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对比分析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单纯全麻对腹腔镜阑尾炎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分析和整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实施的100例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相关资料,根据其中手术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50例单纯全麻手术的患者划为对照组,50例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患者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后呼唤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麻醉异常情况(术中知晓、呼吸抑制、过度镇静、苏醒时躁动、术后呕吐等)发生率以及苏醒后0.5 h、12 h、24 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①两组呼唤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异常发生率相当(P>0.05);②观察组术后0.5 h的Vas评分(2.5±0.3)分、12 h的Vas评分(2.1±0.3)分、24 h的Vas评分(1.5±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炎手术麻醉中,单纯全麻与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均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联合麻醉下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全麻;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腔镜阑尾炎手术;镇痛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赵艳茹,都永强.探讨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单纯全麻对腹腔镜阑尾炎手术镇痛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99,103.
0引言
阑尾炎属于典型的急腹症之一,外科急诊患者中比较常见,主要表现在于麦氏点压痛、右下腹痛、反跳痛等,急性发作后病情快速变化,传统手术方式为开腹阑尾切除术[1]。随着近些年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下手术是阑尾炎主要治疗手段。但腹腔镜中气腹会刺激腹膜产生术后不适,加强围手术期疼痛护理是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方案中的重要课题[2]。在腹腔镜操作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与之配合的麻醉技术也得到优化,比如腹横肌平面阻滞就是一种优化后局部麻醉配合方案,其主要是对前腹壁皮肤和肌肉、腹膜进行局部麻醉镇痛,如果配合超声引导进行横腹肌平面阻滞的话可进一步提高其局部麻醉镇痛效果,对术后疼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3]。现就我院100例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相关资料归纳和总结,以此来探讨全麻与全麻联合横腹肌平面阻滞的麻醉镇痛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和整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实施的100例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相关资料,根据其中手术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50例单纯全麻手术的患者划为对照组,50例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患者划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1~67岁,平均(34.1±0.2)岁。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0~69岁,平均(33.5±0.9)岁。所有患者都确诊为阑尾炎,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溃疡性疾病、阿片类药物滥用、心肝肺肾功能疾病者以及阿片类或丙泊酚类过敏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准备,完善相关检查。进入手术室后以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面罩给氧。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剂为3μg/kg芬太尼+0.3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2 mg/kg丙泊酚,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剂,保持氧气浓度60%、PCO2:35 mmHg。维持麻醉:4~10 mg/(kg·h)丙泊酚+0.2 g/(kg·min)瑞芬太尼。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后进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运用超声辅助定位,超声线阵探头6~13 MHz。首先定位穿刺部位,以解剖学标志为依据来确定髂嵴、肋缘、腋中线,做好标记。由浅入深依次观察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腹横肌、腹膜及其内部组织。碘伏消毒局部皮肤,以平面外技术穿刺至针尖穿透腹外、内斜肌至横肌平面,回抽确定无血无气后两侧注入0.4 mL/kg 0.25%罗派卡因。对照组则两者注入20 mL生理盐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后呼唤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麻醉异常情况(术中知晓、呼吸抑制、过度镇静、苏醒时躁动、术后呕吐等)发生率以及苏醒后0.5 h、12 h、24 h的VAS疼痛评分。
2结果
①两组呼唤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异常发生率相当(P>0.05),见表1、表3。②观察组术后0.5 h的VAS评分(2.5±0.3)分、12 h的VAS评分(2.1±0.3)分、24 h的VAS评分(1.5±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阑尾炎手术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方案下疼痛程度较传统开腹手术要轻,但仍然有部分患者因残余气体、切口创伤等因素而感到疼痛明显[4]。合理选择麻醉方式、麻醉药物是保证顺利执行腹腔镜手术、维持术后镇痛的关键[5]。单纯全麻方式下患者苏醒时间长、呼吸抑制风险较高[6]。随着临床上近些年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的深入研究,新型局麻药物、局麻、区域阻滞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7]。罗哌卡因就是其中典型的长效局麻药物之一,能有效阻断运动及感觉,且心脏毒性低、麻醉安全[8]。
腹横肌平面阻滞方式能阻断前腹壁痛觉传导、局部起效、镇痛效果确切,几乎不影响植物神经和呼吸系统,在腹部手术中常被用作辅助麻醉方案,但其要求操作者解剖学技术高,否则会在穿刺和注药时发生注药不准确而使得麻醉效果不满意,且还可能伤及脏器、血管[9]。目前,腹横肌平面阻滞方式的运用多选择超声阴道定位,提高注药准确性,并还可通过超声显示麻醉药物注入过程、扩散方向等,阻滞成功率更高[10]。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单纯全麻相比,观察组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后,虽然两组麻醉效果相当,但其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这说明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后,腹腔镜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综上所述,在腹腔镜阑尾炎手术中全麻方式可保证顺利完成手术,但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后可取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缪小春,林虹,周敏,等.根部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心理干预的价值[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1):333-334.
[2]曲歌,崔旭蕾,桑诺尔,等.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J].北京医学,2016,38(3):222-225.
[3]李欣.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J].健康前沿,2017,26(9):35,37.
[4]张洁,于洪志,吴琦,等.活动性肺结核淋巴管周围受累的CT影像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167-171.
[5]李俊贵.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2,18(11):105-106.
[6]戴瑜,孙雪冬,刘敬臣.腹横肌平面阻滞与胸椎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J].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8):1213,1216.
[7]郑羽,曾长青,池良杰,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高危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对比研究[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6,22(5):407-410.
[8]赵科艳.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3):238,240.
[9]宋芝鹏.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68-169.
[10]孙伟芳.探讨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77-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