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腰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我科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产妇19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干预组9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延伸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术后腰痛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术后3d两组腰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1月、2月、3月两组腰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腰痛的发生,并缩短腰痛持续的时间。
关键词:延伸护理;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腰痛
本文引用格式:覃锐,张磊磊,郭世娴,等.延伸护理干预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腰痛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337-338.
0引言
产后腰痛是指在产褥期出现的以下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1]。剖宫产是产后慢性腰背痛的危险因素,剖宫产术后发生且持续3个月的腰背痛发生率为34.2%[2]。因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及宫缩疼痛的影响,使其术后腰痛不易被重视,加之产后护理不当等因素,腰痛症状常延伸至术后3个月甚至6个月[3]。因此许多产妇出院后都会受到长期腰痛的困扰,且不经过正规的干预治疗均存在较高的复发率[4],为预防产妇剖宫产术后腰痛的发生及对腰痛的治疗,我科对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3个月的延伸护理干预,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我科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197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ASA分级Ⅰ-Ⅱ级;②年龄20-35岁;③体质量60-85kg;④足月、单胎、头胎妊娠;⑤手术时间2小时之内;⑥术后静脉镇痛治疗;⑦产后实施母乳喂养至少3个月。排除标准:①孕前腰痛;②孕前接受过腰椎手术、腰椎及骨盆区炎性反应等;③产后抑郁。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干预组99例。对照组年龄(29.37±3.14)岁;体质量68.19±14.81kg;手术时间55.30±15.21min;硬膜外穿刺≧2次14例;孕期腰痛30例。干预组年龄(29.90±3.26)岁;体质量71.06±7.98kg;手术时间55.95±13.19min;硬膜外穿刺≧2次11例;孕期腰痛26例。两组产妇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硬膜外穿刺次数及孕期腰痛例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术后第一天麻醉护士进行常规随访,访视内容为:生命体征、麻醉后并发症、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若有麻醉相关阳性体征者,及时与麻醉医生沟通并协助处理。
1.2.2干预组方法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如下延伸护理干预。出院指导:(1)出院时评估产妇腰痛发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向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腰痛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日常护理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尤其对孕期存在腰痛、体质量偏大的产妇,更要详细讲解,直到自己能复述。(2)日常护理:进行充分修养;避免长时间以固定姿势卧床,卧床休息或者喂奶时腰部垫软枕,使腰弓处于自然地前凸位;经常更换哺乳姿势、避免总是一个姿势哺乳;避免做弯腰的动作,以减少对腰部肌肉的负荷;产后应穿平底鞋,不宜过早地穿高跟鞋;避免腰背部受寒、受凉,注意保暖;加强营养,多食用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等。(3)对已存在腰痛现象的产妇,教会并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由于腹部切口还在恢复期,功能锻炼需要量力而行,可以选择一些对切口影响小、操作简单的锻炼,①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每日两次,每次5-10分钟;②直腿抬高训练,每天两次,每次2组,每组8-10次;③家属给予产妇腰背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电话随访:分别于术后10天、1个月、2个月、3个月采取电话随访的形式干预,询问产妇术后腰痛发生的情况并记录,反复进行健康宣教,提高产妇的依从性。对有腰痛阳性体征者,给予(1)适当的心理安慰,消除其焦虑的情绪;(2)询问日常活动中是否有加重腰背部疼痛的细节,给予积极改正;(3)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出院后10天在切口恢复较好情况下建议行五点支撑法,每组动作由4-6个逐渐增加至8-12个,每次3组,每天2次。当五点支撑法产妇自感不费力时可行三点支撑法,频率同五点支撑法;产后1个月时,可指导产妇尝试小燕飞法,因腹部切口的特殊性,可心理护理先消除产妇的顾虑,功能锻炼以不感腹部切口不适为宜。频率与五点支撑法相同,由少至多,逐渐增加,每次3组,每天2次。术后2个月、3个月若有腰痛阳性体征,可交替进行这三项腰背肌功能锻炼。锻炼种方法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待腰背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后即可停止功能锻炼;(4)对于疼痛较重难以忍受者嘱其到医院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1.3诊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胸十二肋缘以下、臀褶以上部位的疼痛即可诊断[2],观察两组产妇术后腰痛发生率及腰痛持续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详见表1。
