASS已经被广泛使用,这种方法对降低心衰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效果。据大量临床研究发现ACEI能够防止心肌肥厚和心肌的重构,它可以很好的缓解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的症状,所以它在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依那普利属于ACEI,它是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之一,他的主要作用包括: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扩张血管、改善并且延缓心室的重塑,所以它现在是临床上预防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在心力衰竭的症状中,醛固酮除了能增加贮钠,使心衰水肿增加,还能通过多种机制使心衰进一步恶化[4]。如:心肌过度纤维化、电解质发生紊乱、左心室变得肥厚致使舒张功能发生改变等。虽然ACEI能够降低务中的ACE水平,但是它不能降低醛固酮水平。螺内酯作为醛固酮的受体抑制剂之一,它的结构和醛固酮的结构极为相似,所以它能够通过竞争性与醛固酮受体结合以此来抑制患者体内的醛固酮水平,最终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的凋亡、血管纤维化,交感神经激活等过程,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5]。大量研究表明,患者长期使用血管抑制剂会让机体出现耐药性,从而导致醛固酮的逃逸几率增加。而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能够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时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的缺乏。
综上所述,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气血指标,更好的缩短患者症状的缓解时间,可以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可以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日行,方凌燕,李亚钦,等.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5):2550-2553.
[2]何可.依那普利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36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7,36(17):134-136.
[3]潘景韬.ACEI在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8,6(4):89-90.
[4]陆备军.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8,8(16):1328-1330.
[5]徐艳苹.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反应及左室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8):91-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