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6 17:20: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后凸成形术治疗,试验组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治疗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用量均多于对照组,但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郭建利,张芝亮,李浩宇,等.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22-123.

0引言

脊柱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其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并且患者发病后的正常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1]。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变,患者在发病后骨脆性增加,在受到较小外力作用时即可发生骨折[2]。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相对较高,并且其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因骨质疏松而引发骨折的情况,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对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7-82岁,平均(66.29±5.94)岁。试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6-82岁,平均(66.54±5.87)岁。两组均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其中对照组使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其全身麻醉处理,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采用经皮穿刺经双侧椎弓根将球囊置入,操作时利用C型臂X线机进行监测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且手术过程中应确保X线的投射方向与椎体终板保持平衡,正位下两侧的椎弓根形状对称且于棘突的距离相同。常规消毒铺巾后于患者椎弓根外上缘右侧两点钟方向及左侧十点钟方向防止穿刺针,调整C型臂X线机的位置后,钻入带芯的穿刺针,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钻入深度。之后置入扩张球囊,尽量让侧位的位置保持在椎体的3/4处,并以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采用同样的方式完成对对侧球囊的置入。连接注射装置后扩张两侧的球囊,利用C型臂X线机密切观察球囊扩张过程中骨折位置及复原的情况,在达到满意位置后应保持压力恒定,然后将球囊取出并注入骨水泥,在患者的骨水泥完全硬化后将穿刺针取出。试验组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同样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确保患者的腹部处于悬空状态,以此让胸腰椎处于过伸的状态,对患者的双踝部及双腋窝进行适当的对抗牵引,手术医师将手掌根部置于患者的伤椎棘突出,然后借助身体的重量向下施压,施压时应保持动作快速且短促,之后利用C型臂X线机观察患者的椎体复位情况,在未得到满意的复位效果时再次进行上述操作,但并不要求能让患者的伤椎高度完全恢复正常,实施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操作次数。之后借助X线机进行摄影,然后完成对手术床的调整,确保调整后患者的伤椎上下终板没有双边影,并且要确保双侧椎弓根形状保持对称且与棘突的间距相同,标记受伤椎体椎弓根在体表的对应位置,然后用X线机进行定位穿刺处理,穿刺点选择正位椎弓根外上方与矢状面呈15°夹角的点,穿刺过程中借助X线机透视观察穿刺针的进针情况,确保穿刺针沿着穿刺点经椎弓根达到椎体中部,并在穿刺完成后再次使用X线机进行确认,在确保穿刺位置准确后将穿刺针的针芯拔出,将调配好的骨水泥注入患者的伤椎处,注射骨水泥时同样需要在X线机透视下完成,主要是观察骨水泥的注入量及最终的成形情况,确保骨水泥对骨小梁间隙浸润至椎体边缘位置后停止注入。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骨水泥的注入情况,在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情况时应及时停止注射,并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X线检查时发现伤椎椎体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但未完全消失,椎体的恢复效果达到正常情况的60%及以上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伤椎恢复并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治疗指标主要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用量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百分率和(±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χ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根据表1数据,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
 

2.2两组治疗指标。分析表2数据,试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用量多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
 


3结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脊柱骨折是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群体通常以中老年人为主,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发生几率较高,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脆性增加,在受到较小外力作用后容易因骨弹性下降而发生骨折的情况[3]。根据临床实践,脊柱骨折患者发病后身体正常活动首先十分明显,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心脏、肺脏及胃肠道功能发生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脊柱骨折的治疗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对患者的骨折进行复位和修复,以此促使患者病情改善。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目前用于脊柱骨折的两种手术方式,其手术的原理相同,均为注入骨水泥以促使骨折愈合,且两种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均较小,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多[5]。后凸成形术是以椎体成形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手术方式,其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骨水泥渗漏的情况,并解决椎体高度丢失的问题。但椎体成形术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骨水泥的注射速度及注射量完成对骨水泥渗漏的控制,因此两种方法在临床上均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6]。

本研究对椎体成形术于后凸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用量多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程军.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方法和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1):5-6.
[2]马文成.探讨后凸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J].智慧健康,2018,4(13):46-48.
[3]易碧龙,刘辉,孙云华.两种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05):618-619.
[4]许兵,王萧枫,叶小雨,等.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骨伤,2018,31(11):993-997.
[5]沈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0):3785-3787.
[6]白亮,陈勇,马东亚,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江苏医药,2017,43(10):747-7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