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心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心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衰合剂内服,连续治疗1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B型尿钠肽(BnP)变化情况尿量及心功能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8.6%,与对照组74.3%相比较优势明显,两者差异明显(P<0.05);在BnP变换方面,两者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nP水平显著降低,两者差异明显(P<0.05);在尿量及心功能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尿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衰合剂
本文引用格式:王宁宁,黄临毅,张敏.心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203,206.
0引言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的异质性疾病,以心室扩大及心肌收缩力下降为特点,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本病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合并心力衰竭症状,危害巨大。同时,因众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目前对于本病却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亦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为主要目的[1-2]。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是我院心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病人,其中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0~70岁,平均(57.4±2.2)岁,病程1~11个月,平均(6.3±1.4)个月;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3~70岁,平均(58.1±1.9)岁,病程3~13个月,平均(6.5±1.2)个月。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临床诊断明确;发病1年之内者;神志清晰者;自愿接受本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月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全身性感染患者;合并严重肺、肝、肾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患者;过敏体质或对本次使用药物过敏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改善心功能、控制心率、利尿、扩张血管、调节血压、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具体用药情况视患者具体病情变化制定;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衰合剂200 mL内服,2次/d,心衰合剂主要药物组成为:黄芪、党参、附子、炙甘草五味中药,连续应用7 d后分析两组的相关指标。
2.2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血清B型尿钠肽(BNP)变化情况、尿量及心功能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及心排出量三项,通过心脏彩超检查后得出。
2.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或均有显著改善;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或死亡;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以(%)表示,采用2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8.6%,与对照组74.3%相比较优势明显,两者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1。
3.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变化情况分析
在BNP变换方面,两者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NP水平显著降低,两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3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在心功能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4两组患者尿量变化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尿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4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左、右心室或双心室内径增大,伴有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4]。此类患者的心肌细胞会出现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及顺应性降低的病变情况,易于引发心力衰竭,继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西医对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多采用扩血管药物、利尿剂、钙拮抗剂、营养支持、科学作息等措施,但治疗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5]。
中医认为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无具体描述,但可以将其归纳入“水肿”“胸痹”或“心悸”等疾病范畴,其病位在心而与肾密切相关,其病理本质为本虚标实之症,其病因为心气或心阳受损,血脉运行无力,心阳根植于肾阳,心阳虚则不能温煦肾阳,久病及肾,损及肾阳,致使肾阳亏虚,运水无权,则水邪为病,心肾阳虚则血脉瘀滞,血不利则为瘀、水,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促使疾病加重。本研究之中,我们运用心衰合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剂之中,黄芪、党参、附子、炙甘草四味中药,黄芪、党参大补元气,补益中气,熟附子温阳和中,三者合用而大补阳气,使心阳得以恢复,推动气血运行,且水、瘀邪气不得阳气不能温化,故而大补中阳可标本兼治;另加以炙甘草调和,且兼有补益之功,诸药合用而达益气温阳之效。在本研究之中,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8.6%,与对照组74.3%相比较优势明显,两者差异明显(P<0.05);在BNP变化方面,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NP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尿量及心功能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尿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指标均表明,心衰合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疗效确切。现代研究表明,益气温阳之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总之,我们认为心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张松,张雪梅,高培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2):128-132.
[2]唐学弘,曹树军,张银,等.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39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7):1889-1890.
[3]石正蒙,顾桂国,吴国桢,等.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多脏器损伤的防护作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4,5(6):19-21.
[4]张志扬,蔡蔚萍,李文明,等.NT-proBNP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预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2):120.
[5]卢磊,夏伟,徐重白,等.心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4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13):1124-1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