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9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至抢救所用时间分为A、B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死亡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B组,而死亡发生率低于B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急诊治疗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明显提高抢救成功几率。
关键词:突发性脑出血;急诊治疗;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周志雄.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146.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常说的“三高”情况已经成为普遍性疾病,而归于此原因,所有患者血液粘稠、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脆性病变。一般在突发情况时,如患者出现激动、兴奋、愤怒等有较大情绪波动时,血压会骤然升高而导致血管破裂造成突发性脑出血。该病预后较差,严重会造成患者失语、偏瘫甚至死亡[1]。本文旨在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选取了我院9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抢救时间来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以及抢救成功几率,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在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发病与抢救时间小于15分钟为A组,B组为大于15分钟,两组各有患者45例。其中A组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22例,年龄在42-6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7.2±2.3)岁;B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20例,年龄为42-69岁,中位年龄为(58.1±2.5)岁。A组患者抢救时间为7-15分钟,平均(9.3±1.8)分钟,B组患者抢救时间为15-43分钟,平均(26.2±2.9)分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所有患者在入院过程中均采取抢救措施,给予氧气吸入,监测患者血压以及其他生命体征情,给予脑保护剂及质子泵抑制剂,防止应激性溃疡发生,必要时经囗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分析病情,为入院急诊做好基础;(2)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及时给予降压、止血、实施抢救,有手术适应症及时手术,并给予相应临床护理。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死亡发生率,抢救成功情况以患者血压情况稳定、出血情况得以控制。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所有9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均行SPSS 19.0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技术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时,存在可比性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与抢救成功率经过对比,A组患者的死亡发生率为2.22%,与B组相比,要低于B组,而抢救成功率为88.89%,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现如今由于饮食结构改变、环境污染、吸烟酗酒等多方面原因,突发性脑出血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均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年轻患者相对较少,但是随着工作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患者发生突发性脑出血情况也成上升趋势。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该类急性病,仍没有较确切的抢救措施或程序方案,均是根据患者情况临时给予解决方法,因此只能争取较多的抢救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降压、止血,、保护脑细胞、及时手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给予解决[2]。本次我院选取9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并分A组与B组根据抢救时间来研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分析发现,用时较少A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方面,结果均优于用时较多B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抢救治疗中应尽量缩短时间,在较短时间内采取抢救措施,为患者争取治疗最佳时间,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几率,减少死亡发生情况,对患者与其家庭而言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周承娜,周燕.探析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中的急救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2):60.
[2]车靖,彭英.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0):267-2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