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替硝唑与阿莫西林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病患的临床治疗疗效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26 11:29: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替硝唑与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4 月 19 日至 2018 年3 月27 日期间我院急性肠胃炎患者 98 例(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分别给予阿莫西林、替硝唑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对比 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例数有 43 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有 2 例、生活质量评分为(82.36±6.98)分,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0.05。结论   替硝唑与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疾病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安全有效,可推广。

关键词: 替硝唑;阿莫西林;急性肠胃炎;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顾秋风 . 替硝唑与阿莫西林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病患的临床治疗疗效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119-120.

\

0引言

急性肠胃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胃肠道黏膜的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等 [1],甚至可能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毒或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故, 需要寻找较为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期能够达到一定的应用效果。本文研究针对急性肠胃炎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手段进行治疗,对比效果差异性,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选取 2017 年 4 月 19 日至 2018 年 3 月 27 日期间我院急性肠胃炎患者 98 例(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98 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均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知情了解本次研究当面签署同意书。观察组男性与女性分别 29 例、20 例, 平均(30.24±2.36)岁,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 31 例、18 例, 平均(31.03±2.44)岁;2 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

1.2方法。对照组:选择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口服阿莫西林, 每天 3 次,每次 2 例;观察组:选择阿莫西林联合替硝唑治疗;①阿莫西林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②口服替硝唑,每天 1 次,每次 200 mg;2 组均治疗 7 d。

1.3观察指标。观察 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 - 显效:患者腹痛、不适等临床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有效:患者腹痛、不适等症状逐渐获得改善; 无效:患者上述指标均未出现改善现象,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现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包括头晕、恶心呕吐。

1.4统计学处理。用均数 ± 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均数,并用 t 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概率,并用卡方值检验, 在用SPSS 20.0 软件核对后,当对比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时, 用 P > 0.05 表示。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例数有 43 例,有效例数有 5 例, 无效例数有 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48/49);对照组显效例数有 31 例,有效例数有 6 例,无效例数有 12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 75.51%(37/49);2 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 差异较为显著,P < 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有 2 例,主要包括 1 例头晕、1 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08%(2/4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有 9 例,主要包括 4 例头晕、5 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9/49);2 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 0.05。

2.3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2.36±6.98) 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1.23±5.42)分,2 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 0.05。

\

3讨论

急性肠胃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会使得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症状,继而影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2], 甚至可能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选择较为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一定的应用效果。临床针对急性肠胃炎疾病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但是均没有获得较佳的疗效, 因此,临床依旧在不断的寻找较佳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期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阿莫西林是早期临床治疗药物 [3],其也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且对患者的细胞壁穿透能力较强, 在患者服用药物之后,其能够较为迅速的与患者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4],从而使得其能够逐渐失活,进而阻断细菌的生长。另外,阿莫西林还具有生物利用率高、吸收性较好、血浓度较高等特点,从而有效抵抗幽门螺杆菌等病菌 [5],进而达到一定的应用效果。替硝唑属于一种硝基咪唑类药物,其对厌氧菌、原虫都具有较好的活性,其还可有效通过抑制病原体DNA 的合成,阻断病菌的繁殖 [6],从而达到杀灭病菌的效果。同时,使用替硝唑治疗的过程中,还可逐渐防止病菌大量的繁殖,在治疗的过程中,较少的时间内到达患者自身细胞内, 最终促使病菌得到相应的消灭作用。

相关资料显示 [7-8],替硝唑与阿莫西林进行联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疾病,可以获得较佳的效果,其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在一定的程度上稳定患者的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选择替硝唑与阿莫西林进行联合治疗,可达到一定的应用效果,两种药物之间相辅相成,还可发挥出1+1 大于2 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 [9-11]。因此,临床急性肠胃炎患者逐渐选择替硝唑与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可以逐渐获得较佳的临床效果,继而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相应的稳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12-1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例数有 43 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有 2 例、生活质量评分为(82.36±6.98)分, 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0.05。数据说明,针对急性肠胃炎患者选择替硝唑与阿莫西林进行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低,安全有效,对后期的预后可奠定一定的治疗基础。俞富香学者曾经在《替硝唑与阿莫西林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研究》中表示,针对急性肠胃炎患者选择替硝唑与阿莫西林进行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治疗效果高达 95%,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低至 3%,本文研究数据与俞富香学者在《替硝唑与阿莫西林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研究》中的研究数据相似,因此,本文研究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替硝唑与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疾病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可推广。

参考文献:

[1]石文良. 阿莫西林与替硝唑联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21):65-66.
[2]莫明霞 . 急性肠胃炎患者实施阿莫西林与替硝唑联用治疗的价值探析[J]. 饮食保健 ,2017,4(24):71.
[3]周陆兵. 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 [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z2):118-119.
[4]廖晓洁. 替硝唑与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95):18767-18768.
[5]陈小艳. 替硝唑与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病患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药前沿 ,2018,8(4):91.
[6]郭磊. 急性肠胃炎患者经阿莫西林与替硝唑结合治疗的有效性[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27(18):70.
[7]顾旭升. 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对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J]. 医药前沿 ,2017,7(14):151-152.
[8]俞富香. 替硝唑与阿莫西林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 心理医生,2016,22(22):41-42.
[9]陈慧萍. 阿莫西林与替硝唑联合对急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8):27-27.
[10]李红杰. 阿莫西林、替硝唑联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59):128.
[11]钱功义, 王正敏. 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22):58.
[12]尤科. 替硝唑与阿莫西林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4):25-26.
[13]吴启刚.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 ,2013(29):122.

《替硝唑与阿莫西林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病患的临床治疗疗效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26/2018112611255078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