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活血化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近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9 16:40: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缓慢性心律失常多见血瘀之证,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可畅通血脉、荡涤邪秽,使心脉疏通、气血调和。通过查阅文献也发现临床上活血化瘀治疗本病是不可或缺的治法,因此对于活血化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作一综述,将缓慢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传导阻滞分别加以论述,以期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活血化瘀;综述

本文引用格式:李娟,蔡晓月,陈善夫,等.活血化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近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105-106.

0引言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以心率减慢(<60次/分)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交界性心率、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主心律等。近年来,中、西医对该病的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医治疗该病疗效确切,但存在治疗方案单一、不良反应多、禁忌症多、复发率高等问题,手术安装起搏器治疗也存在有创性、价格昂贵、患者接受度低的问题。而中医药辨证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发挥其独到的优势,如个体化方案灵活性强、不良反应小、疗效稳定等。

\

 
缓慢性心律失常,多症见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眩晕甚至晕厥,其脉证多见迟、缓、结、代,属于“心悸”、“胸痹”、“眩晕”、“迟脉”等范畴。《轩岐救正论》曰:“然迟主藏病,多属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或主不月,或见阴疝,或血脉凝泣,或瘕沉痼,皆主阳虚阴盛之病也。”《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提出:“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可见古代对本病的认识是以阳虚为本,以寒邪、水饮为标。

现代中医学者也多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心肾阳虚,标实可见痰浊、瘀血、水湿等。张艳教授认为[1],缓慢心律失常主要是由“虚”“瘀”“痰”“水”所致,即以心肾阳虚为本,痰阻、血瘀、水饮为标,将缓慢心律失常分为心肾阳虚证、心脉瘀阻证、痰湿阻络证及水饮凌心证4种类型,治疗重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宣肺利水,主要为温、通、补、宣4法,标本同治、阴阳平调。张文高教授[2]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以心肾阳虚为主,标实则多见血瘀及寒凝,治法主张补益心气、温振心阳、温补肾阳,以扶助心肾正气,活血化瘀、散寒开闭以祛邪畅脉。刘影等认为[3]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病机为心气不足、瘀血内停,瘀血在本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治疗当以补气活血为主。袁海波教授认为[4],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根本病机为心、脾、肾三脏阳气虚弱,并在阳虚基础上产生气滞、湿阻、血瘀等病理产物和病机变化,治疗当以温补心、脾、肾阳为主,兼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痰、除湿等。郭维琴教授总结临床经验[5],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为“虚、寒、瘀”,特征为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为心脾肾三脏阳虚,标实为气滞、血瘀、寒凝,治法以益气温阳、活血散寒为要,尤重温补脾肾。

《医学准绳》曰:“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杂病广要》曰:“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挟痰。”血行脉道,可因阳虚寒凝而迟滞不行;可因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致瘀阻;可因阴虚内热,煎熬阴津,脉道不利,而血行不畅,所以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提倡活血化瘀之法[6]。故本文以活血化瘀法为切入点,将缓慢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传导阻滞,介绍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1活血升脉治疗窦缓

1.1益气温阳活血


本病最根本在于心气不足、心肾阳虚,温煦失能、推动无力,从而导致瘀血阻滞,产生水饮、痰浊等病理产物,故治疗当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为主。徐慧梅等[9]据此治以温补脾肾为本,兼以活血养心,使心脾肾之阳得复,心神得养,诸症可愈。临床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气虚血瘀型验案,获效显著。刘俊等认为[10]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治疗当选用四逆汤合桂枝茯苓丸,四逆汤主温阳益气、培固其本,桂枝茯苓丸主活血化浊、通络治标,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调整疾病阳气虚损、痰瘀交阻的病理状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应用该治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张晓慧等[11]治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主,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将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治疗,通过与西医常规治疗组的对照显示:两组24 hDCG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梁君昭老师[12]认为本病治法当扶正通络、祛瘀化浊,扶正与祛邪并重,同时强调四诊合参,病证结合,既重视顾护心脾肾之阳气,同时兼顾活血祛瘀、化浊开窍以畅达心络。

