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医针刺的病情干预效果。方法取笔者医院收治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经评估后为轻度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手段将其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认知康复训练,联合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刺(靳三针疗法)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以归纳联合治疗对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积极影响。结果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病情通过Moca(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进行评估,提示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针对性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刺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通过不同机制来调整认知障碍影响,更好的推动患者回归社会,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刺;认知康复训练;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潘小华,毛卫权.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230-231.
0引言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和阿尔兹海默病相接近,均属于对记忆造成进行性的损害,相对于后者,轻度认知障碍更加强调突出的是疾病状态[1],特指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痴呆的高危独立影响因素,有研究提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每年转化为痴呆的概率在10%~15%[2],其中正常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仅在1%~2%,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认知功能衰退是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相对于阿尔兹海默病而言,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本身还是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还有技巧策略运用能力,所以此类患者在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3]。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已经逐渐形成体系并不断完善,但总体而言依然达不到预期的康复效果,中医对于此类疾病也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治疗经验,同时在现代医学理论支持下这种治疗已经摆脱了纯经验的缺陷[4],有科学依据,本院近年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阶段应用康复治疗联合中医针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笔者医院收治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经评估后为轻度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在54~78岁,平均为(64.2±2.2)岁;病程实践在5~27个月,平均为(13.2±4.6)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M0CA量表、HDS-R量表进行检查评估后,确认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内容相符合。选择标准:①接受MoCA量表评价后分数在26分以下,接受HDS-R评价后分数在15分以上[5];②本次研究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后展开。通过随机手段将其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进行分组后对两组患者上述基线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差异无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如下:使用工具辅助诸如物件或者自制卡片等,对语意进行细加工、首词记忆法等手段来提升患者对于数字、文字、单词、图形等记忆能力;通过数字、形状等多种手段来提高患者保持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同时协调注意力的选择性、转移性;通过计算题卡片以及算盘等工具来提高患者的计算能力。每次为患者进行训练的时间约为30 min,均为一对一完成[6]。
联合组患者在上述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具体操作如下:主穴选择智三针和四神针,配穴则选择两侧足三里、神门、太溪,针刺规格为Φ0.32×25~50 mm,为不锈钢一次性针灸针,进行消毒后再进针。对智三针的针刺方法为针尖往上,平刺,对四神针的针刺方法为百会方向平刺。先以垂直的方向刺入到皮下,在深入进入到帽状腱膜下面后调整为15°针刺方向,刺入深度为15~20 mm,在刺入期间操作为轻微、快速且不捻转,得气,然后每分钟频率为180~200次进行捻转,时间为2 min,在进针之后的10 min、20 min以及0.5 h三个阶段留针3次。对神门穴位直刺,深入为10~15 mm,足三里直刺,深入为30~35 mm,太溪直刺,深入为10~15 mm。对配穴的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补泻,虚症情况应用补法,实证情况应用泻法,如果虚实不能明确使用平补平泻手段,留针次数和时间与主穴相同[7]。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应用MoCA量表评估并对其提分率进行计算,治疗后如果提分率超过20%的判定为显效;提分率在12%~20%的为有效;提分率不超过12%的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纳入研究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将得到临床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两组独立、正态、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评分量表前后比较
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量表均有一定改善,联合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超过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1。
2.2疗效对比
病情改善评估后提示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2。
3讨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基础为慢性脑老化,而刺激因素则包括了生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属于大脑病变类型。当前已经明确地诱发、刺激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遗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指标异常等,患者主要表现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受损、执行力不足、语言认知受损等政治。
当前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患者的治疗原则在于通过药物、康复锻炼等各种手段来延缓病情恶化,但药物治疗的改善效果却不如人意,且部分药物为化学制剂,可能会引发患者不适感,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而康复认知训练则是当前主要非药物治疗措施,治疗步骤在于维持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机体潜能,让病情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8]。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治疗手段,在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中可知相对于单纯应用康复锻炼干预,联合中医针刺治疗患者在病情改善方面有显著优越性,针刺对于痴呆类型疾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优势,本文所选智三针以及四神针是临床常用于改善认知功能的穴位。智三针穴位包括神庭以及两侧的本神穴,通过对该穴位针刺能够改善患者的情感、记忆、思维和神志等情况,神庭所指的是存在于脑部当中的元神,中医临床对于神志相关的疾病基本会选择神庭宣威,足少阳胆经脉气所发的为本神,是脑部神志的根本。三个穴位均位于大脑额叶表层头皮层,该区域和人们的认知功能之间存在有密切的联系,对此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针对性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刺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通过不同机制来调整认知障碍影响,更好的推动患者回归社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媛,胡慧.通调带脉针刺法治疗腹型肥胖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4):1-5.
[2]李森柏."调神益智"针刺法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203-204.
[3]黄丽,徐建,吴焕淦,等.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进展及机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1):85-88.
[4]杨光,岳扬,才蕊.针刺结合认知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效果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8,6(1):51-53.
[5]刘奕蕾,谢宗亮.通督调神针法对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4):495-497.
[6]罗磊玲,钟志国,叶秋丽.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4):32-33.
[7]张萃,韩冬,张玉,等.针刺益气调神穴位治疗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8,24(9):53-56.
[8]郭志平.黄连温胆汤联合益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16-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