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结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影像科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8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4例,接受Mri诊断,对照组42例,接受ct诊断,对比两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检查所需时间、病灶数量、病灶部分面积等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脑梗死总诊出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69.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采取Mri诊断能够更好的确诊疾病,医护人员的治疗提供更多准确的数据,优势相较于ct诊断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Mri诊断;ct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本文引用格式:沈玉彩.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结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196-197.
0引言
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病概率比较高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一旦出现脑梗死则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否则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其他各项基本功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临床上选择准确性和安全性比较高的诊断方式对疾病的诊治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究分析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结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影像科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86例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4例,男女患者比例为25:19,患者最高年龄86岁,最低60岁,平均(69.85±2.16)岁,根据患者发病原因可分为:14例颅脑外伤、14例动脉硬化、16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时间最长为43 h,最短为0.3 h,平均为(6.69±0.87)h。对照组42例,男女患者比例为24:18,患者最高年龄85岁,最低61岁,平均(69.71±2.21)岁,根据患者发病原因可分为,13例颅脑外伤、12例动脉硬化、17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时间最长为42 h,最短为0.5 h,平均为(6.61±0.82)h。收集两组患者一般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可比性高。
纳入标准:(1)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2)被诊断为多发性脑梗死;(3)年龄超过60岁。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肺疾病;(2)存在碘制剂过敏;(3)安装心脏起搏器。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CT诊断,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选择仪器。本次研究选择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CT诊断仪。其次,扫描诊断。患者进入CT扫描室,体位选择平卧,调节CT诊断仪相关参数,包括基线(oml为准)矩阵(512×512)、层距(0.9 cm)、层厚(10 mm),扫描部位一般为患者的脑部,先直接扫描,再在患者血管中注射已经准备好的碘制剂,以此观察患者脑部血流情况,从而判断患者病情。实验组患者采取MRI诊断,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选择仪器,本次研究选择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磁共振仪。其次,扫描诊断方式。患者进入MRI扫描室后,采取平卧体位,调节磁共振仪相关参数,共分为两种,包括T1WI参数:矩阵(255×255)、层厚(4.9 mm)、TE(85 ms)、TR(1500 ms);T2WI参数:矩阵(255×255)、层厚(5.0 mm)、TE(12 ms)、TR(450 ms),扫描部位包括患者颅脑部位的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的T1WI、T2WI序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扫描方式,并且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强扫描。两组最后数据均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对比两组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不同诊断方式的两组患者检查情况、梗死不同时间的诊断诊出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检查情况包括检查所需时间、病灶数量、病灶部分面积等,梗死不同时间细分为0~12 h,12~24 h,24~48 h[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最后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及相关统计系统进行处理,检查所需时间、病灶数量、病灶部分面积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例数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诊断方式的两组患者检查情况比较
实验组检查所需时间、病灶数量、病灶部分面积等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不同诊断方式的两组患者梗死不同时间的诊断诊出率比较
实验组脑梗死总诊出率(9 7.7 3%)明显高于对照组(69.05%),P<0.0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是脑梗死的特殊类型[4]。该疾病多发于基底节区,由于脑深部发生闭塞而导致脑组织病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5]。该疾病多发于50~65岁人群,男性发病概率相对较高,疾病发生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并且发展较快,容易造成不良结局[6]。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选择科学合理的诊断方式尤为关键。MRI与CT诊断均为临床上常见的诊断方式,相较于CT诊断而言,MRI能够将患者脑部细胞核中氢元素与相应的脑组织病变情况更加清晰地展示出来,避免脑部骨骼对诊断结果的影响[7]。因此,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选择MRI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选择8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MRI诊断的患者病灶数量、病灶部分面积、脑梗死总诊出率等均明显更多,但其所需的检查时间相对较长。该研究结果与赵永强、张玉、霍英杰[8]在MRI和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的诊断价值相关研究中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采取MRI诊断能够更好的确诊疾病,医护人员的治疗提供更多准确的数据,优势相较于CT诊断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晓芳,郭爱红,王丙聚.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42-44.
[2]Ye L,Jin G,Su D.Comparison of Gadolinium-enhanced MRI and 18FDG PET/PET-CT for the diagnosis of brain metastases in lung cancer patients:A meta-analysis of 5 prospective studies[J].Oncotarget,2017,8(22):35743-35749.
[3]李真,李郭辉.MRI联合CT和单一CT相比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7):15-17.
[4]Nowicki TK,Markiet K,Izycka-Swieszewska E,et al.Efficacy comparison of multi-phase CT and hepatotropic contrast-enhanced MRI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Bmc Gastroenterology,2018,18(1):10.
[5]杨晓明,孔飚,张雪辉,等.CT、SPECT/CT与MRI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骨质侵犯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比较[J].肿瘤学杂志,2017,23(6):541-544.
[6]王兴顺,梅嘉,张宏.高场磁共振新技术弥散峰度成像与CT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贵州医药,2017,41(10):1091-1093.
[7]梁海毛,谢金华,蓝宇,等.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8):47-49.
[8]赵永强,张玉,霍英杰.MRI和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4):486-4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