3讨论
3.1剖宫产产妇出院后仍存在腰痛的风险
产后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文献报道[3,5,6]剖宫产术后3天、10天腰痛高峰期达9%-18%、17.7%,且患者于术后1、3、6个月后才逐渐消失。但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腰痛的发生[7],随着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腰痛的认识不断深入,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急性腰背部疼痛,但其对术后慢性腰背部疼痛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8],从表1不难发现,产妇虽然出院了,但除了干预组的99例产妇在术后3个月时无1例腰痛产妇,其余时间均有腰痛情况的发生。对照组和干预组随着时间的推移腰痛发生率是逐渐减少的,但仅有干预组的99例产妇在术后3个月时腰痛发生率为0,因此对出院产妇继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腰痛是必要的。
3.2剖宫产术后腰痛原因分析
税晓平[1]认为产后腰痛主要是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导致韧带松弛;腰椎生理弧度改变导致腰椎前凸增加;麻醉时肌肉、韧带及骨膜的损伤,多次穿刺;产后护理不当,增加腰背部肌肉的负荷。王海龙[9]调查发现,剖宫产术后腰痛的原因更倾向于产妇怀孕后脊柱发生的变化和腰背肌劳损所产生。笔者认为剖宫产术后腰痛主要是由于孕期脊柱发生变化而导致腰部稳定性变差、麻醉过程中肌肉及韧带的损伤、产后护理不当使腰背肌劳损为主。
3.3延伸护理干预能预防术后腰痛发生及缩短腰痛持续时间
通过知-信-行模式反复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并督促产妇进行正确的日常护理,通过成功案例使其相信,以达到提高其依从性、减少腰背肌负荷、促进腰椎韧带及肌肉恢复的目的,从而减少腰痛的发生。从表1可以发现,术后3d两组腰痛发生率无差异,在延伸护理的介入后术后10d、1月、2月、3月二者腰痛发生率有了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文献报道[1],产后腰痛治疗手段单一,且缺乏创新性,忽略运动疗法在治疗产后腰痛中的应用。国外系统评价已经证实功能锻炼对于慢性下腰痛患者康复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10]。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增强腰部的稳定性、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及打破疼痛循环等优势[11]。本研究将功能锻炼方法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腰痛的治疗,因其并存腹部切口的特殊性,我们调整锻炼频次,使得大多数产妇都能完成,从而达到缓解腰痛的目的,从表1发现,干预组产妇腰痛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4结论
延伸护理不但可以预防剖宫产产妇腰痛的发生,缩短腰痛持续时间,减轻产妇痛苦,还可以增强护患沟通,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延伸护理的实施满足了优质护理服务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若条件允许,可多方协作,与临床科室合作,临床护士为产妇进行出院指导时加以预防产后腰痛的健康宣教,出院后与社区医院合作,以家访的形式进行延伸护理的干预,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本研究不仅对剖宫产产妇腰痛有效,凡是椎管内麻醉后腰痛的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都可以应用该措施来解决腰痛问题,所以希望该研究对广大护理同仁们在工作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税晓平.国内外产后腰痛的研究综述[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46.
[2]关应军,徐世元,陈业松,等.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病率和风险因素[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6):432-439.
[3]唐茂会.产科手术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并发症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5,8(7A):16-17.
[4]王刚,周劲松.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32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7):78-80.
[5]杨敏,薛荣亮.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产科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2):1590-1591.
[6]涂艳琴,郭会敏.237例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75-76.
[7]穆华颖.剖宫产术后腰痛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3(14):109-110.
[8]赵丹,余瑞云,李园园,等.硬脊膜外注射地塞米松预防剖宫产术后急性腰背部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5):1755-1757.
[9]王海龙,于丹.不同方式腰硬联合穿刺对剖宫产术后棘韧带炎及腰痛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135-136.
[10]Van Middelkoop M,Rubinstein SM,kuijpers T,et al.A systeem-atic review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l and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for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J].EurSpine J,2011,20(1):19-39.
[11]陈少清,林建平,李明,等.功能锻炼对腰痛康复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0):936-9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