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6 13:34: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同时,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MDI与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有效促进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值得推广。

关键词: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循证护理;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师月英.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303,306.

0引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非常多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血流暂停或者减少、缺氧导致,诱发的因素较多[1],发病后会给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新生儿如果在围生期发生缺氧、脑血流变慢或者暂停等症状,新生儿在娩出后非常容易出现嗜睡、抽搐以及吐奶等脑功能障碍,这些症状发生后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病情持续发展将会直接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本文为了深入探究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均于本院接受治疗,纳入时间由2017年1月开始,到2019年1月结束,将患儿均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日龄介于1~21d之间,平均日龄为(11.2±3.1)d;观察组患儿男14例,女11例,日龄介于2~22d之间,平均日龄为(11.3±3.2)d;所有患儿均已排除了患有先天性疾病者,不足月者,出生超过28天者,颅内出血者,患有遗传病者。此次研究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已签字认可;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可深入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以常规护理模式实施干预,内容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抗惊厥、降颅压以及纠正低氧血症等常规对症治疗,用药指导与健康宣教。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

选择新生儿科经验丰富的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确保小组成员掌握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和原则。

1.2.2收集循证证据

循证小组成员以“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循证护理”作为关键词,在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信息网进行查阅,并将各种最新护理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以为本次循证护理提供指导依据。

1.2.3制定循证护理方案

经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结合患儿的具体病情对护理方案进行详细的规划与制定。

1.2.4实施方法

(1)制定护理方案。新生儿科护士长、护理组长、资历较深的护理人员组建成循证护理小组,整理孕妇的基本资料和患儿的信息。收集完资料以后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根据医院当前的医疗水平和资源制定出护理措施;(2)实施护理方案。观察患儿身体的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等,患儿要始终保持舒适体位,保证患者呼吸顺畅。要主动与患儿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介绍与疾病有关知识的治疗和护理等,提升父母对于患儿疾病的了解程度。消除患儿父母的负面情绪,保证其能够配合护理工作。在病房内播放温和的音乐,对患儿进行听觉刺激干预,在病房内悬挂气球等,提升对患儿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为患儿进行按摩工作,在按摩的过程当中要保持力度的适中,降低患儿由于不适感而产生哭闹。用指腹和掌心按摩患儿全身,另外使用捏脊疗法,每天进行两次,一次15min。患儿胎龄超过40周,要保持仰卧位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保证患儿肢体功能正常。出院以前要详细告知患儿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注意事项,遵守医嘱进行复查;(3)评估护理。对护理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多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找出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总结护理经验进行分享,根据医生的治疗习惯和治疗成功的案例进行评估,保证护理方案的顺利执行。

1.3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临床病症完全消失;有效: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临床病症有明显的改善;无效: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临床病症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2]。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干预后,借助于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定患者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3],两个项目各取100分,分值越表示发育越好。记录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借助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当结果为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详见表1,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


2.2对比两组新生儿的MDI与PDI评分

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MDI、PDI评分分别为(54.2±8.1)、(56.4±7.6),(53.8±7.9)、(55.4±7.4);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MDI、PDI评分分别为(73.2±8.4)、(78.2±9.6),(85.8±7.8)、(87.7±7.6)。经比较,观察组患儿的MDI与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多认为与其围生期羊水污染、母婴合并综合征以及窒息相关[4],发病后若未得到及时干预治疗,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严重损伤,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到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因此,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当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循证护理是通过查阅文献来找出对患者有效和舒适的护理方案,是对护理具体措施和实际内涵进行的一种优化和延伸,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考虑患儿的特点,制定出护理方案满足患儿的实际需求[5]。由于护理方法与患儿的实际状况十分贴切,因此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中可知,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其临床疗效及MDI、PDI评分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有效促进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友谊,张晓兰,丁敏,等.循证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智能发育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6):841-843.
[2]何静,区风英.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72-173.
[3]王海凤,杨雪琦,韩峰.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4):3799-3801.
[4]于培芝.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227-228.
[5]戴静艳.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7,11(9):159-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1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