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0 13:54: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研究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的进展,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医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中医药具有“医”、“养”、“防”的独特优势,在医养结合模式中中医药的优势有重要地位。我国养老模式与医疗相融合,以养为主,医为辅,医养结合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应当发挥中医优势,将中医融入其中,建立辅以符合国情的标准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中医;医养结合;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李婧,徐凤芹,柏燕军,等.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26-27+31.

Exploration on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for the Ag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Jing,XU Feng-qin*,BAI Yan-jun,LU Yan,TONG Wen-xin

(Xiyuan Hospital CACMS,Beijing 100091)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progress on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for the aged at home and abroad was research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methods for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asts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 of integration of"medical treatment","health care"and"prevention",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In China,the care for the aged is integrated with medical treatment in which health care plays a main role while medical treatment plays an auxiliary role.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for the aged in China shall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given full play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mode,so as to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social care service system for the aged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Mode

0引言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也发布的《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已达到1500万,失能老年人口己突破4000万,比2010年的3300万失能老人多出700万人,失能老年人口年均増速约为4%,并且完全失能老人达到3809万人。有专家预测至2050年,我国每三个人就将有一个老年人。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将使我们国家的慢病负担增加40%。

2014年联合国世界人口统计显示,65岁以上人口占10%,平均的出生预期寿命是75岁。随着出生率逐年的下降,老年人口比重的递增,预期寿命的延长,中国成为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失能老年人口超过千万的国家[1]。因此,老龄化程度高,慢性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

 
1医养结合相关概念的阐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医养结合的概念没有统一论述。它有别于传统模式的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实现了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整合,即医养融合或医养结合。部分学者将医养结合的含义界定为:凡是急性、重症病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的,属于“医”的范畴,而健康的或者处于重症晚期、大病恢复期、残疾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护理服务等归于“养”的范围,医养结合则为根据人体健康及患病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由服务提供主体(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向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符合其养老护理需要的医、养服务,并逐渐形成一种医—康—护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方式,为老人提供持续性的照顾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长期照护定义为由非专业护理者和专业人员进行的护理活动,以保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人能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美国健康保险协会长期护理(Long Term Care,LTC)的定义:在较长时间内,为患有慢性疾病或部分生理机能残缺的人提供持续性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医疗救治、居家看护、运送服务、社会互助和其他支持性帮助的服务[2]。主要由家庭成员、医护人员、专业照护人员或志愿者为那些不能完全实现自我照料的、失能或半失能的人提供服务,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照护保障,提高长者生活质量,是构建健康和谐社会的关键。

因此,医养结合与国外“长期照护”的概念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对那些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失能半失能的长者,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医疗护理及康复服务等,是对传统养老服务的扩展和延伸,通过养老和医疗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2国外长期照护模式

2.1日本介护养老模式。日本和中国一样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养老服体系以居家养老作为服务宗旨。1963年日本《老人福祉法》中首次提到“介护”,“介护”指的是在维护老人尊严的基础上进行生活照料、医学护理、保健康复的一个综合性的概念[3]。

“要介护状态”指的是失能与半失能状态。是由介护认定审查委员会对老年失能与半失能状态进行等级评价。而后实施介护服务的计划,由地区养老支援中心根据保险者实际情况制定“介护服务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的“介护服务计划”指导老年及家属选择合适的养老服务。介护服务又可以分为地区亲密性介护服务、居家养老介护服务、机构养老介护服务。

2.2加拿大失能老年护理专业养老模式的研究。2011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康复中心St-Germain等人提出“人文关怀”融入的康复护理环境中失能进展过程模式[4],这个模式是在失能进展过程(Disability Creation Process,DCP)的基础上构建的,将人文关怀融入的康复护理环境中失能进展过程模式。人文关怀融入失能进展过程模式的作用人文关怀的融入主要是要求把每一个患者看作一个身心灵整体的人,有独特身份特征、价值观、生活经验和故事的人来看待,关怀着患者或者遵守关怀原则帮助不同情况的老人,积极面对困境,努力恢复原来的有利于康复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上主张在康复照护中注重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的人文主义的实践环境。

2.3美国养老模式研究。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佘瑞芳[5]等人研究美国养老模式,总结出美国的老年人健康照护一般采取成熟的商业保险的模式,主要为老人全包服务项目(program of all 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PACE),这是一种源于美国华人地区的医疗服务模式,服务对象是社区55岁以上。集中养老居所服务目(congregate housing services program,CHSP)是联邦政府层面的政策。老年人居家养老(HCBS)。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实行老年人居家养老(HCBS)的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让老年人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生活和医疗照护。美国养老的特点是将长期照护作为一个社会综合产业服务链,在社会政策的指导和高度发达的保险产业严格管理下,优势资源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倾斜。

3国内医养结合模式

3.1养老模式。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互助养老,即“9064”或“9073模式”(90%居家养老,6%或7%社区养老,4%或3%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主要由家庭照护员实施,来满足长者家庭照护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基础之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是指以养老院、敬老院、康复机构、护理院等为主的提供医护照护服务的主体。互助养老是“居家养老”之外的另一种对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有效补充。由长者的亲友向社会陌生老年群体延伸的层级性合作互助理念[6]。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湖北、湖南、河南、福建、海南、浙江、云南、江苏、宁夏等省市开展了“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的探索。2016年上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5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下半年又新增了4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

