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自体跖肌腱编织缝合法修复跟腱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0 15:42: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跖肌腱编织缝合的方法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此方法修复跟腱断裂12例。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至30个月,平均时间17个月;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腓肠肌神经损伤,踝关节活动良好。aofas标准评分为(94±5)分,平均为94.58分,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该方法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和并发症少的优点,手术操作容易,患者经济负担轻,疗效满意,是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跖肌腱;编织缝合;跟腱断裂

本文引用格式:黄敬文,王涛,马冠医,等.自体跖肌腱编织缝合法修复跟腱损伤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63-64.

0引言

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急性跟腱断裂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保守治疗跟腱再断裂发生率为8%-29%;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法都有优点与缺点;笔者自2015年6月17日至2018年5月29日,采用跖肌腱编织缝合的方法治疗跟腱断裂患者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年龄20-45岁,受伤至手术的时间1小时到1周不等;男8例,女4例;左侧8例,右侧4例;其中训练损伤5例,跑步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其他1例;12例均为新鲜完全闭合断裂。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疗效评价标准,术前评分为(67±6)分,平均值为66.67分。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寻找到断裂跟腱的断端并标记(断端可触及空虚感),患肢碘伏消毒,上压力止血带,于跟腱偏内侧做一弧形切口,长约6-8cm,切开皮肤、皮下,暴露断裂的跟腱,分离跟腱外鞘膜,可见跟腱如马尾丝状,寻找跖肌腱,钳夹固定后,于小腿近段内侧在跖肌腱体表的投影处做一纵行切口,长约3 cm,牵拉跖肌腱,触摸跖肌腱张力并向深层探查并于该处切断跖肌腱,从远端抽出,用生理盐水纱布包裹;先用4-0抗菌微乔线将断裂的跟腱用Kessler方法缝合以维持正常的长度和基本张力,再将跖肌腱一端与远端跟腱固定(若跖肌腱远端未断裂,则省去此步骤),近端用小弯钳横穿跟腱后,将跖肌腱穿过,并用4-0抗菌微乔线固定,再于远断端跟腱穿孔,重复此步骤,直至跖肌腱用尽,需要注意每次跖肌腱穿过跟腱需选用不同的角度且穿孔缝线尽量细,以减少瘢痕的形成;将腱围鞘膜缝合后,依次缝合各层组织。

\

 
1.3术后处理。术后以石膏于跖屈30°固定踝关节,术后第1天即开始足趾活动及小腿肌肉等长收缩训练,3天后改为小腿前侧支具固定,2周后允许踝关节主动屈曲及内外翻,但避免背伸,6周后去除支具,在医生指导下,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做轻量的拉伸及负重活动,锻炼踝关节功能。12周开始正常负重行走,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2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0±5)min,住院天数为(3±1)d,随访3个月-30个月;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小腿后群肌肉无萎缩,可单足提踵,均无二次断裂,无腓肠肌神经损伤,踝关节活动良好,跟腱无异物感。术后平均AOFAS评分94.58分(表1),术后8周-10周可扶拐行走,12周可正常行走。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


3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排除个人的初始营养状况等情况,采用SPSS 23软件进行处理,如表2所示。


\

 

4讨论

跟腱的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也可分为急性损伤和陈旧性损伤。发生跟腱断裂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可分为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引起跟腱断裂的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激素的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年龄的增长导致I型胶原减少,III型胶原的增多,使跟腱弹性强度下降;痛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动脉硬化;既往的跟腱损伤或病变;感染、系统性炎性疾病;高血压及肥胖等原因。对于跟腱局部有肿胀、触压痛、跟腱连续性中断或凹陷、跖屈运动存在的患者,宜进一步检查患足的提踵,行相关的检查实验。检查跟腱是否断裂常用的方法有:Thompson试验(腓肠肌挤压试验)、Matles试验,0’Brien针试验、Copeland试验等。此外,X线片、超声都可辅助诊断跟腱断裂,MRI对软组织的灵敏性较高,可给与更准确的影像学支持。

跟腱修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功能恢复的程度。开放性跟腱断裂的治疗一般应尽早清创并缝合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则可采用保守治疗、开放手术、微创手术缝合等治疗方法。手术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简单的Bunell或Kessler端端吻合、传统的Lindholm法、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Achillon微创技术等。Achillon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是目前较流行的微创手术,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减少肌腱粘连等优点,不过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Achillon微创技术适用于创口小的患者,对于损伤范围广泛者,依然建议切开手术,而且腱围是供应跟腱血运的主要部分和跟腱修复的重要组织来源,剥离时容易损伤该处,缝线缠绕易损伤腓肠神经,且该技术价格较一般手术费用昂贵;且有学者将跟腱龙技术与改良Kessler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跟腱龙组较长,这说明对比而言,跟腱龙的操作技术并不简单,且两者术后跟腱的再断裂、跟腱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后期随访发现,术后12周内跟腱龙组恢复较快,而12周后两组恢复情况没有明显差异。而一般的单纯的缝线缝合虽然可形成一定强度的纤维连接,但愈合后肌力及肌张力均较差,且容易再次断裂,难以完成正常的跟腱功能,且易形成瘢痕或翻转的筋膜条使得局部跟腱增粗,有时会影响局部皮肤愈合;而保守治疗时间长,愈合慢,预后差,且二次断裂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跟腱的腱性结构完整,恢复提踵和跖屈蹬力,利用跖肌腱编织缝合的方法治疗跟腱断裂的好处在于:①跖肌腱位于跟腱偏内侧,取材方便;②该切口位于小腿下端的内侧,日后不会因瘢痕磨擦出现不适,也有效地保护了跟腱和跟腱周围皮肤的血液循环;③跖肌腱长约22-24 cm,可以编织折返4次-5次,其强度完全可以代替缝线;④由于跖肌腱结构与跟腱相同,其胶原纤维在组织学上无明显差异,采用编织方法可使跖肌腱与原有的跟腱融合,增强跟腱抗张强度及抗裂隙作用[1],使跟腱缝合后张力相对较小,且从生物力学方面来说,单股肌腱的强度可达到837 N[2],在强度方面也不差于缝线缝合;综上所述,此方法不仅有利于促进跟腱愈合,在以后长期功能刺激下,其抗拉强度还可在生长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发生再次断裂的可能性也会明显降低。

本组随访的结果表明,跖肌腱编织缝合对于治疗跟腱断裂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与其他技术相比,跖肌腱编织缝合的愈合时间更短,瘢痕较少使得异物感更低,跟腱再次断裂、皮肤坏死、感染等影响跟腱功能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小;术后吻合口良好,不影响外观。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和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手术操作容易,不增加副损伤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是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康复也是治疗跟腱断裂的关键环节,要严格遵医嘱制定并执行康复训练,才能进一步加快跟腱恢复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倪莉,张洪涛,杨惠林,等.Achillon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2,05(4):337-339.
[2]卜晗,张梅刃,蒋际钊,等.基于跟腱断裂Kuwade分型采用三种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4(2):85-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5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