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高海拔视网膜病变中药应用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1 10:56: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海拔视网膜病变(high altitude retinopathy,HAR)是指机体暴露高原地区不能适应其低压低氧环境导致的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和棉絮斑。随着高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进入高原的人越来越多,HAR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中药作为一类很有效的抗氧化资源正在被研发与利用,本文将HAR的中药应用的进展做一总结。

关键词:高海拔视网膜病变;抗氧化;中药

本文引用格式:李艳荣.高海拔视网膜病变中药应用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111-112.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igh Altitude Retinopathy

LI Yan-rong

(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Qinghai)

ABSTRACT:High altitude retinopathy(HAR)is caused by the inability of the body to adapt to the low-pressure and low-oxygen environmen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a mount of people have entered the plateau,and the incidences of HAR has been increased.As an effective antioxidant resourc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being developed and utilized.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HAR's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High altitude retinopathy;Oxidation resistanc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0引言

我国国土资源广阔,在新疆、西藏以及青海等省份存在广大的高原地区,大约在汉成帝时期,就有古书记载,使者出使高原地区时,会感觉心慌、胸闷、气短,以及头晕、呕吐、眩晕等不适症状,同现代的高原发应症状相似。《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何故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西北之气,散而寒之”[1]。高原地区海拔高,高海拔导致气温低,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上升,气温逐渐降低,伴随空气中的氧含量越来越低。当长期处于低海拔,氧含量足够的人群突然进入高原地区,因缺氧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称为高原反应。急进高原,出现胸闷、喘憋、咳嗽、咳痰,胸部等症状时,易引起高原肺水肿。进入高原,易引起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称为高海拔视网膜病变。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及高海拔视网膜病变(HAR)均属于急性高原病范畴。高海拔视网膜病变(HAR)在1969年首次由Singh[2]等提出。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含量减少,缺氧在高海拔视网膜病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氧会引起机体组织氧化不全,血管壁渗透性增强,引起视网膜血流的变化,进一步导致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出,严重者可引起视神经萎缩[3,4]。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草药起源早、种类多,古代劳动人民对中草药的功效已有明确记载,且中草药应用广泛。近年来高海拔视网膜病变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有关中草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轻高原反应的报道增多,部分中草药抗氧化作用已明确,如黄芪、人参、甘草等[5]。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自由基是处于不断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之中。但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过慢,就会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并诱发各种疾病[6]。因此,中草药作为一类很有潜力的抗氧化剂资源可以正确利用。

1在古代中药记载

1.1黄芪


黄芪,味甘气平,益气固表,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古典医籍中对黄芪的论述颇多,其中明代张景岳言:“黄芪味甘气平,气味具轻,升多降少,阳中微阴,生者微凉,可治痈疽,蜜炙性温能补虚损。”《本草纲目》[7]将黄芪推为上品,其味“甘,微温,无毒”,主治“痈疽久败疮,…补虚,…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8]论述曰:“黄芪味甘性温。质轻皮黄肉白”“色黄入脾,色白入肺。”“质轻达表,功专实卫。”“秉性纯阳,而阴气绝少。”另有宋金时期张元素的《珍珠囊》曰: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长肌肉,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退肿。”黄芪具有增强人体正气,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

\

 
1.2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主要产自于我国东三省,使用历史悠久,药用价值广泛,入肝、心、脾、肺、肾五脏,有回阳救逆之功效。其中《本草备要》中就谈到人参性味甘温,稍有苦涩,能补充肺中阳之气,亦可泻火、明目,增长人的智力,补充人的精力,增强人体免疫力。《本草经疏》记载:“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其主治也则补五脏,盖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之流通则一也,益真气(此即元气)则五脏皆补矣。”人参能救人于生命垂危之际,入五脏补五气,但归根结底具有补充人体元气的功效。而在近代,《中国药典》也明确提到,人参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主要治疗身体虚弱、脉象微弱、肢冷汗出,不欲饮食,肺气上逆致喘咳、胸闷,体内虚火旺盛,烧灼津液,致口干口渴,伴有惊悸、失眠等不适症状。上述记载中可观察到,中药人参能增强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当人体突然进入高海拔缺氧环境时,久服人参,机体耐受力及适应能力增强,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几率减少,间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1.3枸杞

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是茄科、枸杞属植物。枸祀是药食同源植物,古时为人们日常食用原料之一。《药性论》中记载枸杞色红,颜色容易变化,久服色变白,有补充人体精气,安定神志,明目的功效,可令人长寿。《神农本草经》中提到:“枸祀,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枸杞在古代就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黑枸杞,含有花青素,延年益寿,抗氧化的功效更强,温水泡服黑枸杞,颜色淡蓝,既美观营养价值又高,是日常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之一。

1.4白术

白术为多年生草本白术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等地。《神农本草经》言:“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疼、死肌、疫、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生郑山山谷、汉中、南郑。”《医学启源》中记载到,白术,性味甘甜,微温,能出去脾脏湿热之邪,保护人体胃气,增强脾胃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止渴,生津,安胎等功效。脾胃为后天之本,白术主入脾胃经,对脾胃功能的调节有很大的功效,脾胃功能健,饮食好,人体正气自然充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抵抗能力、适应环境变化能力自然增强。

1.5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味甘,性平,能补气养阴。玉竹形状与竹子类似,表面不粗糙,摸之不碍手,较光滑,颜色清新,淡绿色,与玉石颜色相近,故称之为玉竹,最早以葳蕤之名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玉竹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谓其“久服,去面黑,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本草经集注》记载:“其根似黄精而小异。服食家亦用之”。说明本品当时作为补虚延年之品,已广为使用。

