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应用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管理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8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对照组、干预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管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同时予以中医治未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1.0%,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有1例转化为糖尿病,转化率为4.8%。对照组有5例转化为糖尿病,转化率为11.9%,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能够避免糖尿病前期患者病情转变。
关键词:治未病;健康管理;糖尿病前期
本文引用格式:殷晓.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57+260.
0引言
糖尿病前期是一种血糖正常与血糖升高之间的血糖代谢状态,患者糖耐量下降,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若治疗不及时或管理不得当则会增加疾病转化率[1]。中医在现阶段临床中的认可度逐渐回升,多项中医理论也逐渐应用到临床治疗中,本次研究以8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应用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管理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8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12月间入院治疗人员。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45.7±6.8)岁,男性22例,女性20例,患者糖尿病前期病程平均(2.8±0.4)年;干预组患者年龄平均(45.9±6.5)岁,男性23例,女性19例,患者糖尿病前期病程平均(2.5±0.5)年。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前期诊断;患者均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无其他代谢类疾病;患者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患者既往无精神病史,能够正常沟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一般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等内容。患者饮食要控制糖分的摄入,减少主食、糖类物质摄入,保证营养均衡。运动以患者自身运动习惯、运动耐受力制定计划,避免患者过度劳累。针对患者家属予以相应的指导和管理,让患者家属能够更好地监督、帮助和照顾患者,促进患者康复。
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中药食补、中药代茶饮等方式,针对患者不同的表现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和计划。
中药食疗法:食疗是中医治未病中非常重视的一种治疗方式,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来说,其同样需要控制饮食,尤其是含糖成分高的食物,因此,在食疗的过程中要避免此类食物的摄入。患者饮食当以滋阴补气为主,患者可进食药粥达到滋阴补气的功效[2]。以人参木耳粥、黄芪瘦肉粥两种为主。人参木耳粥食材包括人参3 g、黑木耳6 g、粳米30 g,人参研磨成粉末,与粳米、黑木耳放入砂锅中熬煮,每日一次。黄芪瘦肉粥食材以黄芪、当归、大枣、大米、瘦肉为主。所有食材放入砂锅中熬煮,日一次。患者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
中药代茶饮:对患者体质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体质制定不同的代茶。平和质患者以桑叶、生麦芽各10 g煮水。气虚质患者以黄芪、山药各10 g泡水;阳虚质以肉桂、菟丝子各10 g煮水;阴虚质以女贞子、熟地各10 g煮水;湿热质以玉米须、苦瓜片个10 g煮水。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半年,期间不服用其他降糖药物。
1.3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治疗后糖尿病转变发生率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调查。采用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评估患者治疗效果。
1.4评估指标[3]。显著: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下降幅度超过50%或空腹学血糖低于6.1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7.8 mmol/L;改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下降幅度超过20%;无效:患者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甚至升高或患者疾病转变为糖尿病。评估有效率=显著率+改善率。
1.5数据统计。文中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干预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1.0%,P<0.05,详见表1。
2.2糖尿病转化率比较。干预组42例患者治疗后有1例转化为糖尿病,转化率为4.8%。对照组有5例转化为糖尿病,转化率为11.9%,P<0.05,卡方值为5.87。
3结论
糖尿病前期患者糖调节机制受损,但并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因此,属于“未病”范畴。本病的发生与饮食、运动等因素相关,且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威胁患者健康,因此,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需要积极防治[4-5]。中医治未病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措施,均可以应用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治疗中[6-9]。
我院干预组患者根据其自身状况为其制定了不同的预防措施,结果可见,干预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1.0%,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此外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转化率为4.8%,对照组为11.9%,干预患者糖尿病转化率更低,证明中医治未病联合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10]。
总的来说,中医治未病联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冯婧.中医治未病理念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4):103.
[2]罗永萍,王晓欢,汪春燕,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健康宣教中的应用[J].四川中医,2018,36(02):196-199.
[3]戴鸿雁.中医治未病理念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症预防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235.
[4]黄波铃,白云,王娜娜.观察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IGT)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185-186.
[5]李文东,吕树泉,苏秀海,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千预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7-228.
[6]王小华,王开兰.中医“治未病”理念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08):219-221.
[7]高绍红,曾柳红,欧阳江华.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9):7-9.
[8]李显峰.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04):193-194.
[9]全金蓉.中医治未病理念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探究[J].饮食保健,2017,4(21).
[10]朱成英,李鸣,王明青“.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肾病心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2):192-193.
[11]高绍红,曾柳红,欧阳江华.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9):7-9.
[12]范琳燕.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4):544-546.
[13]李宁坠.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24-2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