 
3.2中医医养结合

3.2.1中医医养结合优势:第一,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中医中药发展。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了七项重点任务:四是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通知》对中医药的养老功能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积极发展中医药的养老服务进行了强调,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养老服务。第二,中医养生,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7-8]。衰老是人类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年病的重要原因,具有不可逆性。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中有很多关于延年益寿的重要论述。第三,中医治未病,防治老年病发生。中医治未病原则为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和愈后防复。因此“有病早治”,“先安未病之脏”,“病后止遗”及“愈后防复”在调治老年病时就显得尤为重要。第四,中医适宜技术,丰富医养结合服务。第五,中医注重情志调理,身心医学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就已有精神养生的论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老年病的治疗离不开情志疗法,养心调神,情志调理是老年病治疗和养生保健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第六,中医文化底蕴浓厚,符合养老文化内涵。中医是祖国的瑰宝,蕴含承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养老孝道是中华民族自古的美德。所以中医养老自古就贯穿始终。第七,中医药食同源,提供膳食指导,饮食调理。国人自古就熟知“民以食为天”的成语,而中医治疗疾病时更有“有胃气则生”的理论,因此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老年体魄的目的,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第八,中医整体观念,强调全面综合一体化服务。中医从整体出发,针对不同疾病,不同阶段,病证结合,全面考虑。

3.2.2中医医养结合模式探索:中医药健康养老需要在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多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充分发挥中医在医养结合优势特色,扩大服务内容,不单纯包括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精神文化、健康心理等服务,更有利的是包括老年人所必需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中医情志调理、中医运动导引、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康复理疗、中医养生、健康体检、疾病医疗等多项综合中医医疗照护服务。

中医医养结合的目标是为了治愈疾病,而是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与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总结开展中医医养结合可行性模式,有以下几点:

第一,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多病共存、慢性病多见的老年人开展中西医结合评估治疗。老年医学的三大核心之一是老年综合评估,中医可通过四诊合参,整体观念,系统的开展综合评估与治疗。第二,三因制宜。即通过综合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慢病管理和治疗方案。第三,辨证施膳(营养药膳)。老年患者药膳食疗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过中医药膳调理达到增强体质、养生保健等作用。第四,辩证施功,整合中医非药物疗法,如针刺、艾灸、刮痧、中药贴敷、足疗、药浴、平衡竹罐、音乐疗法、传统导引等中医药技术,广泛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降低耗占比,减轻医疗负担。第五,辩证施护,基于中医辨证及九种体质辨识,坚持预防保健、科学养生的原则,给予不同需求、不同体质的老年人于相应的护理照护。第六,辨证施养。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的通知》,《通知》对中医药的养老功能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积极发展中医药的养老服务进行了强调,要求建立护理院和疗养院并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养老服务,设置以慢性病、老年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本着“有病调理,无病养生”的理念,通过采用全面、综合的中医养生康复措施贯穿老年人伤病伤残的周期治疗。第七,中医情志调理。随着社会老龄化,空巢老人增多,加之老年人患病多,多种因素很容易导致老年焦虑抑郁,所以根据其心理状况调查及中医辨证,给予心理平衡处方、五行音乐、游戏娱乐等疏导措施,让老年人拥有快乐夕阳。第八,注重临终关怀,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通道。老年患者综合慢病多,病情急危重多,预后差,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的选择和生前预嘱及愿望应获得医护人员重视,要对老年人多开展临床关怀。第九,建立多学科中西医结合团队,协作管理。中医长期照护体系服务人员应包括:中医医师、老年专科医护人员、护理员、社会志愿者、物理治疗师、文娱师、心理咨询师、专科医师等。通过团队、多学科协作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提供给老年人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第十,智慧养老信息化构建,助力养老事业。根据信息化发展大趋势,融“防治康养”为一体,有计划地开展基于大数据开展智慧医疗平台下的养老体系和试点研究,开发信息化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化的多阶梯、多环节养老服务模式[9-10]。

发展中医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迫在眉睫,建立老年慢病治疗、预防、照护、养生康复等体系以及完善的养老模式监督评价体系,辅以符合国情的中医医疗服务以及政府政策支持或补贴制度,实现有效医养结合运营的管理机制和标准化的社会养老服务极其重要。对医养结合模式进行大力发展和推广,发挥中医药在医养结合模式中的地位,真正打通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双向通道。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国家养老体制完善的过程中,中医药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会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党俊武.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应对未来失能老年人危机的根本出路[J].人口与发展,2009,15(4):52-55.
[2]蔡林海.老化预防、老年康复与居家养老-日本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与启示[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2:94-99.
[3]St-Germain D.The Caring-Disability Creation Process model:a new way of combining Care in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for better quality of services and patient safety[J].DisabilRehabil,2011,33(21-22):2105-2113.
[4]景跃军,李元.中国失能老年人构成及长期护理需求分析[J].人口学刊,2014(2):55-63.
[5]佘瑞芳.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4.
[6]唐敏,吴海波.基于医养结合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7(5):22-24.
[7]杨莉莉,孙秋华,何桂娟.中医护理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的应用优势与发展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9-11.
[8]张微,刘鑫.基于医养结合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01):291.
[9]耿慧,王雪艳,周培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8(01):112-115.
[10] 唐敏,张春焰,吴海波.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8(2):60-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540.html
本文标签: 中医 ,医养结合 ,模式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