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等信息化的推广,人们的工作生活除了以体力为主,还有长期的伏案、电脑文字等形式,使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并且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但其机制研究相对临床成果来讲稍欠缺,本研究对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综述其研究进展,以期论述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可能机制,为针刀医治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针刀;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机制研究;研究进展
本文引用格式:苏晶.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88-89.
Experim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otomy Therapy for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SU Jing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Hubei)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the Internet,people's work and life are mainly based on physical strength,as well as long-term forms of desk and computer writing,which makes the prevalence of the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significantly increase.And there is a tendency to become younger.The effect of acupotomy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is significant,but its mechanism research is relatively lacking in terms of clinical results.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by acupotomy,and summarizes its research progress.In order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upotomy treatment of the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and provide a powerful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by acupotomy.
KEY WORDS:Acupotomy;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Experimental research;Research progress
0引言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以第三腰椎横突处出现明显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结节,伴有一侧或双侧腰部疼痛,甚则牵扯至臀、腿部为主要临床特征,X片提示第三腰椎横突左右两边不一或过长的腰部常见临床综合征,是腰痛或腰腿痛的病人常见疾病之一。第三腰椎横突比其他腰椎横突要长,处于五个腰椎的中间,对维持腰部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活动幅度大,附着肌肉多:邻近横突间有横突间肌,横突尖与棘突之间有横突棘肌,前面有腰方肌、腰大肌,背面有骶棘肌、竖脊肌和腰背筋膜的中层[1],因此第三腰椎横突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征决定了其所受的杠杆拉力最大,附着在L3横突尖部摩擦的肌肉,容易出现出血和肌肉纤维断裂,人体修复时会产生瘢痕,进而粘连,在L3横突尖部的韧带、筋膜也一样,如果压迫到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局部组织和臀部大腿后外侧会出现疼痛,第三腰椎横突局部的粘连、瘢痕、挛缩、堵塞经过反复多次,痛点就固定在第三腰椎横突尖部这个点上,形成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2-3],这是人体自我修复和自我代偿的结果。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针刀的优势病种[4]。目前针刀工作者进行了一定的实验研究,探讨了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笔者对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推动针刀医学的发展。
1镇痛作用
1.1中枢镇痛
研究发现[5-6]针刀松解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时能良性调节致痛和镇痛物质,以中枢内疼痛相关物质:SP、CCK-8、ENK、β-EP为代表,提高了痛阈,产生镇痛作用。也有研究发现针刀能调节中枢内EOP系统[7]、降低中枢CCK-8 mRNA的表达[8]、调节部分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代谢[9]而起到中枢镇痛的作用,尤其是针刀可影响脊髓背角特别是Ⅱ层EOP前体mRNA的表达[10]。
1.2外周镇痛
孙红梅等[11]发现针刀松解法的外周镇痛作用,可以通过减轻局部炎症、降低血清5-HT和肌肉组织中5-HT、β-EP的含量来完成。
1.3中枢外周联合镇痛
针刀治疗不仅对模型兔肌肉组织和血浆中的5-HT、NOS、β-EP含量可以良性调节,发挥外周镇痛作用;而且针刀可以调节中枢疼痛有关递质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有效地在中枢发挥镇痛作用[12]。刘乃刚等[13]发现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兔的外周和中枢的β-EP和ENK都可以良性调节,中枢和外周效果可以叠加,进而达到镇痛。
1.4推测性镇痛机制
曹榕娟[14]认为针刀可以提高痛阈,并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可能是通过调节中枢中的NOS或CCK-8来完成的。郭长青等[15]认为针刀松解法的长期镇痛效应的调节,可能通过促进下丘脑产生更多的内源β-EP、ENK来完成:针刀松解法可能通过促进下丘脑PPE mRNA、POMC mRNA的表达,起到镇痛作用。汲广成等[16]认为针刀疗法的镇痛作用来源于以下两点: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中的SP、5-HT的水平,进而使痛阈和血清中β-EP的含量得到提高;②可能抑制了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P-P38MAPK、CREBmRNA、P-CREB、p38MAPKmRNA的表达,影响了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NGFmRNA、BDNFmRNA和骨骼肌组织中NGF、BDNF的表达,良性调节了血液中SP、5-HT、β-EP的水平,而这一影响,也可能是调节了血清中疼痛相关物质的合成和释放的原因。汲广成等认为镇痛作用是提高了痛阈,抑制了各类致痛的疼痛和生长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可能与p38MAPK/CREB信号通路有关[17]。
2组织形态学
刘乃刚[12]在超微结构电镜下观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兔模型可见肌原纤维断裂,排列混乱,肌原纤维间隙增大,肌膜结构破坏,肌质增多、糖原颗粒减少,各线结构破坏,甚至消失,针刀组的肌原纤维断裂较模型组改善明显,排列也比较整齐,肌膜结构有部分缺损,肌原纤维直接肌质稍多,但较模型组减少明显,各线结构较清晰,针刀联合电针组则十分贴近正常组,显示针刀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第三腰椎横突局部组织的瘢痕增生、局部损伤的组织形态,并且联合电针治疗效果更佳。孙红梅等[11]发现针刀治疗后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有增生情况,但没有明显的充血,增生的结缔组织纤维的排列相对整齐等情况,提示了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损伤的组织形态学的修复。
3炎症调节作用
胡波等[18]发现针刀可以对损伤局部的炎性细胞因子起到降低的作用。李宰和[19]认为针刀松解法的抗炎机制是能够减少血清、肌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达到正常状态,抑制了致炎反应,实现消除炎症的目标。李晓泓[20]也观察发现针刀松解法可有效改善局部炎症情况,也是良性调节了血清和肌肉中的炎性细胞因子。
4血管因素
郭长青等[21]发现针刀松解法作用在第三腰椎横突模型鼠上,可降低ET和TXA2水平,改善血管收缩功能,调理了血中血管活性物质,加快局部病理物质的循环。刘乃刚等[22]认为血管活性物质在维持血管舒缩平衡上十分关键,并且可以调节炎症过程,针刀发挥长效作用的机制可能是远期调节了血管活性物质。