1.2化湿理气活血

魏执真教授[7]从脉象入手,因窦性心动过缓主脉为缓慢,缓脉主病为脾虚、营血亏虚或湿邪停蓄,认为窦性心动过缓的病机是以湿邪停蓄为主,“湿邪”是其病机关键,“心脉受阻”为必然环节,确立理气化湿、活血升脉的治法,予以理气化湿调脉汤,并进行临床研究,发现该自拟方观察组与阿托品对照组在中医症候综合疗效、单项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1.3化痰通阳活血

李以义教授提出[8]痰瘀痹阻为窦性心动过缓的基本病机,其经验方复脉饮具有化痰祛瘀、通阳复脉之功效,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辨证属于痰瘀痹阻证者。石永贵对复脉饮进行临床试验,选择窦性心动过缓病例60例治疗组30例和心宝丸对照组30例。

治疗4周后结果:两组药物对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中医症状总疗效治疗组(93.33%)、对照组(86.67%),均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伴随症状组间比较,胸痛症状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益气活血治疗病窦

2.1温阳益气活血


王海英[13]认为心肾阳虚、气血亏虚,兼寒凝气滞、血淤痰凝,可致本病。治以温补心肾、滋阴养血、活血化瘀,选用活血补心方治疗病窦患者。临床试验选用该方治疗SSS,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29,P=0.03);观察组总心搏数、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林雪虹认为[14]病窦的治疗当以振奋心肾之阳为要,再佐以行气活血之品,使气血通畅。临床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芪桂附活血方,与心宝丸合西医常规进行对照发现,试验组在心率疗效方面、中医症状总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单项症状疗效试验组在许多方面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朱风琴等[15]认为心阳不振,心气亏虚,气虚血滞,可能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自拟温阳活血汤以温阳益气、活血通脉,并选取126例病窦患者,对照组60例给予阿托品片,治疗组66例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温阳活血汤,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基础心率,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偏低(P<0.01)。国医大师刘志明教授独创“从肾论治”病窦的独到见解,认为病窦的最常见的病机是心肾阳虚、寒凝血瘀,治疗当以滋肾通阳活血为基本大法。彭杰[16]、刘如秀等[17]选取刘老的独创方进行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心率较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r MSSD、PNN50、SDNN、SDANN)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2.2益气养阴活血

气虚阴亏血瘀亦可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李敏认为[18]病窦的主要病因是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兼心脉瘀阻,治当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改善心律失常与心肌供血,临床应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的活血补心方(西洋参9g、炙甘草15g、三七参15g、生地黄12g、五味子10g、大枣5枚、麦冬10g、丹参10g、赤芍12g、百合15g)治疗病窦,选取124例病窦综合征患者予活血补心法治疗,经治疗后,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有效改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治疗后最慢心律、最快心律、总心律、平均心律均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后交感神经张力程度与迷走神经张力程度均得到改善(P<0.05)。

2.3化痰益气活血

李以义教授认为[8]病窦综合征的发生与心、脾、肝、肾密切相关,以四脏亏虚为根本,以六淫七情为发病因素,其中痰浊的产生尤为重要。阴寒内聚,心阳不振,可促使痰浊内生,血行瘀滞,而痰瘀内生,又可进一步导致心阳不振,痰瘀内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病窦综合征的病机要点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治疗病窦之痰瘀痹阻证以化痰祛瘀、益气通阳复脉为法,临床上常用自拟方复脉饮加减,收效甚佳。

3通脉祛瘀治疗(传导)阻滞

3.1化痰通脉祛瘀


传导阻滞所表现的“脉结”、“脉见歇止”,在病理学上可理解为心脏呈现的瘀血状态,瘀血的形成多由心肾阳虚,无力温煦、推动血行所致,阳虚水湿停聚,又可聚而为痰,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病理因素,因此治疗以温阳通脉、祛痰化瘀为法。张琪教授[19]针对结脉证之心肾阳虚、痰瘀闭阻证,创立了振元复脉颗粒(由制附子、生麻黄、红参、丹参、白芥子、僵蚕、熟地黄等组成)。袁玲选取60例心肾阳虚、痰瘀痹阻证的结脉证(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予振元复脉颗粒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符惠娟等[20]将其辨证分为心肾阳虚证、寒凝血瘀证、痰瘀痹阻证,分别施以温补心肾法、温阳通脉法、祛痰化瘀法,临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再行加减化裁。周玲凤等[21]将房室传导阻滞的中医证型
分为心肾阳虚、阴阳两虚、气虚血瘀以及痰瘀痹阻4型,提出“温通剔络”治法,其中“温通”是指温阳通脉,“剔络”是指搜剔脉络,指应用虫类药物化痰活血化瘀,搜剔脉络之顽痰、瘀血,并在治疗中注意加用平胃散、二陈汤化痰祛湿护胃,临床效果颇佳,患者临床症状及动态心电图表现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

