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8 14:35: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并收集分析我院接诊的68例湿疹患者基础资料后开展此次研究,依照双盲均等分配模式设定病例数均为34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我院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统计两组与治疗相关的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使用本院自拟中药方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67.65%),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我院自拟中药方治疗湿疹,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湿疹;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阿不地力木·赛米,古丽巴哈尔·伊明.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208,210.

0引言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有皮损多形性、对称性、倾向湿化、剧烈瘙痒、病程迁延及容易复发的特点,属中医学浸淫疮范畴,又被称为奶疮、非栗疮、血风疮、湿毒疮等。主要发病原因是体虚加上外感风湿热邪,发病症状易在皮肤上表现出来,如红斑、瘙痒、水泡、脱屑、结痂等[1]。本病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得病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西药临床治疗时会有病程长、易发作的特点出现,而近期的中医药治疗湿疹颇具特色和优势,副作用小、效果佳[2]。本文中介绍了我院使用自拟中药方治疗湿疹的相关情况,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并收集分析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接诊的68例湿疹患者基础资料后开展此次研究,依照双盲均等分组模式设定病例数均为34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0例、14例,年龄段位于14~62岁,平均(45.85±2.05)岁,病程30d内;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8例、16例,年龄段位于15~66岁,平均(48.16±1.52)岁,病程30d内。对两组患者所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静脉滴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529),120rag/d;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1023153),10mL/d;口服氯雷他定片(上海先灵保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70410),10mg/d。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我院自拟中药方,中药方成分为:车前草30g、苦参9g、黄芪9g、苍术9g、橘皮6g、白术9g、龙胆草6g、茯苓皮9g、炒黄柏6g、苦参6g、生地9g、白花蛇舌草9g,1剂/d,水煎,温时服用。

同时,两组患者除外均给予外用药治疗,临床表现出丘疹、红斑、水疱、丘疱疹的患者给予炉甘石洗剂治疗;表现出糜烂、渗出的患者给予3%硼酸液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皮损严重程度,根据表现出的丘疹、红斑、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按照4级评分法计算积分;观察皮损面积,采用6级评分法,观察治疗前后头面、四肢、躯干各部皮损面积的积分和变化;对瘙痒程度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最后以皮损积分、消退百分率和瘙痒积分计算治疗总有效率,判断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消退百分率>95%,瘙痒积分为0;显效-消退百分率70%~94%,瘙痒积分为1;有效-消退百分率25%~69%,瘙痒积分为2;无效-消退百分率<25%,瘙痒积分为3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19.0)对组间统计数值进行运算分析,对应执行t检验、2检验,对应以(±s)(%)的形式来表示计量、计数资料统计情况,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湿疹治疗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区别。

对照组(n=34):痊愈5例,占比14.71%;显效9例,占比26.47%;有效9例,占比26.47%;无效11例,占比32.35%,治疗总有效率为67.65%。

观察组(n=34):痊愈12例,占比35.30%;显效11例,占比32.35%;有效9例,占比26.47%;无效2例,占比5.88%,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

观察组使用本院自拟中药方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67.65%),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湿疹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科疾病,发病率高,复发性也比较大,就诊西医时,大多会使用抗过敏药、钙剂、甘草酸苷、维生素C治疗,病情严重者会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外用会配合炉甘石洗、3%硼酸液等,但西医治疗病程较长,且容易发病和复发,治疗效果不是太好[3]。而中医方面,不止是这一种药方,还有针灸、排罐等从外入内的手段,都经过临床实验取得较好效果。

中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饮食失调,七情内伤,湿热内蕴,外感风、湿、热,相搏于皮肤所致。《医宗金鉴》也提出其病机为“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所以中医药注重口服,注重以风、湿、热、燥、毒以切入点就进行辨证和治疗[4]。而中医药联合西药,中医内调,西药外用,形成了良好的搭配,我院也是经过数次反复实验后,方得出如今的治疗方案。如今社会上,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手段越来越成熟,根据辨证切入点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方式,且相对西药来说,中医药价格便宜、疗效明显,且“是药三分毒”的毒性副作用要小些,经过内服调养后也不易再复发,长远来看,明显比西药更适合人体。

\

 
因此,在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我院自拟中药方治疗湿疹,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积华,刘天骥.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慢性湿疹9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9):67.
[2]翟烨,张丰川,姜玉,等.中医治疗湿疹临床经验浅谈[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6):2199-2201.
[3]吴艳霞,孙虹.中医药治疗湿疹的实验研究近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4):50-51.
[4]林颖,陈达灿.近5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3):250-2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