5组织修复
郭长青等[21]发现针刀可以加快第三腰椎横突病变局部组织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组织修复可能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水平[23]或增殖与凋亡的平衡[24],也可能良性调节了局部组织中Col-Ⅰ的合成和分解[25],进而修复局部组织。同时也有研究认为第三腰椎横突部局部的炎症让机体发生了氧化应激,体内氧自由基代谢的障碍造成了氧自由基增多,使第三腰椎横突进一步损伤。针刀松解法通过提高血清中SOD和T-AOC活性,降低血清中的MDA水平,清除了在体内产生的过剩的自由基,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情况得以下降,防止了第三腰椎横突的损伤恶化,加快局部损伤组织的修复[26]。李住闵[27]发现针刀除了提高血清和肌肉组织中SOD和TAC水平,还降低其中的MDA含量,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得到加强,促进局部病变处的微循环,最终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6结语与展望
针刀医学认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慢性软组织损伤最终导致,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原因是动态平衡失调,从目前实验研究来看,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可能机制有五点:①镇痛作用;②组织形态学;③炎症调节作用;④血管因素;⑤组织修复。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①加强监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对整个腰椎曲度的影响,观察整个腰椎受力的平衡情况,评估其治疗前后动态平衡的变化;②加强对镇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完善及确认相关猜测性镇痛机制;③充分利用现代设备监测第三腰椎横突局部血供,如红外热成像技术等,更有力的证明对局部循环的改善;④延长整个实验治疗后周期监测,观察针刀疗法的长期效应等。在加强实验研究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将实验相关结论在人体不损伤的前提下进行验证,以针刀治疗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为切入点来推动针刀医学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绪平.针刀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0-142.
[2]严相默.临床疼痛学[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1996:123.
[3]裘法祖.外科学[M].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57.
[4]张义,权伍成,尹萍,等.针刀疗法的适应证和优势病种分析[J].中国针灸,2010,30(06):525-528.
[5]胡波.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镇痛作用的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6]胡波,刘琳,郭长青,等.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下丘脑与脊髓P物质、八肽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8(01):22-25.
[7]孙红梅,胡波,李晓泓,等.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耐痛阈及脊髓与下丘脑ENK、β-EP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3):176-179.
[8]刘乃刚,郭长青,孙红梅,等.针刀疗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中枢CCK-8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05):962-966.
[9]蔡尚圭.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远期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0]刘乃刚,刘福水,郭长青,等.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OMCmRNA、PPEmRNA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04):1010-1013.
[11]孙红梅,刘乃刚,李晓泓,等.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家兔5-HT和β-EP以及局部组织病理学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01):1-3.
[12]刘乃刚.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兔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13]刘乃刚,郭长青,孙红梅,等.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兔β内啡肽及脑啡肽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04):476-479.
[14]曹榕娟.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中枢CCK-8、NOS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15]郭长青,曹榕娟,孙红梅,等.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下丘脑前阿黑皮素mRNA、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05):354-358+393.
[16]汲广成.针刀疗法对L_3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p38MAPK/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17]汲广成,乔晋琳,李金牛,等.针刀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脊髓及DRG内p38MAPK/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07):1528-1529.
[18]胡波,郭长青,孙红梅,等.针刀疗法对腰三横突征模型大鼠局部组织IL-6、IL-10、TNF-α、TGF-β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08):699-702.
[19]李宰和.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兔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20]李晓泓,刘乃刚,孙红梅,等.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兔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163-2166.
[21]郭长青,刘乃刚,李晓泓,等.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7(05):323-326.
[22]刘乃刚,郭长青,李晓泓,等.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远期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2,31(10):780-782.
[23]乔晋琳,汲广成,李金牛,等.针刀干预对L_3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1):2013-2018.
[24]汲广成,乔晋琳,李金牛,等.针刀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03):244-247+290.
[25]郭长青,刘乃刚,孙红梅,等.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兔局部细胞外基质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01):6-9.
[26]刘乃刚,郭长青,孙红梅,等.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兔血清SOD、MDA和T-AOC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1):753-757+795.
[27]李住闵.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家兔SOD及TAC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