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6 13:44: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计40例,按照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且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fna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两周内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快速康复理念;股骨转子间骨折

本文引用格式:陈洋伟,乔玲玉,李艺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339-340.

0引言

在高龄老年人群中,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的加深,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数量不断的增加[1]。目前针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方式首选手术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式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因此,选择可靠内固定物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加快患者的康复。本文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计40例,分析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计40例,按照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且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女12例,男8例,年龄介于75-85岁,平均(78.21±1.15)岁;观察组女14例,男6例,年龄介于76-86岁,平均(79.21±1.4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临床诊断,明确骨折部位及分型,对患者进行常规骨牵引,踝泵练习,如若患者有疼痛感时,要给予患者阿片类药物止痛。要求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禁食禁饮。若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状时,建议患者尽早实施手术。

1.2.2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PFNA手术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实施麻醉后,使用骨科牵引床,让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患肢内收内旋15°加以固定。在C型臂透视下闭合复位,复为达到标准后,在大转子上5 cm处纵行切口,依次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方便于钝性分离臀中肌暴露大转子、于大转子顶点稍偏内插入导针,扩髓并打入合适的PFNA主针,打入导针并透视见位置良好,随后打入相应螺旋刀片,远端锁定。然后透视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效果良好,最后缝合。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实施麻醉后,侧卧于手术台上,取外侧切口,依次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暴露出大转子及骨折部位,且切断并固定梨状肌,在小转子上方1.5 cm处截骨,随后取出股骨头,清理髋臼内软组织,于股骨颈基底逐步的扩髓,根据髓腔挫的大小号选择合适大小的股骨假体进行安装,同时装入股骨头,检查股骨头复位后的效果,防止脱位,根据患者的复位情况运用可吸收丝线固定,从而有效的修复外旋肌群。最后冲洗,将负压引流管放置体内,缝合切口。

1.2.3术后护理:两组患者置于外展30°,在麻醉失效后,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即采用踝泵练习及大腿部肌肉等长收缩的方式进行快速康复训练。在术后的12-24 h内,应对患者行低分子肝素钠或利伐沙班片抗凝治疗,其治疗周期应控制在14-35 d,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实现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详见表1。


\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两周内护理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分析。本文的数据收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利用T检验计量资料,利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3讨论

将快速康复理念充分的运用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手术的应激反应,实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3]。目前在临床上,认为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是并发症的发生率,即围手术期应激、恶心、呕吐、饥饿、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4]。其中围手术应激可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等发生变化,抑制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5]。由于患者属于高龄患者,机体功能下降,对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较慢,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运用康复理念,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嘎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凯山,王栓科.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5(2):191-193.
[2]许莹,郭锦明,张艳,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65-67.
[3]杨振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30-31.
[4]王永胜,黄炳生,陈立安,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5,v.35(1):168-170.
[5]马旭.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9):220-2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1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