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刺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0 10:08: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近年来逐渐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因其发病广泛,病程长久,治疗困难,容易复发等特点,每年越来越多的人遭受抑郁症的困扰,针对抑郁症治疗的研究也一直备受医学界关注,然而,现行治疗手段因自杀、5-羟色胺综合征、性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副作用、消化道副作用、狂躁等副反应图穷匕见。这些不良反应不仅仅引起用药依从性的降低,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或药源性疾病。因此,积极探寻更多副反应低、疗效确切的抗抑郁治疗方案变得迫在眉睫。而中医针刺穴位治疗,因其独特优势,也逐渐在抑郁症治疗领域绽放光彩,本文旨在结合近5年中医针刺治疗抑郁症领域的学术进展,分析中医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以求为该方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郁病;针刺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张晋铭,李史清,杨晨栋,等.针刺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76,78.

0引言

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1]。近年来逐渐成为危害全球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2]。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可达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虽然大多数的发作可以缓解,但是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3]。积极的抗抑郁治疗,无论对于原发性抑郁还是继发性抑郁的患者,均有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态的积极作用。

\

 
1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案

而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传统上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去甲肾上腺素(Nor epinephrine,NE)及其受体学说、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其受体学说、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受体学说、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能学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功能减退学说等几大方面有关,而近年来,“抑郁症海马神经元再生障碍”假说的提出成为了抑郁症病因学研究最具突破性的进展之一[4]。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方案仍旧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在内的抗抑郁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改善及治疗了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如自杀、5-羟色胺综合征、性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副作用、消化道副作用、狂躁等副反应图穷匕见。这些不良反应不仅仅引起用药依从性的降低,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或药源性疾病。因此,积极探寻更多副反应低、疗效确切的抗抑郁治疗方案变得迫在眉睫[5]。

2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内经》时代,中医就有关于郁病的阐述,《灵枢·口问》中云言:“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内经》中与郁病相关的学术观点主要是认为郁病的发生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忧郁伤心作为最基本的致病环节影响着郁病的发生和发展。此外,肝、胆和足厥阴经、足少阳经也在郁病性功能障碍、抑郁性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6]。忧思伤脾则是郁病患者出现食欲减退和消瘦的病因所在。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外有形,内有神,形神相合,乃为平密。人体要想正常发挥各种机能,便离不开营卫的充养,卫气畅达,心火通明是认知的基础,亦是情感、意志协调的前提。肾内藏五脏六腑之精,生髓充脑,为作强之官。思维、意志等高级精神活动与肾脏关系密切,肾精充盛,则伎巧能出,意志坚强,记忆牢固,思维敏捷。营卫为后天之本,充养五脏,是肾精的重要来源。营卫充足,不郁不滞,则肾精泉源不竭,脑髓得养[7]。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抑郁症的病机应概括为“阳郁神頽”四字[8]。所谓“阳郁”是指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的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和意志行为降低等症,也是抑郁症的三组典型症状;而这三组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神”病的范畴[9]。古之圣贤在《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提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既是精神活动的基础,又是其变化的根据,其中阳气为主导,阴气为支撑。一动一静,相辅相成。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便是此道。而《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故而阳气旺盛,则精神振作,容光焕发,思维敏捷,行动迅速,神悦志和。由此可见,神的功能如要正常发挥,便离不开营卫之气的正确运行。正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言:“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生人之神机,全仰仗荣卫之充养,失去濡润,神将废弛,灵识难聪,形必崩坏,神明难附,犹如《兰室秘藏》中提到的:“营散卫亡,神无所依”。总之,营卫调达,方可神形充盛,阳气调畅,方得郁结消散。

3针刺治疗抑郁症

针刺穴位治疗郁病,因其痛苦小,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近年来正逐步被广泛接受并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三十年来,以石学敏教授提出的“醒脑开窍”法[10]、靳瑞教授提出的“靳三针”等针刺治疗方案开启了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序章。

研究表明,经针刺方法治疗后,患者血浆中的NE、5-HT和DA含量都比治疗前有了显著性的升高(P<0.05)。而针刺治疗也能促进诸如5-HT等不能进入血脑屏障的神经递质进入血脑屏障,因而增加了它们在中枢的浓度[11]。

