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甘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2则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1 09:49: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甘淳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甘淳教授临床治疗该病时颇有心得,本文介绍甘淳教授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2则,共享之。

关键词:甘淳;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医案

本文引用格式:于玲,潘炜,甘淳.甘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2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35.

0引言

受生活压力及暴饮暴食等因素影响,消化道疾病已屡见不鲜,而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更是逐年升高,其较高的误诊率和欠佳的预后已成为FD的通病,西医治疗常以抑酸促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抗焦虑为主,起效快但长期服用副作用大,且患者医从性较差而至延绵不愈的尴尬处境。《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廖建良[1]认为情志失调为FD的主要病因,脾胃虚弱、寒湿不慎、寒热错杂次之。王相东[2]主张FD病位以肝、脾、胃为主,气郁、痰滞、血瘀相互影响,而致使FD迁延不愈。甘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应以肝脾为本,与心、胃相关,以气为先,注重中焦的气机运化,使肝郁得疏、脾气复运,以期获得长久的疗效。根据临床症状及舌脉特点,甘师将FD分为肝气郁结、心肝火旺、寒热错杂、脾胃虚寒四大证,证现举甘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案例2则,以资参考。

\

 
1医案举例

1.1寒热错杂案


患者女,章某,78岁,于2018年9月17日以上腹部胀痛2月余初诊,2月前因过食辛辣之物发病,前行胃镜未见明显异常,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数次,服用艾普拉唑、胃苏颗粒,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后来我院就诊,患者初来候诊期间如厕两次,现症见:上腹部胀痛,食后尤甚,偶有烧心感,反酸口苦,食欲不振,咽部红肿疼痛,口干不欲饮,小便黄,大便稀溏量多,平均4次/日,舌质红,苔薄黄中有裂纹,脉弦细。甘淳教授首诊予半夏泻心汤加白芍、枳壳、蒲公英、谷麦芽各10g、乌梅3g×7剂,甘师嘱其放松心情,清淡易消化饮食,二诊患者诉上腹部胀痛白天缓解,纳佳,大便次数减少且成形,上方加乌药6g,广木香、柴胡、郁金各10g×14剂。三诊患者仅存偶有烧心感,守上方加海螵蛸、麦冬继服,后电话随诊患者诉基本无复发。

按: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病谟·痞满》指出:“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并将痞满分为虚实两端,实痞实满可予消散,虚痞虚满则宜温补[3]。甘师以寒热错杂证诊之,认为患者腹泻消瘦,乃脾胃虚寒之象,但素食肥甘厚味,湿热内蕴,寒热郁于中焦使气机失司,胆府疏泻逆乱,阳气不能运转而停滞于上,出现咽喉肿痛,上腹部烧灼,上腹胀等症;下焦失于温煦则寒凝,以大便稀溏为主。治当调节少阳之枢,使水火相济,三焦气机得畅。虽选方半夏泻心汤,但非以伤寒论之小柴胡汤误下、少阳内陷治之,此乃妙用异病同治也。方中黄连、黄芩泄热和阳,半夏和胃燥湿,枳壳较枳实理气消胀之力更甚,白芍养阴柔肝缓急,蒲公英利胆以复胆之枢机,谷麦芽醒脾理气,党参、干姜健脾化湿,温煦中焦脾阳,点睛之笔以乌梅味酸而生津涩肠,以防泻甚而耗伤气阴。现代研究表明,乌梅可减轻结肠黏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炎性介质。二诊患者病情减轻,入乌药、木香增行气之效,柴胡疏肝解郁,郁金行气解郁,意在舒畅患者情志。三诊患者症状已明显缓解,加入麦冬、海螵蛸以养胃制酸,使胃气和、寒热调,患者病愈。

1.2心肝火旺案

患者男,潘某,35岁,职业经理人,上腹胀痛伴烧心1年余,每于焦虑或过饮辛辣后加重,大便难解量少,忙于工作而未就诊,自行服用乳果糖,便秘症状有时可改善,2018年3月在江西省中医院行肠镜示: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诉上腹胀痛,烧心,排便2-3天/次,量少,成细条状,质硬而难解,可夹食物残渣,偶见黏液,潮热口干,急躁易怒,心烦寐欠佳,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甘淳教授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之,首诊予龙胆泻肝汤去木通+郁金10g,竹叶12g,黄连6g,川军9g,佛手10g,山楂10g,白芍10g×3剂。2诊患者诉腹胀痛大减,大便3次/日,排便较前顺畅,未见黏液,潮热症状均改善,寐仍欠安,口干心烦仍存。中药守方去川军,加玄参10g,当归10g,北沙参15g,麦冬10g,嘱患者清淡易消化饮食,适当运动。14剂后患者再诊,诉上腹胀痛症状消失,大便1-2天/次,质地成形量可,饮食多则稍感腹胀,守上方加炒鸡内金10g,去黄连,服用半月后后患者未再就诊,电话随访数月诉已无不适,服药有效。

按:心主神志、肝主疏泄,可见二者与情志方面有密切关系。甘师以心肝火旺证诊之,乃思患者急躁易怒,气机逆乱而升降无序,不通则痛;喜食辛辣,耗伤心肝阴血而无以濡养肠道,水枯舟停,亦可出现潮热口干;甘师认为“脑-肠轴”理论与中医学心肝在情绪方面的调节功能是密切联系的。心神不内舍,肝木宣达过甚,情志内乱而出现心烦心悸、不寐多梦,使情绪反应中心胃肠出现紊乱,进而出现脑肠肽调节障碍,胃肠激素紊乱而引起腹胀。同时肝火久郁,胆气疏泻无常,胆汁随肝火上逆而见烧心,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黄芩黄连联用,可清心肝之火,柴胡疏肝理气,郁金、竹叶清心宁神,白芍、佛手滋阴收敛止痛,配合生地可起到水涨船行之功,川军利胆通腑,则大便自通。现代研究表明,川军可促进胃近端排空,同时有利于胃黏膜修复。二诊入玄参、北沙参、麦冬等滋阴之品,当归补血,久病者多阴虚血虚而潮热。三诊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去苦寒之黄连,入炒鸡内金以增健胃消食之效,疗效显著。

\

 
2小结

FD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患者存在个性差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病因病机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西医治疗无明显有效药物,多只能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对症治疗。而中医辩证论治,并且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往往取得满意疗效,临床上治疗该病时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则需医者认真询问审查病情,甘淳教授临床诊治时多耐心询问相关病史,注重与病人交流,认真解答病人疑惑,身心同治,往往能取得疗效。

参考文献

[1]廖建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9):66-67.
[2]王相东,杨帆,郭小青.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0):1057-1058.
[3]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0-1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