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学(骨伤方向)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优化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0 13:19: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优化中医学(骨伤方向)《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临床手术操作能力,满足骨伤科治疗需求。方法选择2015骨伤班作为教学改革班观察组,同年级其它班级传统教学班作为对照组。教改班按照优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授课,采用期末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教改班期末考核成绩高于传统班(P<0.05),其知识结构也更合理。结论中医学(骨伤方向)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符合临床骨科操作实际需求。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中医学;骨伤方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寇云芳,范瑞娟,陆莹,等.中医学(骨伤方向)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优化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372-373,375.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of Human Anatom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KOU Yun-fang,FAN Rui-juan,LU Ying,WU Chun-peng,XIE Gao-yu,LUO Ya-fei,TANG Zhong-sheng*

(Department of anatomy,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Guizhou)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 operation capacity and fulfill the need for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reatment.This essay describes the innovation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orthoped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Methods In this practice,students in Class 2015 and 2016 were chosen to receive reformed teaching methods.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and the questionnaires,the students who received innovative teaching preformed better than the students who only attended traditional classes(P<0.05).Conclusion The innovation to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orthopedics treatment and human anatomy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clinic operation skills enhancement.

KEY WORDS:Human Anatom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one Injury Direction;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Reform

0引言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教学内容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而有所不同。目前我院针对各专业所开设的《人体解剖学》课程,虽然有各自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可是教学时数、教学内容、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设置和比例等都相同,对各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没有针对性,不能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中医学(骨伤专业)来说,人体九大系统中,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最为重要,但受教学学时和教学大纲的限制,并不能详细讲述这些内容,另外也没有纳入骨伤科的相关临床知识。因此,针对目前现状,根据中医学(骨伤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对该专业的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探索,以期让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与骨伤最相关的骨学形态结构、血管主干循行路线、周围神经分布、重要传导路,以及相关临床知识等内容,为其后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未来能够更好的胜任中医骨伤临床岗位,用其扎实的专业素质服务于广大患者。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5级中医学(骨伤方向)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班,同年级其它专业的班级进行传统内容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班。

1.2研究方法

1.2.1编制新的教学大纲


根据中医学(骨伤方向)学科的特点,基于我院最新下发的中医学(骨伤方向)的培养方案,重新制定了该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引入一些骨伤科临床相关的知识,删减部分学生可以自己看懂的知识点,并拟定新的教案和教学设计。

1.2.2调整教学时数

根据新编制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时数,总学时仍为70学时,其中理论课50学时,实验课12学时,增加自主学习8学时。教学内容也随之进行了精简和调整;自主学习8学时,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自主学习内容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实验学时仍然为12学时,四次实验课,实验内容包括运动系统、内脏系统(含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含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一次实验课为3个学时。

1.2.3教学形式

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课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理论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实验课中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以促进学生认知各种人体结构和标本为目标;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针对教学内容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后设置主观问答题以检验学习效果。

1.3调整教学内容

1.3.1确定重点教学章节


《人体解剖学》按照人体九大功能系统进行描述,针对中医学(骨伤方向)专业的特点,我们确定重点教学章节为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以此为原则,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以上三个系统适当增加教学学时,其它系统的教学学时则相应减少。

1.3.2删去部分教学内容

删去的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可以自己看懂自己可以独立掌握的,如关节运动的形式、关节的辅助结构、消化系统的概述等。

1.3.3教学内容设计

1.3.3.1相关知识串讲


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导向,在对常见临床骨伤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将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中有密切联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授。在讲四肢时,让学生思考某一骨发生骨折后,会损伤哪条神经?会导致哪些重要血管破裂?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如讲肱骨,若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和使用腋杖不当所至的重压,都可能造成腋神经损伤,导致三角肌瘫痪,表现为臂不能外展,肩部和臂外上部皮肤感觉障碍,三角肌萎缩,患者肩部亦失去圆隆的外形。肱骨中段或中、下1/3交界处骨折容易损伤桡神经,导致前臂伸肌群的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而桡骨颈骨折时,可损伤桡神经深支,出现伸腕无力,不能伸指等症状。肘部肱骨内上髁或尺神经沟骨折,无疑会损伤尺神经,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屈腕力减弱,环指和小指远节指关节不能屈曲,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拇指不能内收,各指不能相互靠拢,同时,各掌指关节过伸,出现“爪形手”,感觉障碍则表现为手掌和手背内侧缘皮肤感觉丧失。

