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研究概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9 14:23: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病。艾灸治疗疗效肯定。本文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艾灸;分类;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文引用格式:古丽尼尕尔·阿布力孜,段瑞瑞,李政.不同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研究概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95-96.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腰痛”、“腰腿痛“和“痹证”的范畴,中医历代医学文献中对其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都有详细的记载。《灵枢·官能》篇中就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依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为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在非手术治疗中,艾灸因临床疗效显著、易操作、痛苦小、成本低、副作用轻,受到极大专注,是常用方法之一。艾灸的分类多,各种方法的各自优势不同,本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归纳不同艾灸方法的疗效,期望艾灸在临床运用中,发挥不同的优势,获得更好的结果。

\

 
1不同操作方法文献研究概况

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灸法的种类大体如,下表1。


\


1.1直接灸

是把艾炷制作成适当的形态,直接放在肌肤上进行操作。直接灸依据施灸后是否在肌肤上留下瘢痕被分成瘢痕灸和非瘢痕灸两种。郭崇秋[1]把1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取化脓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发现,化脓灸法有效率97.6%,常规针刺法有效率82.9%,两组结果有明显差异。陶琪彬[2]等取双侧肾俞、气海俞等进行直接灸治疗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治疗,痊愈13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全部有效。

1.2间接灸

指艾炷与穴位肌肤之间用药物分隔开来的灸法。主要采取生姜、蒜头等芳香走窜的药物作介质,使肌肤不被艾火烫伤。王国书[3]等使用观察法研究电针配合隔物灸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结合隔物灸作为实验组,单纯电针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得出,实验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3.3%,电针结合隔物灸法优于单纯电针法。杨会生[4]等通过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验组采取督脉火龙灸;对照组没有采用任何治疗方式,只是在入组后普及腰痛健康知识和调护方法。研究发现督脉火龙灸法总有效率是82.14%,未采取干预法有效率是11.5%,火龙灸法治疗效果更好。张亚洲[5]等采取腹针配合神阙穴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他们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腹针结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腰痛程度评分变化,得出实验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84.3%。说明腹针配合神阙穴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好。

1.3艾条灸

是将艾绒制造成艾条进行灸疗操作,可分成悬起灸与实按灸两种方法。施灸时把艾条悬放在离穴位一定的位置上操作的方法叫悬起灸,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成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实按灸是把燃烧的艾条用布或多层棉纸分隔开来点在穴位上,使热量充分抵达皮肉,热量减少后再次操作的,分成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随着灸法的发展,在悬起灸的基础上出现了热敏灸。实按灸的基础上出现了运动灸。

1.4热敏灸

全称是“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由陈日新课题研究团队创新而来的。研究表明,热敏灸的临床效果比普通艾灸更佳。付勇[6]等是陈日新课题研究团队的成员,他们把18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对比热敏灸法和普通灸法、常规西药结合针刺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热敏灸法在缓解患者腰痛及功能障碍方面比普通灸法和常规西药配合针刺法更好,6个月后的随诊显示热敏灸法的疗效依然维持。

1.5运动灸

是陶昆以艾条实按灸法-太乙神针为根本进行创新的灸法。庞根生[8]等以运动灸法为基础选取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把清艾条用中药浸泡红棉布,热量消失前在背腰部进行操作,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率95.0%。

1.6温针灸

是将针刺与艾灸同时运用的疗法。王明芳[9]等把10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强骨胶囊和温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4小时、8小时前列腺素水平、腰椎JOA疼痛评分和病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他们得出温针灸法有效率高出口服药物法40%。张素英[10]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委中穴拍打放血,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血清中C-反应蛋白指标、疼痛评分和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检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1.7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一般采取温盒灸。魏洪等[11]采用电针牵引配合温盒灸治疗LDH78例,得出电针牵引配合温盒灸治疗LDH有效率97.4%。陈可[12]等分别采取艾灸器结合针刺、单纯针刺病变节段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6.8%。

1.8其他灸法

指的是在临床上效果显著,但不经常使用的灸法。邱天道[13]把12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选用“小周天泥灸”贴敷在腰腿部的最痛点,对照组选取牵引疗法,研究结果显示,小周天灸法的总有效率86.5%,牵引疗法的总有效率75%,说明小周天灸法临床疗效更佳。卢璐[14]等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天灸组和假天灸组,天灸组患者接受天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假天灸治疗。两组患者除了药物成分不同外,其余条件均形同,研究回示,天灸法总有效率82.1%,假天灸法总有效率51.7%,说明天灸法效果比假天灸法好。梁春来[15]把90例LDH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选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口服服强腰活络方,研究结果回示:总有效率治疗组95.6%,对照组75.6%,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2病因病机的文献研究与讨论

中医学治疗腰痛,正确的辨证论治是疗效的前提。《诸病源候论·腰痛候》指出,腰痛病的产生原因有五种,少阴、风痹、肾虚、坠堕伤腰、寝卧湿地;《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则表示,腰痛的根本原因是肾虚,而其表为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唐代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腰背痛者,皆是肾虚所致,卧冷湿当风得之”。独活寄生汤可治。[17]艾燃烧时产生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能量的有效红外线辐射,为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解除或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压神经的无菌性炎症或免疫反应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腰部,涉及肝肾脾脏及少阴、厥阴、膀胱等经络,病性为阴阳失调,邪毒痹阻,经络不通,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证,艾灸治疗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散寒、调理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使气血经络通畅,肌腠筋骨濡养,通则不痛,荣则不痛。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的病选择不同的灸法。方法不同疗效不同,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灸法。现有文献大部分都是临床疗效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缺少对病因病机的研究,缺少原始的动物实验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对治疗后的随访及复发率的报道也相对较少。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理论和实践证实有治疗作用。对于主证和兼证的治疗、不良作用少、患者久远受益等方面存在必然优势,需进一步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崇秋.化脓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05):387-388.
[2]陶琪彬.化脓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01):11.
[3]王国书,张小蕾,李昌生,等.电针配合隔物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2):1466-1468.
[4]杨会生,房繄恭,李晓彤,等.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11):1615-1618.
[5]张亚洲,唐纯志.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09):114-116.
[6]付勇,章海凤,熊俊,等.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02):120-123.
[7]庞根生,薛亮.运动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J].河北中医,2005(10):763-764.
[8]王明芳.中医温针灸疗法和强骨胶囊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8):35-37.
[9]张素英,张丽.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9):106-108.
[10]魏洪.电针牵引配合温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J].山西中医,2009,25(04):38.
[11]陈可,张红菱,王莉,等.改良艾灸器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04):52-53.
[12]邱天道“.小周天泥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A].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第八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0:4.
[13]卢璐,周俊合,刘月,等.天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腰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04):497-500+506.
[14]梁春来,陶立俊,陈渊.强腰活络方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近期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04):105-107.
[15]莫伟,许金海,叶洁,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03):474-476.
[16]杨华元,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中国针灸,1996(10):17-18+59.
[17]王玲玲.麦粒灸临床特点及适宜病症[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889-8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7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