此后诸多中医学者对这些成果进一步追踪与阐释,基础研究方面,韩兴军,郑雅峰[12]等人在针对大鼠模型的模拟实验中得出结论,接受针刺治疗的抑郁症大鼠海马中的5-HT、5-HIAA、Glu含量明显低于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实验组(P<0.05),而针刺治疗组大鼠模型体内的DA含量却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该试验表明了针刺治疗有起效快可能通过上调脑内海马和尾壳核区DA、GABA含量,下调Glu含量,抑制Glu的大量堆积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减轻其对机体的毒理反应,发挥抗抑郁作用。而其在行为学的动物实验中,接受针刺治疗的大鼠在行为学表现、体质量变化、糖水消耗率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大鼠(P<0.05),治疗效果也同样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

同样的,在临床应用当中,针刺治疗在抑郁症症状缓解和生活治疗的改善方面也有着突出表现。蔡朝阳[13]等人对实验前后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等结果进行评测,发现针灸治疗具有双重性,在缓解抑郁症状的同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而神经功能改善有利于抑郁症状的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较,周歆,任路等人在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改善的试验中得出结论,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较单纯抗抑郁药物效果好。

临床实验更是表明,选取百会穴等头部穴位[14]进行针刺治疗,针对抑郁症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治疗提高同样具有显著疗效[15]。而针对抑郁症患者常常合并的消化系统症状,如便秘等症状,针刺穴位治疗同样取得极具优势的效果[16]。

针对难治性抑郁症,传统的西药联合治疗因存在用药剂量较大,疗效不确切,副作用大,停药反弹等原因,面对日益增长的治疗需求变得捉襟见肘,而在常规抗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17],治疗1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针灸可以作为抗抑郁增效剂的替代疗法,且具有无不良反应、不经过胃肠代谢等优点。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和体会[18]。但相当多的理论缺乏大量的临床实验的数据支撑,这也说明了在针刺治疗抑郁症这一领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要做。

\

 
4结论

抑郁症是目前危害全球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抑郁症的发作有高患病、高复发、高致残、高医疗成本的“四高”特点,针刺穴位疗法,脱胎于传统中医学理论,以其痛苦小,疗效可靠,依从性强,副作用低等特性,正于抑郁症治疗领域崭露头角,而目前针对针刺治疗抑郁症治疗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发掘出更加有效,更加可靠的针刺治疗抑郁症方案。

参考文献

[1]赵忠新,黄继忠.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21.
[2]Mrazek DA,Hornberger JC,Altar CA,et al.A review of the clinical,economical and societal burden of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1996-2013[J].Psychiatry Service,2014,65(8):977-987.
[3]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124.
[4]荣培晶,方继良,俞裕天,等.基于针灸脑科学的神经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7,35(11):77-84.
[5]阙方绪,文一舟,王文春.针刺相较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的系统评价[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09):141-145.
[6]乔丽,张耀.针刺治疗抑郁症机理及临床选穴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17,26(01):55-57.
[7]盘晓芳,白贺霞,娄红岩,等.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8,36(04):89-92.
[8]丁元庆.对营卫实质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02):99-101+114.
[9]王越,丁元庆,张成博.老年期抑郁症病机探讨与常见证候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04):942-943.
[10]关之凡.基于炎性损伤修复探讨“醒脑开窍、解郁安神”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作用机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
[11]NGUYEN BA QUANG,NGHIEM HUU THANH,NGO QUANG HAI,王珏莲.针灸与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改善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meta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9):120-124.
[12]韩兴军,郑雅峰,王璇.灸神阙、针刺组穴对抑郁型大鼠行为学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1):135-139.
[13]蔡朝阳.针刺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疗效[J].福建中医药,2018,49(05):26-27.
[14]张华军,许林玲,徐天舒.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03):163-166.
[15]吕海波,甘收云.头部穴位透刺为主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8,50(01):56-58.
[16]尹平,马洁,吴焕淦,等.解郁通腑针刺法治疗抑郁症患者伴便秘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02):159-164.
[17]朱志敏,徐琰,曾奕彬,等.针灸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02):175-176.
[18]郭扬,李柠岑,徐媛,等.郭义四通法治疗抑郁症[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10):2050-20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5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