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丁辉主任医师治疗失眠验案举隅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03 14:53: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关键词:失眠;验案;丁辉主任医师

本文引用格式:王倩 , 丁辉 . 丁辉主任医师治疗失眠验案举隅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2):228-229.

\

0引言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1],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 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精神因素、睡眠环境、睡眠习惯、躯体疾病、遗传因素、年龄有关 [2]。丁辉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 20 余年,临证崇尚经方,擅长治疗老年疾病、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病、脾胃病等。笔者研究生期间,有幸随丁辉主任医师出诊,今整理其治疗失眠验案 5 则, 以示其验。

1胆郁痰扰胃火炽,化痰利胆清胃热

张某,女,58 岁,2016 年 12 月 13 日初诊。主诉:失眠 8年余,加重半年。病史:患者失眠 8 年余,近半年因饮食不当上症加重,有时连续两三天彻夜不寐。病人甚以为苦,某医生给予口服“舒乐安定 1mg 每天晚上一次”,治疗 3 个月后效果不显。刻下症见:入睡困难,每晚辗转反侧约 1-2 小时方能入睡,平均睡眠为 2-4 个小时,易惊醒,醒后难以入睡, 乏力,头重如裹,双下肢发凉,平素性格急躁、思虑多,食欲旺盛,大便 1-2 天 / 次,成形,小便正常。舌淡红苔黄厚腻,双关脉滑数有力。有糖尿病史 3 年余,血糖控制尚可。辩证为胆郁痰扰型,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 12g,枳实 15g,陈皮 12g,法半夏 12g,茯苓 15g,竹茹 10g,当归 18g,远志 10g,肉桂 3g,丹参 24g,乳香 9g,泽泻15g,生龙、牡各 30g(先煎),夜交藤 18g,中药 7 付,水煎 400mL分早晚温服,嘱患者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2016 年 12 月 20 日复诊,患者诉服中药后睡眠明显改善,中药配合舒乐安定平均每晚睡眠时间增加至 2-6 小时,身困乏力减轻,仍有双下肢发凉,纳食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黄, 脉滑。嘱患者可减舒乐安定半片,并配合中药,于上方加减:
黄连 12g,枳实 15g,陈皮 12g,法半夏 12g,茯苓 15g,竹茹 10g,槐米 24g,远志 10g,肉桂 3g,丹参 24g,乳香 9g,泽泻15g,生龙、牡各 30g(先煎),夜交藤 18g,黑附子 6g(先煎),中药 7付,水煎 400mL 分早晚温服。黄连温胆汤加减服药 3 个月, 学生电话随访患者,已不依赖安眠药,睡眠可。

按:《张氏医通·不得卧》:“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
“痰火扰心,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寐者多矣……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随气上升而发躁,便不成寐,此宜快脾发郁,清痰抑火之法也。”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肥甘厚味易生痰湿,痰火郁扰,则夜卧难宁,治疗宜温胆汤变通化裁。痰易与血结,胶质难除,故常于原方中加以活血化瘀之品。

2肝脾不调不得暝,疏肝解郁调肝脾

王某,女,48 岁,2016 年 10 月 18 日初诊。主诉:失眠、焦虑半年,加重 1 周。病史:患者半年前因家庭变故精神压力增加出现失眠、入睡困难,未予重视及诊治,1 周前症状加重,睡前精神亢奋、思虑翩翩、难以入睡,晨起精神差、口苦; 乏困倦怠,时有焦虑、恐惧感,偶腹胀。患者平素月经周期常提前,夹有少量血块,经前腹痛,纳谷不香,大便时干时稀,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略腻,双寸脉浮滑。与逍遥散加减:
柴胡 12g,生白芍 15g,当归 15g,炒白术 15g,黄芩 15g,法半夏 10g,酸枣仁 30g,生龙、牡各 30g(先煎),小茴香 12g,栀子 12g,中药 6 付,水煎 400mL 分早晚温服。

2016 年 10 月 18 日复诊,患者近 1 周失眠改善,睡前焦虑、烦躁减轻,偶有心慌、心悸,无口干、口苦,纳食可,二便调。舌淡暗,苔白,脉滑细。与前方加减:
柴胡 12g,黄芩 15g,法半夏 10g,炒白术 15g,当归 15g,酸枣仁 30g,生龙、牡各 30g(先煎),党参 15g,炙甘草 6g,赤芍 12g,丹参 24g,五味子 15g,中药 6 付,水煎 400mL 分早晚温服。

2016 年 10 月 25 日三诊,患者睡眠尚可,3 天前不慎感冒,恶寒、怕冷,无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痰少。舌淡红,苔白, 脉浮滑。处方:紫苏叶 9g,陈皮 15g,生麻黄 7g,杏仁 6g,桂枝 10g,桑白皮12g,薄荷 6g,乌梅 9g,大腹皮 15g,生甘草 6g,生龙骨 24g(先煎),中药 6 付,水煎 400mL 分早晚温服。半月后患者复诊感冒痊愈,其失眠明显改善。

按:肝性喜调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畅,肝木不能调达,则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郁,而肝病最易传脾,当实脾,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调达为君药,黄芩清肝热,白芍味酸敛阴,养血缓急,当归养血和血,党参、甘草、白术补气健脾,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安神,纵观全方,可使肝郁得疏,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也。

