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茯苓生脉饮治疗阴虚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针对心衰原发病和心力衰竭标准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西医基础治疗同时,予茯苓生脉饮口服。服药4周后复查相关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症状疗效、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积分疗效、BNP、主观口干线性模拟视觉评分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茯苓生脉饮治疗阴虚型心力衰竭患者,确有疗效,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心力衰竭;阴虚证;茯苓生脉饮
本文引用格式:朱根源.茯苓生脉饮治疗阴虚型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132-133.
0引言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1]。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喘证”、“心悸”、“痰饮”、“水肿”病的范畴。其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常可见阴虚之证[2],患者常见有口干症状。本临床观察使用我院院内制剂茯苓生脉饮治疗本病,从中医角度做出探索,以期改善患者口干症状及阴虚之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我院心血管科住院的阴虚型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岁~75岁,平均(67±6.7)岁;心力衰竭原发病为高血压病6例,冠心病者8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心房纤颤5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2岁~73岁,平均(69±5.5)岁;原发病为高血压病7例,冠心病者5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心房纤颤5例。据统计,两组人口学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①符合西医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试行)》及《中医诊断学》辨病为心衰病;③中医辨证属于阴虚证;④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以上入选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中医辨证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者;②重度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③合并有肝、肾及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④合并精神类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
退出标准:①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经判断须中止试验的;②受试者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
1.3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针对心衰原发病和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或ARB类、扩管药物,必要时强心苷类药物);治疗组在上述西医基础治疗同时,予茯苓生脉饮口服(武汉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每日三次,每次一支)。治疗四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BNP、心脏彩超等疗效指标及血常规、电解质、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1.4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1995年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试行)》的疗效标准判定效果。
1.4.1临床症状积分疗效
显效:原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积分减少率≥70%;有效:原有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70%>积分减少率≥30%;无效:原有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减轻,30%>积分减少率在≥0;加重:原有症状、体征无好转,积分减少率<0。采用尼莫地平方法,积分减少率=(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临床症状评分标准见表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4.2心力衰竭疗效指标
①治疗前后BNP。②治疗前后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
1.4.3主观口干线性模拟视觉评分量表
该量表由患者自评,从口腔、喉咙、嘴唇、舌头干燥等9个方面进行主观感受评价,每项采用0~4分的5级评分制,各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总分范围0~3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口干症主观程度越明显,反之越低。
1.4.4安全性指标
血常规、电解质、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疗效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
2.2临床症状积分疗效
对照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为(40.4±7.5)分,治疗后为(21.5±5.0)分;治疗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为(41.3±6.8)分,治疗后为(12.7±3.5)分,见表3。且在治疗组中,经治疗后,盗汗、口干两症状积分减少;而在对照组中,盗汗、口干症状积分增多,见表4。
2.3心力衰竭特异性指标BNP
对照组治疗前BNP为(906.6±118.2)pg/mL,治疗后BNP为(400.9±113.2)pg/mL;治疗组中,治疗前BNP为(875.3±140)pg/mL,治疗后为(261.4±124.8)pg/mL,服药后两组BNP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4左室射血分数
两组服药后,射血分数均有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5主观口干线性模拟视觉评分量表
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17.6±5.7),治疗后为(25.4±8.3),较治疗前评分增加,治疗组治疗前评分为(16.8±6.2),治疗后为(8.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2.6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复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差异。
3讨论
心力衰竭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周身水肿、乏力、纳呆、尿少等。近代医家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多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心衰的治疗大法[3]。然笔者以为,本病已暗含阴虚之病机,原因有五:一者,《温病条辨》云:“邪水旺一分,正水反亏一分”。饮食入胃,若循常道输布全身,为机体所用,谓之阴津;反之,则为痰饮水湿之邪;二者,现代医学常用利尿剂治疗,其利尿消肿效佳,然过利伤阴液;三者,
《金匮要略》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益气温阳之品,如附子、干姜之品,辛温燥热,易伤阴液;四者,肺部感染是心力衰竭常见诱因,经抗感染治疗,常致胃气受损,而致生化乏源,阴液益亏;五者,本病冬季多发,病房空调外燥环境,亦加重阴液耗伤。
口干是阴虚证主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口干可分为假性口干和真性口干两大类,前者是由于唾液成分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唾液腺分泌功能减退及分泌受阻而引起的。另外又可分为生理性口干和病理性口干,前者是指老年人唾液腺体功能衰退,后者是由于某些疾病所致腺体受损[4]。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若阴液不足,上不能乘达口唇,可见口干;或脾胃升清降浊时常,水湿内停,气机阻滞,津不上承,亦发口干[5]。故治疗当以健脾益胃、滋阴生津为主。
茯苓生脉饮是由传统的生脉散加茯苓组成,是我院杜家经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而研制出的院内制剂。具有养益心脾,调肺益肾,延缓衰老的功效。本次临床观察取其新用,用于纠正心衰阴虚之病机。
本临床观察显示,临床症状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显效例数多。临床症状积分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口干、盗汗症状改善明显。主观口干线性模拟视觉评分量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茯苓生脉饮纠正阴虚证,尤其是口干症状,效果明显。方中君药茯苓健脾利水渗湿,且对正常人无利尿作用[6],“湿去则脾健血荣”,从而达到利水而不伤阴之效,能够调节人体津液;另一方面,茯苓能够宁心安神,改善患者心衰烦躁、心悸症状,现代药理证实茯苓有增强心肌收缩力。人参大补元气,安神益智,与茯苓配伍“一利一补”,能够助茯苓改善心悸、怔忡、气短等心气虚衰之症;麦冬养阴清心,五味子益气生津,养心除烦,二者“一润一敛”,达到阴液复,口干止[7]。
射血分数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BNP作为心力衰竭特异性指标,对于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治疗组BNP指标改善更明显,可能与纠正心阴虚证有关。现代药理证实,茯苓具有抗菌[8]、调节肠道菌群[9]等作用,且茯苓三萜类、多糖类等成分能够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细胞凋亡,对于心力衰竭RAAS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改善水钠潴留[10]。人参主要成分皂苷Rg2,能够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且具有减慢心率作用[11]。上述药理研究提示,茯苓生脉饮可能具有改善阴虚型心力衰竭预后的作用。
综上,茯苓生脉饮治疗阴虚型心力衰竭患者,确有疗效,且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可冀,吴宗贵,朱明军,等.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02):133-141.
[2]霍根红,刘晴.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机演变规律探讨[J].中医学报,2013,28(04):568-570.
[3]高翔,徐浩,高铸烨,等.徐浩教授治疗难治性心衰顽固水肿的辨治思路[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1):2790-2792.
[4]张英,崔丹.口干症的临床评估及对策[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7,10(09):530-534.
[5]裴冰洁,陶学良,李廷荃.李廷荃教授治疗口干症临证举隅二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2):169.
[6]杨旻.《伤寒论》茯苓作用刍议[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6(02):5.
[7]陈红,杜家经,李智杰,等.茯苓生脉饮组方与药效学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05):15-16.
[8]Yifeng Wang,Wei Xu,Yanjun Chen.Surface modification on polyurethanes by using bioactive carboxymethylated fungal glucan from Poria cocos[J].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2010,81(2).
[9]宋克玉,江振友,严群超,等.党参及茯苓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02):142-145.
[10]张年,李兆星,李娟,等.茯苓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02):220-233.
[11]赵丹丹,宋晓丹,朱明军,等.中药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18,31(03):78-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