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以窦房结冲动形成及传导障碍为主,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而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文分析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反复出现室性早搏,通过中医药治疗后,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明显好转的案例。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治疗;验案
本文引用格式:张佳敏,范秀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验案拾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63,271.
0引言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和器官的损害,导致窦房结冲动和传出障碍,并产生各种心律失常和一系列其他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相关器官供血不足,如阵发性头晕、黑曚、乏力等,病情甚者可发生一过性晕厥。其确诊主要依靠心电图。西医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主要为临时治疗或安装心脏起搏器[1],但因其价格昂贵,应用范围小。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取得良好的疗效,备受患者青睐[2]。
1资料
翟某,男,60岁,2017年12月29日以“发作性头晕、黑曚3年”为主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黑曚,自觉全身乏困无力,偶有心悸,无心前区憋闷、气短、胸痛、大汗淋漓等。行动态心电图示:心率最慢39次/分,长R-R间歇:5.77秒,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症状改善,动态心电图示:总心搏:17133次,平均心率:74次/分,最慢心率58次/分,最快心率102次/分,室性早搏:34281次,室上性早搏:17133次。口服胺碘酮0.2g,每日维持3次。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欠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心浊音界不大,心率65次/分钟,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淡苔白,脉迟。辅助检查:心电图:起搏器节律,电轴左偏,起搏器感应,起搏功能良好,频发室早三联律。动态心电图示(2017.12.20):平均心率64次/分,总心搏数92973次,最慢心率56次,最快心率100次,室性早搏12620次。本院诊断为:中医诊断:眩晕病(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频发室性早搏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治疗上西医给予营养心肌、改善循环等。中医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法,方药如下:(由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所提供的颗粒制剂袋装)阿胶1甘松2川芎2红花2浮小麦2赤芍1当归1白芍1桑寄生1炙甘草1黄芪2免煎颗粒7剂,温水冲服,分早晚服用。期间查动态心电图(2018.01.03)示:平均心率97次,最小心率50次,最大心率118次,总心搏数138766次。室性早搏35355次,有298阵室性二联律和732阵室性三联律。症状好转后出院。2018.01.16二诊:头晕、乏力,偶有心悸,无黑曚,无其他明显不适,继续给予中药免煎颗粒:阿胶2甘松2川芎2红花2浮小麦2赤芍1当归1白芍1桑寄生1炙甘草1黄芪2五味子1栀子1 14剂,温水冲服,分早晚服用。加服美托洛尔缓释片95mg1次。稳心颗粒5g 3次。此后定期门诊就诊,均以上方加减使用。动态心电图(2018.03.30):平均心率:74次/分,最小心率:56次/分,最大心率:106次/分,总心搏数100522次,室性早搏:29136次,有330阵室性二联律和1049阵室性三联律。门诊继续给予口服中药治疗,改为草药自煎,方药如下:阿胶6g甘松15g川芎10g红花10g赤芍15g桑寄生15g黄连6g浮小麦35g当归20g延胡索15g木香6g佩兰15g枳壳10g中药14剂,水煎400mL,分早晚服用。稳心颗粒5g 3次,芪参益气滴丸0.5g 3次,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 1次,比索洛尔片5mg 1次。复查动态心电图(2018.04.24):平均心率:61次/分,最小心率:59次/分,最大心率:74次/分,总心搏数87097次。室性早搏:48次,室上性早搏有9次。现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定期门诊复查心电图。
2讨论
1967年Lown首次提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认为其是窦房结起搏和传导障碍所致。发展至今,西医治疗病窦综合征皆因价格昂贵、风险高而未能得到患者满意。进而寻求新方法治疗迫在眉睫。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从中找寻有效治疗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3]。中医并没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属中医“胸痹”“眩晕”“心悸怔忡”“脉迟症”“厥证”等病范畴。其发病病机多因心阳不振,气虚血瘀所致。心阳的作用主要是鼓动心脏搏动,温运血脉循行。心气的主要作用是推动血脉运行。心阳、心气不足均可导致心搏次数减少,血脉循行减弱。治疗当以补气生血治本,兼以活血化瘀治标。