3肝肾阴虚湿瘀结,滋阴利湿兼活血

海某某,女,53 岁,2016 年 06 月 07 日初诊。 主诉:失眠、多梦 3 年。病史:患者 3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伴腰膝酸软、晨起手拘、目干涩、烘热汗出,易激怒,偶饭后心慌,大便 2 次 / 日,外阴湿痒、尿道口灼热,尿黄,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纳食可。舌暗红少苔,脉滑细,双眼黑眼圈重。尿常规:隐血 2+。患者 5 年前体检发现尿中有隐血,拒绝进一步诊治。辨为肾虚血瘀、湿热不化, 三妙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苍术 12g,黄 柏 15g,怀 牛膝 30g,熟 地黄 18g,炒 山药30g,山萸肉 15g,丹皮 12g,泽泻 15g,蒲黄 15g(包煎),生龙、牡各30g(先煎),灯芯草9g,酸枣仁24g,仙鹤草24g,三七粉6g(冲服),中药 6 付,水煎 400mL 分早晚温服。

2016 年 06 月 14 日复诊。患者夜休较前好转,梦减少, 烘热减轻,饭后心慌减少,腰部酸困、黑眼圈减轻,纳食可,小便后尿道口不适,色黄,大便正常。舌暗苔白,脉沉细。前方加减:苍术 12g,黄 柏 15g,怀 牛膝 30g,熟 地黄 18g,炒 山药30g,山萸肉 15g,丹皮 12g,泽泻 15g,蒲黄 15g(包煎),生龙、牡各30g(先煎),灯芯草9g,酸枣仁24g,仙鹤草24g,三七粉6g(冲服),乳香 3g,茯神 15g,琥珀 3g(冲服),中药 6 付,水煎 400mL 分早晚温服。

按:患者处绝经前后时期,七七天癸将绝,肝肾之阴精逐渐减少,水浅则阳无以附,则出现烘热汗出、腰部酸困、心情烦躁、夜不能寐;情志不调,情志内伤,气机郁滞而致瘀,遂舌质暗、尿中潜血、眼圈发黑;久居潮湿之地,湿热下注,则小便色黄、尿道口不适;舌暗红苔滑,脉滑细为湿热下注、肝肾阴虚兼有血瘀之象,治疗在滋补肝肾、利湿化瘀的基础上加生龙骨、生牡蛎等安神之药。

4邪热内伏卧不宁,养阴透热服之安

胡某某,男,26 岁,2016 年 11 月 01 日初诊。患者半年前感冒后出现入睡困难,约 30-60 分钟方可入睡,梦多,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唇干涩、欲饮冷水,纳可,大便密结,2-5 日/ 次,质干、艰涩难下,小便正常。舌红苔少,左寸细关细涩尺沉,右寸细关弱尺沉。辩为余邪未清、阴分伏热,与青蒿鳖甲汤加减:鳖甲 24g(先煎),青蒿 12g,地骨皮 12g,丹皮 15g,生龙、牡各 30g(先煎),丹参 24g,玄参 12g,麦冬 18g,生地 12g,酸枣仁24g,6 服,水煎 400mL 分早晚温服。
11 月 08 日复诊,烦热盗汗减轻,口唇干减轻,睡眠好转,入睡时间减少至 20-30 分钟,仍梦多,纳可,二便正常。舌红少苔,寸关脉细,尺脉沉。青蒿鳖甲汤加减共服药 30 余剂, 患者入睡困难、烦热盗汗基本消失。

按:患者发病之前有明显的外感史,失眠系由阴虚邪伏所致。温病后期,阴液已伤,故夜间烦热、入睡困难、口唇干燥、大便密结,治疗以养阴透热、滋补阴液为则。方中鳖甲咸寒,直入阴分,滋阴退热;青蒿苦辛而寒,其气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两药相配,滋阴清热,内清外透,使阴分伏热有路可出,共为君药。即如吴瑭自释:“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玄参、麦冬、生地滋阴凉血为臣药,既助鳖甲以养阴退虚热,又能增液行舟,润燥通便。丹皮辛苦性凉,泄血中伏火,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透热之功。入睡困难, 加生龙牡、酸枣仁重镇安神。

\

5心肝血虚卧不安,养血活血清虚烦

邢某,女,37 岁,2016 年 09 月 06 日初诊。患者失眠多年,夜间心烦意乱,躁扰不安,易惊醒,大腿内侧麻木,眼角周围散在霜斑样色素沉着,时心慌、头晕。月经周期常退后,量少, 色淡,经期小腹绵绵作痛,纳食一般,大便可。舌淡苔薄白, 脉细弦涩。处方:酸枣仁 30g,茯神 15g,川芎 15g,丹参 24g,当归 9g,陈皮24g,生龙、牡各 30g(先煎),鸡血藤 18g,山萸肉 6g,中药 14 服,水煎 400mL 分早晚温服。2016 年 09 月 27 日复诊,药后睡眠好转,心烦减轻,心慌、头晕较前好转,眼角色斑变淡,大腿内侧麻木消失,纳食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效不更方,继续与上方加减。

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景岳全书·不寐》:“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肝血不足,血不养心, 神魂不安,故不得眠;夜不得眠则心中烦扰,则出现心悸、头晕。方取酸枣仁养肝血兼安神,山萸肉敛肝阴、补肝肾,陈皮、川芎调肝气,丹参、当归、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茯神、甘草健脾宁心,知母清虚热,生龙骨、生牡蛎镇静安神。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 . 中医内科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 高霖, 陈少玫. 失眠症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11,26(5):1083-1084.

《丁辉主任医师治疗失眠验案举隅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3/2018110302535712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