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得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病机为正虚毒结(气阴两虚,痰瘀毒结),其基本治法为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清热解毒,宣肺止咳。本文将针对临床具体处方用药,进行用药规律分析。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正虚毒结;用药规律
本文引用格式:陈永亮,牛春风,迟翔,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用药规律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222-223.
0引言
肺癌的发生属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虚乃气阴两虚,实则为痰瘀毒结,故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主要原则。现代医家,如刘建秋[1]认为肺癌的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重在益气养阴以扶正;化痰利湿、活血化瘀、解毒抗癌以祛邪。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早在《金匮要略》就有所涉猎,许多著名的养阴方剂一直沿用至今[2]。下面将针对临床具体用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临床所选药物多为补气药、补阴药、止咳化痰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祛湿药等,并简述如下。
1用药规律研究
1.1补气药
补气药性甘温,主归脾肺二经,具有补肺气、健脾气的功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由于正气亏损,常表现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等一系列肺脾气虚的表现,临床上应用黄芪、党参、白术的补益之品,来改善肺脾气虚的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如黄芪为补气之圣药,虽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善于补气升阳、益气固表,临床上对于伴有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张乔等[3]经实验证实黄芪甲苷一方面可以抑制肿瘤增殖、侵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在耐药及调节免疫方面也有显著效果。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临床上对于一般的气虚患者而言,通常替代人参来使用,但对于气脱重症患者应当以人参为首选。
1.2补阴药
补阴药性甘寒,一般归肺、胃、肾、心、肝经,具有补阴,兼润燥和清热之效。本类药物常治疗火热之邪伤阴及阴虚生内热之证,常配伍清热药,以达到滋阴清热的效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病机为正虚毒结,所谓正虚,不仅仅是指气虚,亦包括阴虚。如肺阴虚的患者会出现干咳少痰、咯血或声音嘶哑;胃阴虚患者会出现口干舌燥、胃脘隐痛、饥不欲食;肾阴虚患者会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发热盗汗;肝阴虚患者会出现两目干涩、爪甲不荣、头晕耳鸣。针对上述各种阴虚病症都可选用补阴药进行治疗,主要药物有麦冬、北沙参、百合、天冬等。北沙参甘润而偏于苦寒,补肺阴兼清肺热,常用于干咳少痰、咽干喉燥甚则咳血等肺燥阴虚有热之象。天冬与麦冬均能养肺胃之阴,兼能清肺胃之热,还能润肺燥、升津止咳。两者性能功用相似,常相须为用。百合补肺阴,清肺热,治肺虚久咳,劳嗽咳血,常配伍川贝、沙参等,如百合固金汤。
1.3止咳化痰药
止咳化痰药分为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类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伴随咳嗽、咳痰等兼症时可用止咳化痰的中药进行治疗。中医认为痰为百病之源,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故祛除体内的痰邪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途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痰湿蕴肺,故宜健脾益气、培土生金,脾气健运,则痰无由生,方用二陈健脾饮加减:陈皮、半夏、桔梗、天南星、白前、茯苓、瓜蒌、川贝等。
1.4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性味多为辛、苦、温,主入心肝二经,具有通利血脉,促进血运、消散瘀血的功效,用于一切淤血阻滞之证。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抑制原癌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改善高凝状态,抗肿瘤血管形成等药理作用[4]。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本虚的基础上多有痰瘀毒日久互结成积,临床上运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配以补益药、化痰解毒之品以达到最佳疗效。临床具体选方用药时,应收集患者舌苔、脉象,临床症状,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结合药性、功效特点,加以选择,并做适当的配伍。
1.5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性寒凉,能清除热邪及火毒郁结,属于八法中清法,常用于热毒证。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重楼、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蒲公英、山豆根、半枝莲等。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证候为邪热炽盛,火毒在肺,灼伤津液,如出现咳嗽、胸痛、咳血、发热等症状,说明由热毒炽盛已发展为阴液耗损,在使用清热解毒药的同时,当配合太子参、百合、知母、麦冬等滋阴阴清肺以及生地、玄参、地骨皮等凉血药一起应用,一面清解热毒,一面滋阴凉血,兼而治之,病情才能得以改善。
1.6祛湿药
祛湿药分化湿药和利湿药两大类。前者气味芳香,偏温燥,主化湿运脾,后者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主利尿祛湿。中医认为湿聚生痰,即痰邪是有湿邪慢慢发展而来,痰湿是人体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后又可成为肿瘤致病因素的病理基础,所以对于痰湿的控制,也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方面,常用药如砂仁、豆蔻、茯苓、薏苡仁等,既化湿,又健脾,从源头上控制了湿邪的产生。
2小结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病机为正虚毒结,即气阴两虚为本,痰湿瘀毒为标,故其治疗也从补益药和祛邪药两方面着手。用药规律方面,扶正以补气、补阴药为主,并且使用的单味药物比较集中,补气药中黄芪、白术、甘草、党参、太子参占绝大多数,而麦冬、北沙参、百合、天冬占补阴药的一半以上。标实主要集中在痰湿瘀毒方面,通常晚期肺癌患者,病程长,正气虚,邪毒根深蒂固,痰湿、痰瘀、瘀毒互结成积,难以通过单一类药去除,故此类药物的应用常多类药共举,辨证施治,如化痰药配伍祛湿药,活血化瘀药配伍祛痰药,祛湿药配伍行气药等。
参考文献
[1]毛文丽,李竹英,刘建秋.刘建秋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肺癌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8):1407-1409.
[2]崔庆丽,舒琦瑾.中医治疗肺癌历史沿革[J].山西中医,2011,27(7):45-46.
[3]张乔,张琦,李静.黄芪甲苷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9,36(1):129-132.
[4]李燕淑,赵鑫,李麒,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恶性肿瘤作用概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5):252-2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