1.6甘草

甘草味甘、平,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9]《名医别录》中提到甘草,有益气血、通利脉道,入肺脏,止渴等功效,另外,甘草能解百药之毒。可见,久服中药可调和药效,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之功效。

2现代药理研究

2.1黄芪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在增强人体抵抗力、增强疾病免疫力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这与黄芪药材的质量、用药的剂量、以及机体对药物的敏感度等都有关系[10]。已有研究表明,黄芪不仅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可以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缺氧环境的耐受能力[11]。倪慧艳[12]等人通过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对清除自由基有一定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黄芪多糖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

2.2人参

中药人参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抗氧化等多种作用,其中人参皂苷是发挥人参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甙可分为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原人参三醇型皂苷以及齐墩果酸型3类[13]。边立功[14]等人发现,人参皂苷Rg1上调了Nrf2和HO-1蛋白表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发挥抗氧化作用。金学峻[15]等人对人参茎叶成分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人参茎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有研究评价了人参叶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提示人参叶提取物有抗氧化功能,可以用于开发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16]。

2.3枸杞

枸杞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清除率为89.2%,最低清除55.7%,所有清除率均大于50%,说明枸杞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17]。史蓉[18]等人也表明枸杞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且其浓度越高,抗氧化作用越强。

2.4白术

中药白术的主要成分主要有白术内酯、白术多糖、苍术醇、苍术酮等。石娜[19]等发现给衰老的造模小鼠注射白术多糖后,小鼠脑组织中的SOD含量增加,提高了机体抗氧化的能力,考虑其机制为白术多糖降低了单胺氧化酶(MAO)的含量,减少Lipo的生成、堆积,起到了抗氧化的作用。研究报道[20],白术中乙酸乙酯相中的总酚、总黄酮量最高,且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为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

 
2.5玉竹

中药玉竹含有有多糖、黄酮类、氨基酸、甾体皂苷类等物质。其中对玉竹黄铜及玉竹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报道较多。对玉竹根、茎、叶及果托中抗氧化活性研究测定,玉竹根部黄芪多糖含量最高,且根部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对羟基的清除率可达93.42%[21]。陈地灵等[22]发现,玉竹总黄酮存在与维生素C相似的抗氧化的能力,进一步王艳等[23]人发现玉竹糖蛋白的浓度与其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

2.6甘草

甘草的乙醇及甲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好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能够减轻氧化作用多机体的损伤。有实验通过培养大鼠肝细胞表明,甘草中黄酮的成分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且对超氧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被研发、利用。吴碧华等对甘草总黄酮的实验研究表明,甘草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清除率逐渐提高,另外发现,甘草总黄酮能够延缓羟自由基的生成[24]。

3展望

目前高原视网膜病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报道中药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但开发和利用中药来防治高原视网膜病的报道较少。中草药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它们的药效和安全性比较明确,因此,中药制剂防治视网膜病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思明,于淑娟,杨连生,等.橙皮苷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机理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79-82-91.
[2]Singh I,Khanna PK,Srivastava MC,et al.Acute mountain sickness[J].N Engl J Med,1969,280(4):175-184.
[3]Miillner—Eiden bock A,Rainer G,Stren K,et al.High—altitude retinopathy and retinal vascular dysregulation[J].Eye,2000,14(5):724-729.
[4]Braun,U,Braun M,Jonas JB.High altitude retinopathy after Hi-malayan ascent[J].Klin Monbl Augenheilkd,1997,211(3):213-214.
[5]宗方姣,王培霞,刘嘉慧,等.3种中药复方抗氧化与抗疲劳活性研究[J].饲料研究,2014,15:80-85.
[6]信维平,孙建华,祁宏.陈皮中陈皮甙的提取和应用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01):23-25.
[7]李时珍.本草纲目(校订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696-699.

[8]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6.
[9]刘清华.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概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84.
[10]刘春荣.黄芪临床应用近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5,17(3):361.
[11]李卫平,明亮,张艳,等.黄芪多糖耐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5,30(3):184.
[12]倪慧艳,陈伟,宋文静.黄芪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09):1705-1707.
[13]卢丞文,赵媛颖,刘英加雯,等.人参皂苷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4,(10):4-4.
[14]边立功,钟莲梅,艾青龙,等.人参皂苷Rg1调控Nrf2在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抗氧化作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39(6):35-38.
[15]金学俊,栗铭鸿,崔福顺.人参茎叶成分分析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8,43(9):279-284.
[16]刘成禹,侯万超,李森林,等.人参叶和车前草配伍的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2):2817-2820.
[17]张倩,李书启.不同提取方法对枸杞多糖提取率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3):169-173.
[18]史蓉,周丽,段亭,等.枸杞提取液的活性成分分析及其抑菌性、抗氧化性[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72-76.
[19]石娜,苏洁,杨正标,等.白术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5):577-581,584.
[20]吴永祥,江海涛,崔朋,等.祁白术生物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抑菌能力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8,34(1):154-158,198.
[21]刘怡菲.玉竹不同部位功能性成分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9,(1):6-9,74.
[22]陈地灵,徐大量,林辉.玉竹总黄酮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今日药学,2008,18(6):13-14.
[23]王艳,胡一鸿,陈秋志,等.玉竹糖蛋白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J].食品科学,2015,36(2):53-56
[24]吴碧华,龙存国,王晓明,等.甘草总黄酮清除羟自由基作用的体外实验探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1(0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