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3 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确诊偏头痛的患者 61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 例)和治疗组(3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40mg,3 次 /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g,3 次 /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20 d。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0.00%、93.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尼莫地平;偏头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本文引用格式:李素华 , 魏淑贤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61):195,203.
0引言
偏头痛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因素多样的神经血管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特点[1]。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2]。本研究将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联合尼莫地平用于偏头痛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确诊偏头痛患者6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在符合《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3]中对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脑出血、脑梗死、颅内肿瘤、精神源性(如焦虑症、抑郁症)、颅内压增高、脑水肿、颅内感染(如脑脓肿、脑膜炎)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头痛患者。
1.2分组及治疗方法
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0.67±7.03)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8±1.75)年。治疗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41.79±6.4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8±1.7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40mg,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g,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0 d,在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扩血管药、镇痛药、镇静药或理疗等。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20天后评价疗效,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意见》[5]的计分法,统计并记录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程度、头痛发作持续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逐项进行评分并计算总分,分数越高偏头痛越严重。控制:疗程结束时及停药一个月偏头痛无发作;显效:治疗结束后总积分减少50%以上;有效:治疗结束后总积分减少21%-50%;无效:治疗结束后总积分减少20%及以下。总有效率=(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
1.4不良反应
对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并统计分析,治疗组有1例血压下降,2例恶心,1例胃部不适,1例皮肤刺痛;对照组:1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以上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2检验,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计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患病率为5%-10%,女性多见,发病诱因与内分泌因素(月经、妊娠等)、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心理负担加重等)、睡眠不足、饮食和药物、自然环境因素(光、声刺激)和头部创伤等因素有关[1]。治疗方面:(1)麦角胺和曲坦类[5]:可缓解发作期头痛,因潜在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梗、脑梗,对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疾病不推荐使用(可使用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以终止头痛急性发作)。(2)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目标人群:短期内发作频繁者。目前主要基于专家意见推荐的预防治疗有[6]:①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等;②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③三环类抗抑郁药:西酞普兰、阿米替林等;④抗癫痫药:托吡酯、拉莫三嗪等;⑤: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等(在国内使用以上用药需注意副作用和说明书使用范畴)。尼莫地平是一种Ca2+通道阻滞剂。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嗜脂性特点,易通过血脑屏障,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显著减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7]。尼莫地平在有效保护内皮细胞的同时,能够改善侧支循环,还具有抗血栓、改善血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聚、保护神经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偏头痛的治疗和预防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8]。养血清脑颗粒为中成药,主要成分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辅佐料:糊精、甜菊素。熟地黄养血滋阴补肾,当归、川芎活血通络,珍珠母、决明子平肝熄风止痉,白芍为缓急止痛剂。全方能养血滋阴,活血通络,养血平肝,解痉止痛之功效,可用于血虚肝旺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意乱,失眠多梦。养血清脑颗粒可改善慢性脑缺血,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粘附、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改善慢性脑缺血的病理状态[9]。本研究说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对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发作频率,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临床效果好,副反应均为轻微一过性,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头痛症状,调节脑血流量,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敏.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09):14-15.
[2]步怀恩,王泓午,王建华.偏头痛流行病学特点[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2):82.
[3]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组.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10):721-727.
[4]张莉,栾勇,孙成春.曲坦类药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2,28(06):551-553+557.
[5]孙增华,杨玉金.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意见[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02):47.
[6]冯超英,陈点点,于洋.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4,33(10):1352-1356.
[7]张振荣,张岩,刘新.尼莫地平在脑血管病临床应用新进展[J].医学综述,2003(01):49-50.
[8]王涛.尼莫地平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5):93-95.
[9]罗盛,王新德,匡培根,等.养血清脑颗粒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05):38-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