 
3.2益气通脉祛瘀

传导阻滞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心气亏虚与血脉瘀阻贯穿始终,治疗上应以补益心气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李锡光教授认为[22]房室传导阻滞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亏虚,又可因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表现为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标实可见气滞、血瘀、痰浊、寒凝,又可相兼交互为病,比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互结等。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气虚血瘀,治疗当以益气活血为主,临床上重视中西医的结合,以脉象为准,注重调和气血,同时结合患者症状舌脉来施治。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以心肾阳气虚衰为本,或兼以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阴亏虚、湿邪阻滞等,治疗重在益气温阳,辅以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理气化湿等,标本同治、阴阳平调。其中血瘀一证,贯穿本病始终,或与其它各证夹杂为病,或症状表现突出为主证。庞庆荣等[23]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结论活血类药物居于名老中医常用药类的首位,表明了活血化瘀的治法是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常用方法。因此缓慢性心律失常,无论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阻滞还是其他类型心动过缓,其治疗都不可缺少活血化瘀之法。各中医学者对活血化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显示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潜力和优势:(1)活血化瘀法可以畅通血脉,使心脉气血调和,不管是作为主要治法还是辅助治法,都可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2)相较于手术安装起搏器治疗,中医药治疗无创,治疗费用低,患者更易接受;(3)远期疗效稳定,复发率小,服用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但是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活血化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缺少统一的辨证分型、治则方药;(2)相关临床研究普遍缺乏前瞻性、大样本的统一观察研究,有关其基础研究也不够充分。因此,中医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仍待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观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更好的造福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赵晓迪.张艳教授中医辨治缓慢心律失常经验探究[J].河北中医,2017,39(11):1613-1615.
[2]王甜甜,张文高.张文高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证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1):1336-1337.
[3]刘影,孙英伦.补气活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5,0(5):93-95.
[4]祝珍珍,袁灿宇.袁海波教授辨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J].中医学报,2017,(12):2371-2373.
[5]赵丹阳,王亚红.郭维琴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J].中医药学报,2015,(2):90-92.
[6]王居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论治[J].四川中医,2002,(08):36-37.
[7]李云虎.魏执真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理气化湿调脉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研究[D].2016.
[8]石永贵.李以义学术思想及化痰祛瘀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研究[D].2015.
[9]徐惠梅,李莉莉.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病案举隅[J].黑龙江中医药,2017:46(05):29-30.
[10]刘俊,杨金伟,郭志华.四逆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窦性心率过缓5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09):54-56.
[11]张晓慧,刘建东,王红军.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辅治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09):1072-1074.
[12]高琪,梁君昭.梁君昭治疗心动过缓经验[J].现代中医药,2018,38(05):1-3.
[13]王海英.活血补心法联合西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11):1628-1630.
[14]林雪虹.参芪桂附活血方治疗心肾阳虚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15]朱风琴,赵晓光,温志华,赵振.自拟温阳活血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6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6,8(02):84-85.
[16]彭杰.通阳活血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
[17]刘如秀,李洁,彭杰.滋肾活血方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4):1638-1641.
[18]李敏.活血补心法治疗阳虚血瘀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及机制研究[J].四川中医,2017,35(07):74-76.
[19]袁玲.振元复脉颗粒治疗心肾阳虚、痰瘀痹阻型结脉证(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0]符惠娟,张琪.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辨证治疗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5):64-65.
[21]周玲凤,张琪.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辨治体会[J].中医杂志,2014,55(21):1879-1880.
[22]陆玉薇,李成林,李锡光,等.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J].亚太传统医药,2017,(24):112-113.
[23]庞庆荣,陈守强,徐亮,等.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频率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9):1071-1072,10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7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