本患者中年男性,病程3年,因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以致心气虚弱。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阴血亏虚,日久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均可致血脉运行不畅,进而血瘀。治疗当以补气生血为本,兼以活血化瘀治标。方中选用阿胶、当归补血滋阴,甘松、赤芍、川芎、红花活血行气,木香、延胡索行气止痛,桑寄生滋肾养心。阿胶具有补血滋阴、止血润燥等作用。研究表明阿胶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4]。并可改善毒素引起的总外周阻力提升、降低血压等,抑制血液粘滞度升高,改善动脉血压[5]。当归被称为“补血要药”,当归多糖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可动员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促进造血。并且当归及其挥发油具有调节血管生成、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6]。肖军花等[7]发现当归挥发油的中性非酚性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抑制心肌自动搏动的频率,延长功能性不应期。甘松芳香开窍,宣泄郁邪,配伍补气养阴之品可治疗心悸伴有头晕,心烦不寐,面色少华等症;如配伍活血行气之品可治疗心悸伴有胸闷,胸痛,脉结代等症。崔志斌等[8]研究表明甘松的提取物对心律失常有显著治疗作用。甘松提取物对心肌损伤也有保护作用[9]。浮小麦味甘,性凉,可入心经,能易心气,敛心液[10]。红花具有抗凝及稳定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临床观察表明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后,心脏指数、左心室收缩末的容积、心输出量、冠脉灌注压均显著升高[11]。川芎被称作“血中气药”,与当归都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相互配伍应用,但在分类中川芎属于活血类药物,当归属于和血类药物[13]。其临床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扩血管、钙拮抗、抗血小板集聚等[12]。赤芍的多种药理功能均作用于心血管系统,作用机制主要是避免氧化损伤、调节凋亡基因与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以及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15]。刘素芳等研究发现赤芍均配伍红花,可解除血液平滑肌痉挛,增加气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14]。木香中含有扩张血管及降压的成分,还具有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16]。其提取物中的生物碱具有解痉作用。木香与延胡索的混合物能显著增强延胡索抗胆碱活性[17]。
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药能更有效的提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心率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为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应不断加强中医药的研究与应用,尤其是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春.病窦综合征临床诊疗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2006,27(19):87-88.
[2]耿乃志,沈艳伟,徐倩倩,等.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03):685-687.
[3]蒋晓林.辨证论治病窦综合征病案及体会[J].江西中医药大学校报,2016,28(01):33-33+63.
[4]刘谷全.中药阿胶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5):74-75.
[5]张小平,李凤绩,董小光.阿胶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04):622.
[6]李曦,张丽宏,王晓晓,等.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06):1023-1028.
[7]肖军花,丁丽丽,周健,等.当归A_3部位对心肌生理特性和动作电位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09):1066-1069.
[8]崔志斌,刘芬,黄家锟,等.甘松抗心律失常有效组分的药理筛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504-506.
[9]Subashini R,Yogeeta S,Gnanapragasam A,et al.J Pharm Pharmacol.Protective effect of Nardostachys jatamansi on oxidative injury and cellular abnormalities during doxorubicin-induced cardiac damage in rats[J].J Pharm Pharmacol,2006,58(2):257-62.
[10]李元.解读《药性三字经》之二零二琥珀、浮小麦[N].上海中医药报,2014-02-07(003).
[11]李淑娇,唐于平,李伟霞,等.当归-红花不同配比对血虚小鼠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06):874-879.
[12]唐亚芳,杨岸新.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2018,12(10):219-220.
[13]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01):1-2.
[14]刘素芳.赤芍红花口服液对心肌缺血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1996(04):307-308.
[15]陆小华,马骁,王建,等.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04):595-602.
[16]侯鹏飞,陈文星,赵新慧,等.木香挥发性成分气质联用分析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07):26-30.
[17]怡悦.木香增强延胡索的抗胆碱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05):3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