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院内感染防控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在我院实施护理管理措施来防控感染,实现无缝隙护理和全方位护理,观察并比较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后院内感染、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护理满意率为97.1%,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联合全方位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院内感染防控效果。
关键词:院内感染;防控;无缝隙护理管理;全方位护理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叶春花.院内感染防控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270.
0引言
医院每天要收治大量携带病菌的病人,使医院环境中的病菌含量远远高于外界,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严重危害院内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因此,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医院除诊治疾病之外的另一重要任务[1]。目前院内感染防控的常规护理管理在制度、内容、形式和人员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院内感染、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等情况频发,病人对院内感染防控护理工作不满意,严重影响院内感染防控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感染管理科采取护理管理措施来防控感染(2018年1月1日)前后1年收治患者280例,管理前后各140例。
1.2护理管理措施
(1)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强化院内感染管理科的院内感染防控护理指挥地位,分层管理院内感染防控护理工作,调整、修订院内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范和考核、奖惩制度;明确门诊、病房、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的院内感染防控护理责任人员,并对其定期进行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加强监督管理,实现上下级的层层监督;加强ICU病房、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科室的院内感染防控,落实无菌操作,定期进行消毒杀菌,并设置考评制度。
(2)全方位护理管理措施。明确不同感染类型的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成立院内感染防控小组,明确责任人员,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加强院内感染防控的健康宣教工作,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并根据反馈及时改进健康宣教内容和形式,指导患者的生活和饮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通过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前后的院内感染、护患纠纷、护理差错等情况和通过本院感染管理科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采集的患者对院内感染防控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收集的临床资料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比较,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前后的140例患者中,分别有17例(12.1%)和6例(4.2%)发生感染,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且管理前后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满意度。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前后的140例患者中,分别有119例(85.0%)和136例(97.1%)对医院的感染防控护理工作表示满意,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由表1可见,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后院内感染、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说明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院内感染防控护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无缝隙护理管理加强了医院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的区域的感染防控护理,将院内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全方位护理管理规范、细化了护理工作,减少了护理差错,并通过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使其认识到防控院内感染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医院防控护理的依从性,减少了护患纠纷[3]。由表2可见,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后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说明护理管理措施能够减少院内感染防控护理工作对院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全方位护理对患者的生活和饮食进行了专项指导,提高了院内感染防控的可行性;通过规范抗生素的应用类型和剂量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通过心理护理稳定了患者的情绪。
总之,在院内感染防控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在医院建立起以感染管理科为中心的院内感染防控体系,全方位护理管理可以改善患者在感染防控护理过程中的生存质量,二者联合,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并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坤丽.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16-17.
[2]曾莹,杨瑾,王利芳,等.浅谈护理工作中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02):58-60.
[3]蔺文敏.护理管理干预在院内感染防控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190-1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