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选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组一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进行治疗,组二为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细菌学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细菌学治疗效果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盐酸莫西沙星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姚艺珍.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157-158.
0引言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又称医院外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均可引起CAP,其中以细菌性肺炎最常见。CAP通常急性起病,发热、咳嗽、咳痰、胸痛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重症CAP可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衰竭等相应表现[1]。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神志障碍或者精神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改善CA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效价比,本次研究针对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组,观察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细菌学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治疗及推广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选出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8例,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4例,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25-76岁,平均(50.87±14.23)岁。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3-78岁,平均(51.7±16.34)岁。两组患者在病程、病变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胸部X线或CT检查均有肺实质病变者;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患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18岁以下患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符合多灶性肺炎及重症肺炎者。
1.2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包括化痰、止咳及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721,国药准字号:J20150015)进行治疗,0.4 g口服,一天一次,疗程7-14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41441)治疗,0.4 g静脉滴注,一天一次,疗程7-14天。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及时予对症处理。
1.2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2.1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细菌学治疗效果(白细胞计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1.2.3临床治疗效果判断:治愈:患者经治疗后体温逐步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症状消失,肺部啰音逐步消失,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炎症完全吸收;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体温逐步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炎症大部分吸收;无效:体温未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症状无改善,肺部啰音未消失,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炎症未吸收甚至有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对所有数据都使用Excel函数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细菌学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0及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率有呕吐、关节痛、浅表静脉炎及粒细胞减少等,程度轻未予特殊处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肺炎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死亡率仍位居首位,据统计平均每年全球约有3500万患者死于CAP。CAP的合理有效治疗不仅能有效遏制病情进展,而且能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如何合理有效选择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有效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下如果既能减少患者治疗费用支出,又能减少患者住院天数,甚至不需住院只需门诊治疗,那更是利国便民的好措施[2]。
有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是CAP最常见的致病菌,目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经达到了26%-28%,而且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超过了50%,但是有研究发现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要远远低于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目前CAP治疗中应用较普遍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活性和杀菌作用的8-甲氧基,使其不但具备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广谱抗菌性,而且同时提升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效果,因此其抗菌效果更强而且抗菌谱更大。莫西沙星口服吸收后迅速、几乎完全被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91%,空腹和餐后不同条件下莫西沙星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指标相近,为莫西沙星片的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而且在本次研究中数据结果显示:临床疗效比较中观察组治愈20例、有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莫西沙星片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组;观察组24例细菌学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0及0.018,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5%,显著高于观察组,P=0.0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莫西沙星片治疗组的临床治疗安全性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在本次研究中比较了莫西沙星片治疗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疗效,莫西沙星片治疗组不仅获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细菌学治疗效果与临床用药安全性,而且无须静脉滴注,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可以更好的节约治疗成本,给药方案更为经济适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4):253-279.
[2]李玉,陈苗.探究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6,34(16):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