1.3.3.2对比讲授

坐骨神经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对下肢的功能发挥起决定性作用。讲授时重点在于对其循行分布和损伤表现的区分对比。胫神经通过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所以内踝一旦发生骨折,胫神经就会损伤,导致足底肌瘫痪和足底皮肤感觉障碍,足外翻,出现“钩状足”畸形。而腓总神经绕腓骨颈至小腿前面,如果腓骨颈骨折,腓总神经必然损伤,导致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瘫痪,表现为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能伸趾,由于重力和后群肌的过度牵拉,足下垂并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1.3.3.3结合临床应用和科研

根据其专业特点,适当引入临床相关知识点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如讲解锁骨下静脉时,向学生介绍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进针方向,该静脉的深度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穿刺常见的并发症有气胸、出血、胸导管颈部和臂丛损伤等。讲解臂丛时,除详细介绍臂丛的根、干、股、束、支的延续关系外,还可介绍臂丛阻滞麻醉的两种方式:颈路(斜角肌间隙)臂丛阻滞和锁骨上路臂丛阻滞。讲解锁骨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锁骨中1/3段易发生骨折?有何临床表现?因锁骨中1/3段是锁骨两个弯曲的衔接点,骨质最薄弱,且无肌肉或韧带附着。骨折后,近侧段因受胸锁乳突肌牵引而向后上方移位,远侧段因受上肢重力和胸大肌、背阔肌与斜方肌牵引而向前下内方移位,且锁骨深面的大血管和臂丛因有锁骨下肌保护,一般不致受损。

1.4教学效果评价

1.4.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人们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常用工具。研究人员借助这一工具对社会活动过程进行准确、具体的测定,并应用社会学统计方法进行量的描述和分析,获取所需要的调查资料。为了评价教学内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用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实施新教学内容的意见和评价,反馈学生信息。

1.4.2理论测试

教学内容改革班和传统内容教学班均采用同一试卷进行期末考试,试卷由非任课老师所出。

1.5统计分析

问卷评分及理论测试评分数据使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时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和讨论

2.1问卷调查评价


发放问卷123份,收回123份,回收率100%(见表1)。

\

2.2学生理论考试结果

两个班各分数段考试成绩见图1。从图1结果显示:理论考试成绩教改班>80分的分数段明显高于传统班;70~79分分数段教改班高于传统班;60~69分分数段教改班略低于传统班;<60分分数段教改班明显低于传统班;考试成绩教改班及格率和优秀率均高于传统班。


\
 


2.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骨伤专业人才需求增加,而中医学(骨伤方向)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系统掌握中西医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西医骨伤以及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并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中西医骨伤应用型人才。其中,《人体解剖学》是骨伤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它为该专业后续课程奠定重要基础,同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重要支撑作用[1,2]。《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骨伤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认识和深入分析之上,需要准确把握临床骨科治疗实际需求,使中医骨伤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临床需求相适应。针对中医学(骨伤方向)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根据专业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把《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和骨伤科知识有效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勤于动手,富于创新的新型专业人才,为其将来成为合格的骨伤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教师认真思考[3]。

一直以来,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满堂灌的方式,在教学时数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精简和提炼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修改教学课件,有利于学生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理论课时偏多,往往无形中造成内容冗长繁杂,教学内容的重点筛选及传授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教学内容应生动化,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内容要结合医学科技发展情况及时更新,以引导学生医学探索兴趣,提高教学质量[4]。所以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教师要提前精心准备,并善于归纳、总结学生学习某些比较复杂而且不好记忆的内容,将其化难为易于学习掌握的知识点,如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在手部的管理区域,可概括为:“正中桡侧三指半,还剩指半尺来占,手背桡尺各一半,正中还管三末端”[5],以口诀的形式,既总结了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另外,有研究者提倡骨伤专业应多结合使用解剖标本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锻炼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6]。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研究前沿,在相关临床病例的解剖学基础和科研进展上设计课程,安排学生讨论和操作,最后教师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7]。

综上,我们以中医学(骨伤方向)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研究内容,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虽然时间不多,却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表明教学内容改革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必修的。下一步将结合新的教学内容,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完善对中医学骨伤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宋波,梁玲,武煜明,等.局部解剖学课程在中医骨伤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06):54-56.
[2]李义凯,赵长青.解剖形态学对学好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05):58-59.
[3]杨二坤,杨继苹,刘楚玲.解剖学对于中医骨伤专业学习的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05):295.
[4]邢永超.解剖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的革新[J].考试周刊,2011,40:174-175.
[5]唐中生.解剖学名词记忆法探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4):62-63.
[6]蔡荣潮,高黎明.解剖标本教学在中医骨伤课程中的尝试[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02):96-98.
[7]王龙海,翟从永,曹鋆,等.骨伤专业局解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03):47-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5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