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在重度颅脑损伤急诊ct检查中呼吸道安全管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急诊ct检查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其中25例入院时已有急性呼吸衰竭(设为呼衰组)。另有22例,入院时无急性呼吸衰竭,但仍然先行气管插管后再送ct检查(设为插管组)。其余49例未行气管插管直接送急诊ct检查(设为未插管组)。结果96例经适当处理,完成急性ct检查。呼衰组检查过程中25例呼吸得到有效支持,未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插管组和未插管组在送检查过程中分别有3例和8例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插管组检查返回途中发生呕吐窒息3例(其中1例死亡),严重呛咳8例;插管组未发生窒息和呛咳,两组窒息和呛咳总的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采取先气管插管控制气道后再送ct检查的抢救方法安全、可行。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急诊ct检查;呼吸道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许秀艳.气管插管在颅脑损伤急诊CT检查中呼吸道管理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190-191.
0引言
急性颅脑损伤是常见急诊创伤疾病。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后,早期诊断除了根据病人的致伤机制和临床征象之外,还要选择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首选CT扫描,为后续的抢救、治疗、手术提供临床依据。所以院内转运是一项不可避免的临床活动,据报道,院内转运将增加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平常高9.6%[1],而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最易出现误吸,导致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了9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其中部分病例在院内转运急诊CT检查前先行气管插管以控制气道,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对收治入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6例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4例,女22例;年龄17~72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昏迷、恶心呕吐、口鼻外伤出血、脑脊漏液等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入院时有25例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90,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呼衰组)。其余71例入院当时尚无急性呼衰表现,其中有2例在送CT检查前给予气管插管以控制呼吸道(插管组),另49例未行气管插管直接送CT检查(未插管组)。
2方法
96例患者均予以降颅压、止血、维持内环境平衡、导尿等处理,对呼衰组25例患者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然后送CT室检查。对插管组22例患者也先予气管插管导管内给氧后送CT检查。其余未插管组49例给予鼻导管吸氧后送CT检查。院内转运急诊CT检查由1名急诊外科医生和1名急诊科护士,携带转运监护仪、氧气瓶、便携式呼吸机(需要上机时)、简易呼吸球囊、气管插管箱及外出检查急救箱(必要的药物及物品如镇静剂及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及注射器等)。转运时所有患者皆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多数患者生命体征在药物维持下基本平稳。其中插管组有3例在转运检查的过程中因病情发展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立即给予简易呼吸球囊加压通气后好转。未插管组49例中有9例因病情发展,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立即给面罩加压给氧通气后好转。另有3例返回途中发生呕吐窒息,立即给予清除口腔异物行气管插管。另有6例发生严重呛咳者,给予头偏向一侧,拍背等处理后缓解。
3结果
96例患者经适当处理,完成急诊CT检查。呼衰组25例呼吸得到有效支持,病情未出现明显恶化。插管组和未插管组在转运检查过程中分别有3例和9例因病情发展出现呼竭,两组呼衰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未插管组在转运送急诊CT过程中发生呕吐窒息3例,其中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发生严重呛咳6例。插管组未发生窒息和呛咳。两组窒息和呛咳的总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后会发生一系列继发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害(包括脑肿胀、脑缺血、脑水肿、脑实质坏死、脑细胞变形等),会导致患者昏迷或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则会死亡;此外,外伤出血、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及脑脊液漏等会引发患者呼吸困难,影响通气功能,导致低氧血症,还有可能因为误吸导致肺部感染,使病情迅速恶化,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3]。
有资料显示,和平时期颅脑损伤在各类创伤中占第2位,仅次于四肢损伤;发生率为22%~42%,而病死率为首位,占创伤总死亡的72.2%~92.5%[4]。中重度颅脑损伤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原因在于大脑在受到较严重损伤时极易导致重度缺氧。脑对缺氧的敏感性很强,能耐受的缺氧时间仅在5 min之内,超限则会引起大脑不可逆死亡,所以充分的供氧对避免脑组织死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因此,在临床上采取有效早期干预方式,及时有效地控制气道和改善呼吸功能,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就成了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早期,呼吸道护理的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这是整个抢救过程自始至终应该把握的中心环节。对于入院时即已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当立即给予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还有一部分病人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如果在转运前行预防性的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及时得到呼吸支持,才是保证各项检查的顺利进行。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还存在下列问题:(1)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自身维持气道通畅的能力明显下降,意识障碍时舌后缀容易堵塞气道;(2)昏迷和意识丧失时患者自主咳嗽排痰能力也明显下降,极易误吸而阻塞气管;(3)颅脑损伤患者的中枢情况随时会发生改变,导致颅内压改变和呼吸中枢功能损伤。当意识状态进行性加重时,可能随时会出现呼吸停止或气道梗阻,由此导致的缺氧对中枢造成进一步的继发损害。于是气管插管就成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法,在转运检查前先行气管插管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转运检查过程中发生窒息、呛咳,更有利降低转运的风险。本组资料的分析结果也支持上述观点。
通常气管插管在抢救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的成功与否及患者能否安全转运及患者的预后情况。具体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除了已有明显脑水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的患者,必须立即气管插管外,我们认为下列几种情况应作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检查前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出现以下任一临床症状时立即经口行气管插管[6]:①意识障碍伴有昏迷;②口鼻出血和分泌物增多;③呼吸困难、恶心、呕吐;④脑脊液漏等。总之,重度颅脑患者有必要放宽气管插管的指征,或做预防性的气管插管,保证呼吸道通畅才是保证各项检查抢救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杨曼斐,吴爱青.急性颅脑外伤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分析和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30-32.
[2]邓爱华,张霞.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4):683-686.
[3]练贵香,曲艳玲.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9):165-166.
[4]朱贤立.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29.
[5]黄德玖,尹智.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气管插管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8,29(9):1209-1210.
[6]潘建华,陈健.早期气管插管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4):4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