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依达拉奉进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和et水平与niHss评分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l-6和et水平与niHss评分状况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出血;阿托伐他汀片;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李辉.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148-149.
0引言
医院急诊科治疗的急重症患者中最常见的便是脑出血患者,此病具有超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1-2]。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临床治疗为其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能够对患者的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受到不同种类代谢毒物的侵害[3-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急诊科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9~80岁,平均(60.6±9.5)岁,出血量11~72 mL,平均(30.6±12.4)mL,出血位置:16例小脑、8例丘脑、16例脑叶以及10例基底节区,给予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依达拉奉进行,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0~81岁,平均(60.8±9.7)岁,出血量11~69 mL,平均(27.8±13.4)mL,出血位置:14例小脑、10例丘脑、12例脑叶以及14例基底节区,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出血位置、年龄、出血量以及性别等(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100例患者常规治疗,分别为:脑细胞活化剂、止血、对症支持治疗、脱水、血糖监控以及血压监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3 0 mg的合依达拉奉+250 m L的生理盐水静滴,每天静脉滴注2次,以这种治疗方法持续治疗2周。
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依达拉奉进行,其中阿托伐他汀片,此药为口服,每天服用10 mg,而依达拉奉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的使用方式完全一致[5-6]。
1.3检测指标
分别以患者住院5 d、10 d、15 d、20 d为观察时间点,对患者血清NO、CRP、TNF-α、TL-1β含量进行检测,并且对患者治疗前后20 d进行NIHSS评分。抽取患者5 d、10 d、15 d、20 d空腹晨血,将其放置温室2 h,2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将血清提取出来,并放入低温-70℃的冰箱内保存,采用同一批高的试剂对血清的NO、CRP、TNF-α、TL-1β含量进行检测。血清IL-6和ET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7 d、14 d再次进行空腹抽晨血,35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将其放置低温-20℃冰箱保存等待检测。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ET水平,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分量表NIHSS作为评分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患者的计量资料(±s)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L-6和ET水平与NIHSS评分状况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造成急性脑出血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发生恶化的主要因素为出现血肿周围的组织继发性脑损伤以及脑水肿。ET为21氨基酸血管活性肽,有用较强的缩血管功能,能够反映出患者的脑血管功能以及脑血流情况;而IL-6是由T、B淋巴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所产生出的,主要参与人体机体组织细胞的功能调节、分化以及生长,对于炎症过程以及免疫反应是相当重要的[7]。
依达拉奉为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针对患者发生脑缺血时其神经细胞膜滋生出自由基进行清除,有效的缓解了患者脑供血[8]。阿托伐他汀片针对冠心病和脑中风的患者起到一定的防治。
本研经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L-6和ET水平与NIHSS评分状况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为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卢善栋.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7,9(7):55.
[2]万素芹.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8,6(1):1660-1664.
[3]王丹丹.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J].特别健康,2017,18(15):221.
[4]帕提姑·阿布都热西提,帕提姑丽·苏里坦.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7,32(27):116-118.
[5]成巧梅.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20):43-44.
[6]阮晓兰,苗瑞杰.依达拉奉对急性期脑出血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5(22):351.
[7]纪炳能,林凯胜,黄晓新.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7,26(24):114.
[8]李秀林,李翔,安钢.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4):20-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